张晋[1]2001年在《中国国债流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债及国债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点。一国的国债市场发育程度关系到该国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效率高低,以及该国的金融市场的运作能否有坚实的基础。 国债的本质是一种利率产品,具有商品的属性,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国债通过流动实现保值增值。只有提高国债的流动性才能充分体现国债的商品属性,才能加快我国国债事业的发展,降低国债发行成本,扩大国债市场规模,形成我国的基础利率,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建设,为我国不断扩大的各种基金找到好的投资渠道,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国债流动性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不良的现状,转变我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使我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从直接干预、数量干预转变成为间接干预、价格信号干预,发挥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以提高我国国债的流动性为切入点,对我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现状进行量化分析和相关制度分析,并且提出如何改善我国国债流动性的一些构想。本文指出,国债流动性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建设的问题,首先要建立统一的国债托管清算系统,进而统一国债市场;政府应提高国债发行量中的记帐式国债比重,增加附息国债的比例,加大短期国债的发行量,并且建立国债平准基金,稳定国债市场;与此相配合的是政府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国债交易,推动国债投资基金的建立;实行净价交易,改变现行的全价交易方式;积极创造国债期货市场的开办条件。
何佳[2]2009年在《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流动性被称为证券市场效率的基础和金融市场的生命线。国债市场流动性被认为是国债市场效率高低和完善与否的标志,也是政府进行国债管理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影响因素。增强国债市场流动性,有利于提高债券价格所反映的信息量,可以促使债券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降低国债管理风险,提高国债管理效率,降低政府的融资成本;还能为其他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定价提供指导,有助于市场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同时对于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如买断式回购已经推出、券款对付已经实现,有必要对新的形势和局面进行分析。本文通过研究国债市场流动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为提高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作出参考。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文章的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对国债市场流动性的理论分析,介绍了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涵义及影响,总结了衡量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各种指标。第叁章对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一直在不断提高,表现在成交额的大幅增长、换手率的提高和买卖价差的缩小。但是与成熟的国债市场相比,市场流动性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上,表现在:买卖价差仍然比较大,且波动性较大,不稳定;现券交易比重过低,现券换手率远低于整个市场交易的换手率;就市场整体交易换手率而言,也大大低于成熟国债市场换手率水平。文章还对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进行了比较,认为从成交量来说,交易所市场远不如银行间市场,但从换手率来比较,交易所市场比银行间市场更具有流动性。与成熟国债市场相比,我国国债余额中长期国债比重较大,短期国债比重较小,而长期国债的流动性最小,短期国债的流动性最强。第四章分析了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偏低的影响因素,认为主要有:交易方式较少,且侧重于质押式回购,新的交易方式尚未得到推广;做市商制度不完善,做空机制缺乏;市场透明度不够高,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还未实现有效联通;国债交易品种偏少,利率设计较为单一,期限结构偏重于流动性较低的长期国债;国债市场参与者中机构投资者的种类较少,行为具有同质性;我国的管制利率政策使得国债收益率曲线不完整,国债市场功能缺失。第五章提出了提高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对策建议,认为应该联通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发展场外市场交易;完善国债品种结构和投资者结构;完善做市商制度,适当降低做市商准入标准,强化对做市商业务的管理,大力发展国债市场经纪人;发展现券交易,促进回购方式由质押式向买断式转变;增加市场透明度;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总结。
