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特点及基础结构设计论文_刘浩和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特点及基础结构设计论文_刘浩和

广东南海城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深,高层建筑的数量日益增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设计的科学性与安全性直接影响了高层建筑的质量。因此,应加强高层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做好关键环节的工作,提高高层建筑的质量。本文详细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对结构的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了在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结构;设计;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的难度较大,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其中,基础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基础设计工作做好了,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的设计,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提高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分析

(一)水平荷载影响大

高层建筑的使用荷载的计算方法包括两方面的数据,一方面是竖向构件当中所受的轴力与弯矩,另一方面是楼房的高度,二者的比值为使用荷载。高层建筑具有较高的高度,建筑自重大,因此使用荷载较大[1]。水平荷载的计算方法包括两方面的数据,一方面是楼房高度,另一方面是倾覆力矩和由此产生的轴力,这两个数据成正比。因此,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与水平荷载存在一定的关联。

(二)高度重视轴向变形

竖向荷载在高层建筑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连续梁的弯矩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能够在柱结构中引发较为明显的轴向变形,连续梁中间支座位置受到明显的影响,进而大大减弱了负弯矩,跨中正弯矩以及端支座的位置受到的影响则与之相反,负弯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竖向荷载对于结构设计中下料的长度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受到其一定的影响。在高层建筑的竖向设计中,应高度重视轴向变形,科学调整竖向荷载,准确把握下料的长度,合理控制构件剪力和侧移,进而提高了高层建筑整体的安全性。

(三)以侧移为控制指标

传统的多层建筑在结构设计过程中不会过多的关注结构侧移的问题,而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这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应高度重视。随着人口的增多与城市人均用地的减少,高层建筑的层数也越来越高,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高层建筑结构侧移变形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也愈发的明显,这与水平荷载有着紧密的关联[2]。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高度重视结构侧移的问题,严格以侧移为控制指标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能够减少结构侧移变形。

(四)更加关注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的防灾系统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关注抗震设计,加强疏散通道的设计。抗震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高层建筑的结构本身具有科学性,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地震,且面对较强的地震时也能够最大化的避免对人群的伤害;二是高层建筑的结构正常,绝对不可以出现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高风险的建筑,竖向荷载以及风荷载应在正常范围内。

二、现代高层建筑结构研究

(一)框架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的结构非常复杂,其设计具有丰富性,与设计师的理念以及建筑功能有关,而框架结构体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框架结构体系与其他结构体系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方面这种结构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另一方面在这种结构体系下各重要结构的关系是非常明晰的,其结构的完整性得到了保证。[3]

例如,在使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能够在这些特定的结构下进行很好的附着,其他附属结构也能够很好的连接在一起。

(二)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好的刚度和强度,可有效承担风荷载与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提升建筑整体结构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此外,可在地震发生时瞬间吸收地震能量,保护墙体免受破坏。目前常见的剪力墙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实体型,这种结构具有开洞面积较小,没有反弯点,弯矩图较为稳定。第二种是小开口型,由于开洞面积较大,弯矩图极易在连梁处突变,但不易发生反弯点。第三种是双肢型或多肢型,这种结构与第二种相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四种是壁式框架,壁式框架实质是介于剪力墙和框架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它的变形已很接近剪切型。因此,在具体设计时,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种类剪力墙的自身特点及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并严格根据相关的要求与规范进行操作。

(三)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体系

按照高层建筑的具体情况来设计的剪力墙,通常会选择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通常会受到较大的水平力,且其数值较大,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剪力墙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合理范围内提升其刚度水平。因为这种结构集合了两种结构形式,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二者的科学协调,同时还要在工程施工后对其施工的质量及效果进行严格仔细的检查。

(四)筒体结构体系

在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通常会选择筒体结构体系,适用于跨度空间较大或者层数较多的建筑。随着3D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筒体结构设计日益成熟,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其作用和优势更好的凸显出来,在实际中逐渐得到了应用。

三、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一)确保荷载传递的可靠性

高层建筑的层数较多,对于建筑承载力的要求较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是基础设计的关键内容,只有做好了这一点,才能确保荷载传递的可靠性,上部结构对基础顶面的作用力能够实现有效的传递。

(二)提高变形协调,控制不均匀沉降

高层建筑的结构复杂,建筑材料与结构体系应当具有灵活性。基础结构的刚度水平和平面分布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其设计良好则能够很好的控制不均匀沉降,进而减少局部及整体挠度,保证了上部结构与地基土的安全有效的连接 [4]。

(三)内力分析中充分考虑基础结构与上层结构的作用

基础结构、上部结构和地基土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是需要考虑的三个方面,这三者不是单独存在的,存在着共同的作用,在实际的结构设计中很容易漏掉其中一点,尤其是地基模型和模型参数的选择,对共同作用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但由于结构构造和配筋能够充分地反映共同作用的最终结果,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其予以充分考虑。筏板的整体挠度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指标进行设计,主楼与相邻的裙房柱、裙房柱间的差异沉降要分别设置为1‰以内、2‰以内,科学选择地基模型和模型参数。

(四)关于梁的扭矩问题分析

梁处于空间受力情况时,梁会承受扭矩,楼板对梁的扭转起到很强的约束作用,在一般工程中,梁扭矩折减系数可取0.4。

(五)施工模拟问题

高层建筑的施工通常是分层施加结构自重,而结构自重又给建筑造成了竖向荷载。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柱和剪力墙会逐渐形成轴向变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模拟施工的计算方法。但是,竖向荷载在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将转变成长期作用。剪力墙轴压比小,变形小于柱,使得内力重新调整,情况又趋向一次加载的计算结果。因此,当进行设计时,顶部楼层配筋异常的梁用两种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调整,使柱相连梁端负钢筋加大;同时,将与剪力墙相连一侧负钢筋减小。

四、结语

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对工程施工及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设计中应科学地选择基础设计形式,抓好基础设计,保证工程设计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明.浅谈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几点问题与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17):117-118.

[2]刘长江. 对高层建筑基础埋置深度及嵌固端选取问题的探讨[D].重庆交通大学,2008.

[3]郭宁,价值工程原理在多、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4]何培斌. 高层建筑结构方案优选[D].重庆大学,2002.

论文作者:刘浩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特点及基础结构设计论文_刘浩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