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传输线路优化设计和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马硕

(国网山西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12)

摘要: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通信传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通信传输的线路设计也越来越关注。虽然现在我国电力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和施工都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进步,在国家的发展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仍然达不到现在社会对电力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的要求,所以在以后的电力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与施工的发展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完善,要对之前的施工方案进行整理,并从中吸取重要的经验。要想电力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与施工可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就必须加大研发的力度,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还要结合地理环境因素,实施施工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以此为我国内部信息交互沟通以及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基础。

关键词:电力通信;传输线路;优化设计;施工技术;探讨

1通信线路设计

在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传输线路是作为信息顺畅传递的通路保障,它一般分为两种,光缆和电缆。在我国当前时代背景下,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使用光纤作为基础信息媒介,这是在于光纤线路具备一定的相对稳定特征,同时也具备抗干扰能力,因此可以更好地增强通信信号的保密性。但就现代通信工程设计及施工而言,需要考量到施工区域包括地形、气候、交通、社会形式等众多要素,任何要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增加线路实际施工的难度。因此需要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量,设计出多个规划设计方案,从而选择出更加适宜的优化方案,进一步提升具体施工的可行性。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首先需要符合我国国情、社情以及

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需要保障线路设计符合施工的要求及运营目标,不偏离规划方向。另一方面则需要保障线路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能更好地应用现有资源,结合实际地域情况,避免当地环境遭到破坏,更好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考量多方要素及实际情况基础之上可设计多个设计规划方案,同时结合更为成熟和先进的技术,在能够保障施工安全的基础之上不断调整设计方案,使之更加具有经济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性。

另外设计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实时调整和及时修改,从而能保障通信线路设计在满足短期需求基础上也能够保障长期目标的实现。以通信传输网杆路的设计为例,在具体架设工程中可能会与电力线路同杆架设,因此这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将网(通信)杆路和电力线路之间的距离纳入考量范围,充分了解和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避免两种线路发生由于距离过近而在特殊时期发生碰撞的安全事故。由此可见,在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过程中应更具全局性和长期性,从而保障通信线路的施工安全。

2电力通信传输线路设计的影响因素

2.1电力通信传输线路设计过程中的外在环境的影响

2.1.1天气情况对电力通信传输线路设计的影响

外在环境对电力通信传输线路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现在外在环境中的电力通信传输线路比较多。如果天气情况不好那么电力通信传输线路的施工也会收到很大的影响,例如雨天和大风天气,这样就非常不利于施工,所以在建设施工之前就要对天气做好了解,这样才能制定出更好的防范措施,以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2.1.2受地理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通信传输线路不仅仅被应用于城市,还被应用于乡村和城镇。有些地区的环境比较严峻,建设条件也达不到要求,这就非常不利于通信传输线路的施工,所以在施工之前应该先做好相关的预测,要对施工地区的地理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制定出更好的施工方案。

2.2质量责任不明确是电力通信传输线路施工中的重要问题

我国目前电力通信传输线路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设计质量的水平达不到要求,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各项控制质量的进行还是靠人工来完成,这样的发展形势达不到现在社会的需求,不能很好地实现智能化和无人化管理控制,要想进一步加快发展,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根据现在电力通信传输线路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和自身意识来看,有一部分的工作人员对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完善,对公司的福利待遇不够满意,对于设计质量控制管理的认识不够,这就导致通信传输线路的严格设计质量控制没有更好的认识,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和质量漏洞没有及时地发现,这就非常不利于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质量水平发展。

3设计电力通信传输线路

3.1设计杆路

现在我国一些发展较快的大型城市和中型城市的通信传输线路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但是还有一部分发展不好的城市的建设还达不到要求,还需要架设光缆,在施工的过程中会收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增加施工的难度,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地段,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杆路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对电力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之前就应该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的地区进行及时的勘测,对施工地区加强了解,在进行施工设计的时候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的研究,以保证建设思路足够清晰。此外,杆路尽可能的靠近公路设计,这样有助于施工和方便日后维护工作。

杆路的设计应该结合施工地区的天气因素和线路负荷问题进行不断的验证。对于一些负荷比较重的地区,杆路最好设为50m一档,在受到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的时候还可以进行相关的调整。在电力通信线路的施工中水泥杆最好是7m的重型杆,对于一些地质地形偏高的地区6m重型杆是最好的选择,而对于一些地址比较低的地方应该选择10m的重型杆,这样可以使线路的倾斜角度进一步的减小。不同的杆型之间的距离间隔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把握好各种杆型之间的间隔,在施工时要有相关的人员对杆号、拉线桩位置、杆高进行进一步的测量并且记录,要对地形和建筑物进行很好的标注,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想避免遇到障碍物可以采用分段的形式进行测量,但是所测量的数据必须保证是正确的。

3.2设计架杆施工(见图1)

图1设计架杠

在现在电力通信线路的施工中一般采用的电杆的基本高度是7m,梢经15mm,根据土质的不同电杆的埋藏的深度也是不一样的,一般埋藏的深度在1.2~1.4m。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还可以采用10m和9m的电杆,例如横跨铁路和公路等,而这时候的埋藏深度应该在1.5~1.7m。对于电杆的标号也应该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也就是白底黑字、字体为阿拉伯数字、杆号字面向公路。在立杆之前应该对洞深进行测量,在洞深达到要求的时候才能立杆。电杆必须保持垂直竖立,电杆的中心应该与路由中心线保持5cm以内的偏差;一般角杆在埋藏的时候埋藏的深度应该加深10~15cm,杆梢的偏移度应该在梢径的1/2以内,转角杆在拉紧线后应向外角倾斜应该在1个梢径内。在电杆立完之后,应该分层回土,以用来加固土质,使电杆更加牢固。城市里在回土的高度应该与路面保持一直,而对于郊外来说就应该偏高于路面10~15cm。在电杆建设完成时还应该有相关的防雷接地线,用来防止雷雨天发生危险。

结语

为了更好地推动通信线路设计的安全进行,需要前期做好相关的设计规划工作,同时在全面考量多样化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施工,通信设计院人员需严格按照设计思路和施工标准进行工作,从而更好地保障通信线路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魏明.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及施工研究[J].通讯世界,2013(9):33-34.

[2]王伟峰.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及施工[J].中国新通信,2012(15):70.

[3]曾惠斌.对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1):116.

[4]杨晓鸣.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2(24):84.

论文作者:马硕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电力通信传输线路优化设计和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马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