金沅震[3]2017年在《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水平测度》文中研究表明国债既具有财政功能,也具有金融功能。国债的金融功能会有助于一国资本市场的稳定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增强其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而影响国债金融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其市场流动性,但至今国内债券市场在流动性方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银行间及交易所国债的交易机制、交易品种、投资者结构等尚有滞后之处,难以满足经济金融改革的需要,因此,研究国债市场流动性对当前的资本市场改革具有现实的意义。首先,其一,本文梳理国内外关于债券市场流动性研究情况,认为学术界尚无债券流动性的一致定义,但根据他们比较一致的认识,本文认为债券流动性是指在平稳债券价格变化的前提下,即时买卖债券的能力。其二,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债券市场流动性指标的研究,通用的测量方法有价格法、交易量法、量价结合及时间法等。本文综合考虑债券价差数据难以获得,并参考他们所研究的指标体系,采用万德数据流动性指标,该指标涉及债券一定时期内成交量、换手率与成交天数,分别加权计算而出。本文在其基础上,以每个市场全部有效交易券种的成交量为权重得出市场流动性指标加权均值,然后对不同市场进行分析比较。其叁,综合分析国债市场不同市场、期限品种国债的流动性变化趋势,探究其流动性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原因。其次,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银行间与交易所两大主要国债二级市场内可流通的国债。柜台市场因市场规模相对过小而未列入研究计划。研究方法上,采取基本的图表趋势分析及对比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找到直观的变化趋势与差异,然后结合宏微观层面分析得出结论。再次,本文研究分析认为与中国债市整体巨大的进步相比,国债市场发展的相对不足。结合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历史变化情况来看,我国国债市场发展依然不充分,应有的金融功能发挥尚不完全。各分割的国债市场流动性表现不均衡,不同期限国债流动性的实际特征与理论并非完全一致。国债市场参与者、持有者结构等都差异很大。最后,本文研究发现,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债市场受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而不断扩大规模,但与债市整体发展进步相比,又相对缓慢很多;流动性更是相对于金融债、企业债等严重不足,而且国债市场内部由于市场割裂,银行间、交易所两大市场的流动性差异也很大,交易所的流动性指标高于银行间的,但综合加权后,银行间依然居于主导地位。国债剩余期限品种方面,近几年趋于短期化,即临近交割的国债越来越多,理论上讲,未来国债流动性会增强,但实际分析时,有些关键期限非短期的国债流动性比短期的还要高。国债发行期限结构也需要继续平衡,短期国债发行量及发行频率与美国相比差距很大。交易制度上,2014-2016年,国债做市商制度的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但尚未成熟,还需继续完善。投资结构上,国债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差异很大,除了政府主导因素外,资本市场中各机构自身发展不足也是原因之一。此外,债券市场的开放及国债期货等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也将对国债流动性的增强有所帮助。总之,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新时期国债市场实际数据,有针对性地对比分析,在国债流动性测量指标上作了一些必要的改进,结论上与市场实际趋势比较符合。所提建议也是针对国债市场微观结构因素的建议,希望随着改革继续深化,中国国债市场可以更好地发挥财政金融功能,对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及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大助力。
李仁健[4]2007年在《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现状及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流动性是金融市场的基本属性。对它的研究非常重要,然而学术界对于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研究很少,本文从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特征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债券市场流动性指标需要衡量宽度、深度、即时性、弹性四方面的属性,现有的指标有各自的缺陷,而基于半强式有效市场的非流动性指标能够很好的衡量多方面特征,经过应计利息修正的非流动性指标又能很好度量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从宽度和深度指标来看,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相比国际其他市场有明显不足;用非流动性指标衡量的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在周内和月度数据都呈现出特有的形态。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存在一定的可预测性,这对于构建含有流动性因子的定价模型至关重要。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受到市场微观结构、产品结构、投资者结构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产品结构方面影响因子包括到期期限、票面利率、新发即发状态、发行量和付息方式,其中发行量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和国际其他市场不同。宏观经济方面包括宏观流动性和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是国债市场流动性的葛兰杰原因,反之不成立。
苏罡[5]2007年在《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测度指标、影响因素及溢价研究》文中提出国债既具有财政功能,也具有金融功能。国债的金融功能推动了国债市场的发展,促进国债市场在金融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建立一个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国债市场,有助于强化国债市场的基础性地位,增强国债市场的风险防范能力,改善国债市场的价值评估能力,以及提高国债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对于刚刚建立不久的中国金融市场体系来说,开展国债市场流动性研究工作,对于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国债市场,进而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国外研究成果表明,流动性测度指标的构建、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和流动性溢价分析是国债市场流动性研究的3条主线。