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职教育;工业机器人;必要性;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业技术人是当前新兴的专业,将数学方法、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以及机械工程理论等诸多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在不断应用和实践当中逐渐完善和成熟,国家逐渐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工业机器人在很多领域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高职院校也逐渐对相关专业的教育工作投入了更大的工作力度。
1.工业机器人的概念
美国相关专家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了定义,认为机器人应该是一种易于进行二次变成的装置。如果需要通过手动的方式进行控制,或者是按照先前所设定的程序完成工作都不能视作为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当中,一些数控机床可以通过人工编程的方式实现相应的功能,因而需要将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的概念进行明确的区分。机械设备经过一次编程之后,只能够完成同一个类型的工作,则属于自动化设备的范畴。如果其能够通过输入程度而完成不同种类的工作,可以将其称之为工业机器人[1]。因此,人们对当前工业机器人的定义总结如下:在存储设备中输入相应的程序,使之凭借自身的控制能力、动力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同时也能够受人为的操控,能够自行将操作程序重复运行的自动化设备。
2.高职教育工业机器人开设的必要性
相关文献表示,机器人产业是我国未来科技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产业之一。国家对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工业机器人是实现工业制造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行业和领域当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相关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工业机器人专业是一种新兴的事务,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工作方面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成熟的教学体系,毕业生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相对落后。
3.高职教育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建设措施
3.1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保证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能够符合企业用人要求,最为有效的方案是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学校能够更为清晰的了解企业对于毕业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要求,同时也可以让企业了解当前学校在机器人专业教学方面的实际情况以及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宝贵意见,学校以此作为依据,可以对教学模式以及课程编排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进一步明确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由学校和企业彼此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2]。
除此之外,应该实现课程设计的一体化。具体来讲,可以设置工业机器人寻迹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压铸工作站的设计和调试等课程,知识结构由浅入深,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时,保证知识内容的连贯性。
3.2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课程体系对整体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秉承逆向设计和正向培养的工作思路,了解企业所需的工作岗位,并对相应的岗位职责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其具体的工作任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展开培训工作,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课程实施方面,也应该实现一体化的模式。企业在项目实施阶段,工作人员需要根据项目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对各类设备机械模型和工作程序进行模拟,以此为基础对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3]。在工作站设计和调试阶段,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具体来讲,教师向学生展示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工作的视频,由此引入到虚拟化设计。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对导入工作有一个真实的理解和感悟。
3.3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该专业对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种类的工业机器人作为载体,供学生实践操作。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置相应的创新实验室,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将所学知识进行充分利用,勇于创新,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在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当中,首先要与装备制造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积极扩建校外实训基地[4]。在此过程当中,合作各方应该秉承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以及互惠互利的基本与原则,有效整合各方的资源优势,建立长远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践机会,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同时也可以提前感受到企业的工作氛围。
3.4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信息化教学和项目导向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机器人为基础,将实际工作场景融入到其中,进而可以引入工业机器人项目继承设计、电器绘图、工业控制以及工业控制等知识内容,在学生头脑当中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加以灵活的应用。就信息化教学而言,可以将知识点以图片、视频或演示文稿的形式体现,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专业的教学效率。此外,企业派遣工作人员定期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指导。
3.5课程评估一体化
主要是对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一体化的评估。在进行学生学习考核评价方面,一定要注重结合工业机器人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完成评价方案和体系的制定。人员和技术方法要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以此保证评价工作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大力应用云计算技术对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分析,为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5]。一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辅导,从整体上提高教学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在线上与线下的综合评价方面,可以聘请自身工程技术人员完成线上平台的教学工作,向学生展现最为先进的技术成果和产品,学校与企业应该以工作岗位的以及要求作为依据,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定期开展知识和技术的培训讲座,使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进而可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结束语:工业机器人在很多行业和领域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使之能够真正实现长远的发展,加强人才储备工作至关重要。高职院校要对此有所重视,根据用人市场的实际需求,优化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能够符合用人岗位的实际要求,在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使之可以为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涛.探析高职教育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必要性与课程建设[J].南方农机,2019,50(11):157.
[2]刘泽祥,张斌.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实训体系建设[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2):57-60.
[3]尹霞.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任务设计[J].文存阅刊,2018,(17):114.
[4]冯海杰,余正泓.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机械职业教育,2017,(9):28-31.
[5]李强.高职院校开展机器人教育的前景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3,(3):101-102.
论文作者:张文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机器人论文; 工业论文; 学生论文; 专业论文; 工作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