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功能性体能训练及其在运动健康中的应用论文_ 孙常青

探讨功能性体能训练及其在运动健康中的应用论文_ 孙常青

摘要:功能性体能训练诞生于运动康复领域,并已经被广泛应用运动健康中。文章主要结合笔者的经验,对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根据运动健康的类型,探究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具体应用方式。基于此,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强化体育训练的科学性,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体能训练;运动健康

前 言:功能性训练是人们在运动受伤或者外界伤害以后,某部分身体功能丧失,然后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功能恢复。相比之外,我国对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研究较少,不过此种态势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在更多专家、学者的研究下,发现功能性体能训练的优势体现在诸多方面,并且与运动健康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需要相互结合提高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实现健康运动、康复训练的目的。

一、功能性训练概述

1.功能性训练的概念界定“功能性训练”的最先被应用于理疗与康复领域。病人在进行手术后,理疗师会依据病人的身体情况和工作性质,制定一些适应性动作促使病人训练,使病人尽快恢复到正常人状态。随着功能性训练的发展,它被渐渐应用到竞技领域中。1997 年 Gray Cook 首先提出了功能性训练的概念。他认为,功能性训练应该更加看重身体动力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训练,应该把人体的运动当成是一个运动链上的动力传输。美国著名研究者 Boyle 认为,功能性训练就是主要由平衡训练与本体训练组成,需要把脚接触地面的,而不应该局限于固定器械的训练,比方说在不稳定情况下的力量训练和身体在全方位的锻炼。我国著名学者龙斌、李丹阳指出,功能性训练是体能训练的基础。

功能性训练能够促使把具有一般素质的运动员转变为专业化素质的运动员。当前功能性训练的代表就是核心区训练,对全身肌群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核心区训练也无法把抗阻训练方法完全取代了。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应把功能性训练融合进去,把传统体能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结合起来,促进两者相互补充,不能只注重新兴的训练而忽视传统训练。

二、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本质属性

从逻辑学探究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本质属性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一书中讲到,对于任何一类事物,都具有其许多不同的属性,其中该类事物都具有且非该类事物都不具有的属性,称之为事物的特有属性;而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但不是该类中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的属性,称之为偶有属性。例如人的特有属性,就是能制造和利用生产工具、能思维等。因为这些属性是所有的人都具有,而别的事物都不具有的属性。但是,有某种肤色、属于某个民族、有某个年龄、有某种文化程度等这些属性,则为人的偶有属性。因为这些属性是一部分人具有,而不是所有人都具有或是都相同的属性。结合上述逻辑,基于运动员体能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相对于诸如心理训练和战术训练等,体能训练的特有属性就是发展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而至于是否采用器械进行训练,或者是在陆上还是在水中进行训练,则是其偶有属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功能性训练的作用机制

功能性训练是在脊柱稳定性的基础上被提出的,而被动亚系、主动亚系和神经控制亚系“三亚系模型理论”是其主要作用机制。被动亚系主要包含关节和韧带,由椎体、椎间盘和脊柱韧 3 部分构成,又被称为内源性稳定系统;主动亚系主要指相关肌肉和肌腱,主要靠核心肌肉群的相互协调来促使脊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神经系统对其进行控制,被叫作外源性稳定系统;神经亚控制系主要是指神经—肌肉运动控制系统,依据上面两者的信息反馈,来对稳定性加以判断,控制主动亚系,促使脊柱稳定。脊柱主要是靠这 3 个亚系相互协调实现稳定性的,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三、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应用

1.功能性体能训练在群众体育健身中的应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健康梦”已经成为社会群众广泛关注的话题。但是在运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损伤问题,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运动爱好者的兴趣,同时也无法实现运动健身的目标。究其原因,群众在体育健身的过程中,其采取的训练方式存在不科学、不恰当的现象。只有运用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其进行调整,才能够转变传统的理念与模式,确保群众可以在科学、健康的理念下完成健身。也就是说,以体育运动等非医疗方式,强化健康人与正常人的生命表现。主要的内容是七个基本动作模式检测,而每一个不同的动作均对应不同的评分标准。这一过程中,主要的训练内容包括动作准备训练、支柱准备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力量与爆发力训练、动作技能训练、恢复再生训练以及能量系统发展。目的是降低群众在运动健身过程中存在的运动损伤,从而有效提高健身效率以及运动水平

2.功能性体能训练在运动损伤防治中的应用在我国竞技体育的长期发展中,运动员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参与训练。但是运动损伤会缩短运动员参加运动的寿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以功能性体能训练为基础,可以有效转变传统训练模式,为运动员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计划,完善运动链条,并确保人体姿态的健康性。例如:击剑运动员在参加比赛中,出现半月板损伤的现象,其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半月板进行切除。完成手术以后,需要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功能恢复训练。其中,每周需要训练十次,每一次时长为两小时。通过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有效强化受伤半月板的功能,缩短了运动员技能恢复的周期,使其可以更快地参与到后期训练以及比赛中。具体而言,在对运动员身体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以后,由营养师对餐食进行合理搭配,同时由健康师设置体能恢复计划,确保各项工作可以相互协调,帮助运动员尽快恢复身体机能、参加训练

结 语

当前我国运动训练处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时期,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与时代严重不符。在重视传统力量训练的基础上,我们应客观和正确地对待功能性训练,积极传播功能性训练理论知识,弥补传统体能训练的不足,以提高我国人民运动的体能水平。

参考文献:

[1]龙斌,李丹阳. 功能性训练的科学内涵[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2):72-76.[2]张春合,蔡端伟. 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性思考——基于专项竞技能力形成的视角[J]. 体育学刊,2013(1):98-103.

论文作者: 孙常青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4

标签:;  ;  ;  ;  ;  ;  ;  ;  

探讨功能性体能训练及其在运动健康中的应用论文_ 孙常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