国外研究工作主要关注于发达国家的国债市场,并围绕报价驱动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展开。国内研究工作尚未形成完整框架,国内学者可能对中国国债市场的实际情况了解较少,或者缺乏可靠的基础数据,故而尚未系统地构建流动性测度指标,缺少广泛的影响因素分析,而且很少开展流动性溢价研究。面对复杂的市场体系、严重弱化的流动性现状、多变的政策环境,中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研究工作需要针对国债市场的独特结构,面向市场发展的战略方向,通过发现和掌握流动性的变化规律,为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作出更多努力。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构建恰当的流动性测度指标,为合理度量中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提供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的便利;深入剖析影响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各种因素,为分析流动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寻找维护和改善流动性的有效措施提供有力依据;通过流动性溢价研究,发掘中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与价格、到期收益率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帮助发行人降低国债融资成本、投资者防范国债投资风险提供新思路。上交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是中国国债市场体系中最主要的2个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对象,即以上交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作为中国国债市场的代表,探讨这2个市场的流动性测度指标、流动性影响因素和流动性溢价。本文的研究理论主要基于Harris(1990)[3]关于流动性具有多维度的观点,BIS(1999)[4]关于国债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的观点,以及Amihud和Mendelson(1991)[5]关于流动性溢价的交易成本贴现理论。在论证过程中,本文针对横截面、时间序列乃至面板数据,采用了多种统计模型及分析方法,包括斯皮尔曼秩相关性检验、威尔逊秩合检验、线性回归模型、AR(1)模型、GARCH(1,1)模型、EGARCH(1,1)模型、PDL-GARCH(1,1)模型、VAR模型、ADF单位根检验、脉冲响应曲线、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确定性变截距线性面板数据模型等。本文还比较全面地归纳和整理了国内外关于国债市场流动性研究的主要成果。本文指出,国债市场流动性是指“国债市场中国债与货币的相互转换能力,即一定规模的国债交易活动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与此同时,国债价格仍保持相对稳定。”在充分分析既有国债市场流动性测度指标的构建方法、优点及不足之后,基于流动性的多个维度,本文同时为上交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分别构建了宽度、深度、弹性和复合指标,宽度和深度指标来自于日内高频数据,弹性和复合指标来自于日间数据,其中的复合指标是本文为中国国债市场构建的新指标。本文的样本数据包括上交所国债市场的43个国债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33个国债,时间区间为2003年7月2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第一,上交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流动性适宜通过多个流动性测度指标来度量,上交所国债市场各指标之间存在普遍的相关性;银行间国债市场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在时间序列上普遍存在,但在横截面上相对较弱。第二,品种结构因素影响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存在基准国债效应和国债品种动态效应。上交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基准国债的流动性好于非基准国债。上交所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明显向剩余期限较长的国债品种集中,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明显向剩余期限较短的国债品种集中,同时,2个市场的流动性均向距离付息日的期限较短,或交易价格相对面值溢价较高的国债品种集中。第叁,投资者行为因素影响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存在新券效应和ARCH效应。上交所国债市场7年期和10年期品种的新券流动性显着好于旧券,银行间国债市场7年期、2年期和5年期品种的新券流动性显着好于旧券。上交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具有显着的波动集聚性,投资者行为不但影响未来流动性的好与差,而且影响未来流动性的波动性;而且,投资者行为在不同的流动性变化趋势下具有不对称性,在宽度和弹性指标更小时促进这2个指标更小,在深度和复合指标更大时促进这2个指标更大。第四,市场分割影响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存在市场分割效应和跨市场互动效应。上交所国债市场一般具有更小的宽度和弹性指标,银行间国债市场一般具有更大的深度和复合指标。上交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各个流动性测度指标所构成的时间序列均为I(1)过程,任何一个市场上产生的流动性冲击均会在另一个市场产生持续影响;2个市场流动性之间的互动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削弱;上交所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变化对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变化在短期上具有更强的影响力;上交所国债市场上产生的与价格相关的流动性冲击和银行间国债市场上产生的与数量相关的流动性冲击,在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影响力。上交所国债市场流动性与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之间存在普遍的相互格兰杰引导关系并具有相当长的持续性,而且,前者流动性对后者流动性的格兰杰引导作用更强。第五,资金因素影响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在关联市场资金因素方面,上交所和银行间的国债回购交易促进了各自国债市场流动性,对另一个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较弱,但同时对2个市场流动性的波动性均有显着且彼此相反的作用;股票交易活跃降低了上交所国债市场而非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但对2个市场流动性的波动性均具有影响。在宏观资金因素方面,央行票据发行额对上交所国债市场流动性有着较小的负向影响且滞后1至3周,对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有着很微弱的正向影响且主要在当期。第六,中国国债市场存在流动性溢价。从利率期限结构相同国债品种的比较来看,宽度和复合指标差异对到期收益率差异有正向影响。从7年期品种流动性对到期收益率的影响来看,宽度和弹性指标越小,到期收益率越低,而且多数流动性测度指标对到期收益率的波动性具有稳定作用。从7年期品种流动性与到期收益率的互动关系来看,各个流动性测度指标上产生的流动性冲击均在到期收益率上产生持续性影响,上交所国债市场到期收益率的反应更为迅速且在当期出现最大反应,银行间国债市场到期收益率持续反应程度更为强烈;到期收益率上产生的冲击亦对各个流动性测度指标产生持续性影响,多数情况下流动性测度指标在滞后3至6阶出现较剧烈反应,银行间国债市场滞后阶数多于上交所国债市场。此外,宽度指标对到期收益率有格兰杰引导关系,反之不存在;弹性指标与到期收益率存在相互格兰杰引导关系;深度或复合指标与到期收益率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引导关系。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以下4个方面的政策性建议:第一,上交所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的弱化将对整个国债市场产生消极影响,银行间国债市场无法取代上交所国债市场特有的角色和地位。因此,必须发挥2个市场各自优势,统一托管体系和投资者群体,保留各自的交易和结算方式,形成满足投资者各种需求的互补的多样化国债市场体系。第二,由于流动性的多维度特征,基础数据的质量差异,不同国债市场之间的特点差异,以及应用过程的需求差异,运用多个流动性测度指标更有利于衡量国债市场流动性。第叁,通过组合性措施改善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包括继续扩大国债市场规模并改善品种结构;统一投资者群体并改善投资者结构;探索混合型交易方式并推进交易规则改革;发挥资金因素对国债市场流动性的积极作用,如改善国债回购市场的资金供给作用,防范股票市场削弱国债市场资金供给,关注央行票据发行等货币政策手段对流动性的影响等。第四,国债市场投融资活动应考虑流动性溢价的作用,特别是在上交所国债市场中,国债发行人既要借助流动性较好时降低国债发行利率,也要防范突发性流动性冲击可能导致国债融资成本过高;投资者在上交所国债市场选择国债品种时,更要注意流动性溢价的评估。本文的创新点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第一,本文在构建中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测度指标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全面分析既有国债市场流动性测度指标的构建方法,结合流动性的多维度特征、国债交易自身的特点,本文构建了一个新的国债市场流动性测度指标——复合指标,并应用于全文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表明,该指标经济含义明确、构建方法简洁、采集方便,具有较好的应用性。此外,本文还改进了部分原有指标的构建方法,例如在构建深度指标时更加充分地运用上交所国债市场的委买委卖信息等。第二,基于测度指标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本文寻求提高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研究的统一性,初步改善了既往研究工作中片面分析上交所或银行间国债市场的状况。在测度指标的构建过程中,本文排除了市场体系结构复杂,数据获取困难的障碍,进行了统一规范的数据整理工作,同时针对上交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构建流动性测度指标;在分析流动性影响因素的过程中,本文将上交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统一在相同的研究框架下,较为全面地论证了品种结构、投资者行为、市场分割以及资金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第叁,本文积极探讨了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溢价分析的新思路,例如利用VAR模型研究到期收益率与各个流动性测度指标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较好地论证了流动性溢价以及到期收益率对流动性的反作用。
余焘[6]2007年在《我国国债场内市场的流动性溢价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流动性溢价的研究由来已久。Garbade and Silber在1979年撰写的一篇论文中提到流动性对资产价格有影响。Amihud和Mendelson在1986年发表了一篇题为《资产定价和买卖差价》的文章,开始系统性地研究流动性溢价,并掀起了流动性溢价研究的热潮。国债市场属于核心证券市场。但无论是我国,还是国外,对流动性溢价的研究都主要倾注于股票市场,对国债市场的研究都较少。本文借助于一个新的流动性指标,观察发现我国十年期、七年期、五年期国债的流动性结构图呈“驼峰”状,一年期国债的流动性结构图呈“倒驼峰”状,进而提出一个流动性方程,使得债券年龄得以很好地解释流动性。而且,我们进一步关注未来流动性对国债价格的影响,而不局限于当前流动性,发现未来流动性对国债价格的影响大于当前流动性,流动性溢价也不如想象的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来提高我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完善我国国债市场。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我国国债市场发展较晚,金融数据库建设落后,进行分析时样本数量有限。
翟春[7]2004年在《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实证分析》文中指出一、选题背景流动性是证券市场的生命力所在。近年来我国国债市场的交易量迅速上升,但仍存在二级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的问题。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不仅可以降低国债发行成本,而且国债作为微观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其流动性的提高也有利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同时也有利于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我国国债市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需要切实解决市场流动性水平低的问题,而目前对市场流动性的研究仅侧重于一些定性分析或一些简单的指标分析,所以本文在数量化的基础上对国债市场流动性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主要内容本文从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理论研究、对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实证分析入手,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债市场现状指出了国债市场流动性水平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市场流动性的建议。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关于债券市场流动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流动性的定义、流动性的衡量指标和影响流动性的因素分析叁个部分。第二章回顾了我国国债流通市场的发展历史并从交易总量、单笔交易量和交易主体叁个方面对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进行了对比。第叁章引入国债流动性衡量指标对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进行了多方面的数量分析。第四章从现券交易的价差构成、政策变动对流动性的影响、流动性与股市的相关性叁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因素。第五章在综合考虑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建议。叁、研究方法及主要结论第叁章和第四章的实证分析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本文所采用的流动性衡量指标,是以市场的对数收益率(分子)除以换手率(分母)。这个指标的含义是单位资产换手率给价格带来的影响,或者价格产生单位变动所需要的交易金额(换手率)。指标值越大,流动性越差。该指标没<WP=4>有量纲,消除了绝对价格和流通量的差别,因此可以进行不同市场的流动性比较。通过该流动性指标的数量分析得出结论:1、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现券交易流动性自1997年开始明显提高,但2003年流动性有所下降;回购交易流动性在2000年、2001年有显着降低。流动性指标不服从常见分布。2、现券交易的流动性以上海交易所最高,银行间市场其次,深圳交易所最低。而银行间市场回购交易流动性最高。3、中期国债流动性好于长期国债;发行规模大的国债流动性好于规模小的国债。4、国债交易的流动性存在一定的日周效应和月度效应。5、尽管近年来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水平已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成熟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水平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在对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中,首先采用了Madhavan,Richardson和Roomans(1997)的方法对上海交易所国债现券交易的价差构成进行了分析。这种方法不仅考虑了指令流的相关性;而且把价差分解为非对称信息成本和指令处理成本,没有考虑存货效应,特别适应于指令驱动市场。实证分析显示:相对于指令处理成本,降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更有利于提高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其次,通过将1996-2003年我国国债市场相关的19个政策变动作为虚拟变量,与流动性指标进行回归的方法来确定各项政策对流动性的影响程度。得到结论:允许金融机构开展债券双边报价业务、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代理的对象由中小金融机构扩大到非金融机构法人以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公布这叁个政策变动对国债现券交易流动性产生了长期有利影响。然后,研究了流动性指标与股市的相关性,一方面流动性随股指的上升而提高,即国债市场与股票市场行情趋势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对2003年我国沪深两个交易所的79次新股发行引入虚拟变量(当有新股发行或增发时,其他日期)运用最大的方法来确定流动性指标与的不同滞后期的回归模型。建立的回归模型显示新股发行也对国债市场流动性有较大影响。实证分析结论首先让我们对我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有了系统而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因素,也就是导致市场流动性水平低的原因得到了数量分析上的证实,一方面验证了第一章中对影响流动性因素的理论分析结论,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指明了方向。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高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建议:<WP=5>1、交易模式上:鉴于现有二级市场的分割对市场整体发展的阻碍,我国国债交易需要一个统一的市场,而由于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满足的是不同投资者的需求,所以不能简单地取消其中一个市场来实现统一。通过对比分析我们看到:场外市场在交易量上已经取代交易所的主导地位、场外市场自身具备多方面的优势以及场外市场更适应于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发展的需要,所以本文提出:建立以场外债券市场为主,交易所债券市场为补充,涵盖全社会投资者的全国统一、多层次的国债二级市场。2、逐步统一国债二级市场,最终实现市场间投资者和交易券种的自由流动。国债市场的统一,一方面要求两个市场中发行和交易的国债券种实现完全的统一;另一方面要求实现托管结算体系的统一和交易主体的统一,以在保持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现有交易制度的基础上打通两个市场:即通过逐步提高?
阮珎[8]2007年在《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债所具有的金融功能开始受到关注,各国的政策制定者逐渐意识到缺乏一个具有深度、广度和富有弹性的国债市场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香港和新加坡在没有预算赤字的情况下建立起活跃的国债市场的实践和美国在财政盈余的情况下减少国债的发行导致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受到不良影响的事实说明发行国债已不仅仅是一个财政问题,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它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金融问题。对于处在金融体制改革时期的中国来说,摆脱把国债市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手段的狭隘思维、把握国债市场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中国理论界和决策部门对诸如国债规模、国债的经济影响等宏观问题,已经做了不少有益的探讨,而对国债市场及其流动性效应等微观层次的研究却为数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从微观角度分析国债作为一种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所具有的作用,通过这些分析阐述将我国国债市场建设成为核心金融市场的必要性,以期对国债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一些参考。本文包括引言在内共分六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缘起和意义、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文章逻辑框架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分析了国债流动性效应存在的理论基础,首先指出市场流动性具有外部效应和国债作为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可作为提高市场流动性的手段。接下来,进一步分析了国债市场流动性的不可替代性,它具备比其他金融市场更强的“自我强化”特性和外生性,从而为全文的论证提供理论基础。第叁章,运用投资组合和市场微观结构等理论分析国债作为特殊的金融资产,其外部流动性对发展其他金融市场的实践运用。共为叁部分进行说明,首先剖析了国债对提高金融产品定价效率的作用;其次,分析了国债对改善金融市场流动性的作用;最后,论述了国债作为高流动性的无风险资产对提高投资组合效率、完善交易者投资机会集的作用。第四章,利用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等通过建立理论模型的方式揭示国债市场所提供的流动性对相关金融市场效率的作用机制。第五章,以企业债券市场为例,采用2001年1月—2005年1月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数据利用标准事件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国债市场对金融市场效率的正外部性。第六章,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结论,针对加强中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王文龙[9]2015年在《美国与日本国债市场流动性差异研究》文中提出美国与日本作为全球极为重要的两大经济体,其国债市场对于本国及世界金融体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然而两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却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美国国债的流动性非常高,日本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却较低,主要原因涉及发行主体的差异、所在市场差异及国债本身性质差异等原因。通过对美日两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不同的对比,以及对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中国国债市场发展、金融市场效率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以及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演进过程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应对国债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加以更多的关注,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中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
郭颖[10]2008年在《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研究》文中提出国债市场是经济运行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流动性问题是国债市场效率高低和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债市场发展的重要指标。国债市场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仍然遇到了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流动性不足阻碍了国债市场有效运行。本文首先分析了流动性的宽度、深度、及时性和弹性四个属性,阐述了度量国债流动性的方法,为国债市场流动性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回顾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发展历程,从交易量、交易方式和市场参与者等角度来说明交易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以及柜台国债市场流动性的现状,不仅肯定了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提高,更为实证研究奠定了现实基础。然后根据数据计算马丁指数进行趋势分析,得出我国国债流动性不稳定的结论;对交易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马丁指数加以整理进行周内和月度变化分析,并对其进行方差因素分析,得出周内和月度变化不显着的结论;周转率和买卖差价是度量流动性深度和宽度的常用指标,通过对我国国债市场和西方国家以及部分亚洲国家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国债市场流动的不足。其次,分析了影响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因素,诸如交易制度的不完善,市场体制不健全,产品本身匮乏,市场参与者结构不合理等都阻碍了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提高。最后,本文从影响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入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统一清算体系,完善做市商制度,增加债券品种,发展国债投资基金等。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债流动性研究[D]. 张晋. 浙江大学. 2001
[2]. 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研究[D]. 何佳. 西南政法大学. 2009
[3]. 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水平测度[D]. 金沅震. 河南大学. 2017
[4]. 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现状及因素分析[D]. 李仁健.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5]. 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测度指标、影响因素及溢价研究[D]. 苏罡.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6]. 我国国债场内市场的流动性溢价分析[D]. 余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7]. 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实证分析[D]. 翟春.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2004
[8]. 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效应研究[D]. 阮珎. 浙江工商大学. 2007
[9]. 美国与日本国债市场流动性差异研究[D]. 王文龙. 上海交通大学. 2015
[10]. 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研究[D]. 郭颖.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标签:金融论文; 证券论文; 投资论文; 国债论文; 到期收益率论文; 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论文; 交易所债券市场论文; 国债收益率论文; 交易银行论文; 流动性溢价论文; 流动性资产论文; 差异分析论文; 市场功能论文; 金融结构论文; 债券市场论文; 实证分析论文; 流动性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