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罗斯中间道路上的资本主义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论俄罗斯中间道路上的资本主义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论俄罗斯中间道路的资本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资本主义论文,道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03)05-0001-06

当代俄罗斯,自普京总统执政以来,启动了渐进性的由完全亲西方的资本主义化向新 资本主义强国之路的转移,这条俄罗斯新资本主义之路其实就是一条非资非社、亦资亦 社、社资择优的中间道路。它标志着当代俄罗斯已经走上了一条新的建国之路。

一、中间道路的国家观

我们所以将当今俄罗斯选择的中间道路称之谓新资本主义之路,在于它是一条在叶利 钦资本主义道路基础上发展着的改革新路。叶利钦时代的结束,标志着叶利钦的亲西方 资本主义化道路的终止。普京执政明显地与叶利钦的建国方略不同,然而,又没有对叶 利钦已经完成的资本主义建设有大的触动。局部的调整,正体现出普京设计的俄罗斯新 路是一条只是对叶利钦资本主义社会做某些修正的中派主义调和之路。

俄罗斯最早举起“中派主义”旗帜的“公民联盟”和“公众大会”等组织和团体,由 于在一、二届杜马选举中的失败而终未成气候。只是到1999年12月举行第三届杜马选举 时,杀出了一匹黑马:持中派立场的“团结”联盟,在选举中取得了出人意外的成功, 一跃成为仅次于俄共的第二大议会党团。如今,“团结联盟”已改组为“团结党”,该 党明确规定其性质是“中派保守党”。“团结党”趁大好形势,于2001年底与卢日科夫 的“祖国”运动联手成立“团结—祖国”党。该党已成为俄罗斯中派势力的代表,在他 们的周围团结了一批持中派主义和立场的政党和组织,像戈尔巴乔夫的社会民主党,赖 科夫的俄罗斯人民党。他们的共同信念是:赞成在俄罗斯走“中间道路”,倡导“中派 主义”或“左翼中派主义”。现在全俄罗斯赞成、支持并直接参与中派政党的人越来越 多,即使是在右翼激进派和左翼共产党派中,倾向中派观点的也不乏其人。当前,俄罗 斯的中派势力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普京虽没有正式加入“团结—祖国”党,然而,由于他明显持中派主义立场,而与“ 团结—祖国”党关系密切,“团结—祖国”党公开支持普京出任总统,就是支持普京上 台后引导俄罗斯走上一条中派主义的新资本主义之路。当前,普京政府正沿着这一条不 左不右的“中间道路”,带领俄罗斯摆脱十年混乱造成的贫困局面,一步一步走出低谷 。

中派主义的国家观,也就是当今俄罗斯新资本主义制度,究竟是什么?普京在其《千年 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做了具体的阐述:“俄罗斯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 ,“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对俄罗斯来说,是指一个民主、法制、有行为能力的联邦国家 ”[1](P331)。普京特别强调对国家政权进行“强力控制”,其意有三:第一,表达了 对国家十年来近乎无政府状态的不满和决裂情绪;第二,对苏联社会主义时期的集中管 理的反思;第三,反映出普京对叶利钦时代所完成的民主建制的肯定。

与普京国家观相呼应的是“团结—祖国”党在该党的《党纲草案基本原则》中对党员 提出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规定:将俄罗斯建成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发展中的公民社会 、自由人的国家、公平的社会……这个目标带有明显的中派色彩,该党公开宣称,这个 党的成立就是为填补俄罗斯缺少“中派力量”的空白。

沉寂了一段时间的苏共前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出面组织了俄罗斯社会民主党,该党一成 立就打出了用中派立场团结一切政党建设新俄罗斯的旗号。戈尔巴乔夫代表该党表态, 他们反对重新回到旧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反对把俄国变革的赌注押在激进的自由主义 改革方针上,主张俄罗斯应该贯彻执行一种全新的改革政策,使俄罗斯成为21世纪强国 。这种全新的改革之路,自然是非资非社的“中间道路”,即既不赞成“共产主义的空 想主义”,也不赞成“新自由主义的原教旨主义”。

可见,作为“中派势力”,在国家观上,他们并不否认或反对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 然而,又不公开赞成或实行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他们将二者统统淡化,却又在悄悄地 接受其中任何有用的东西。有人说,现今的俄罗斯是一个多元化的混合体,也不失为一 种对俄罗斯国家体制通俗而客观的评价。是的,我们在看到普京继续走在由叶利钦铺垫 的俄国资本主义道路上的同时,也听到普京对苏联社会主义成就的肯定:“在即将过去 的这个世纪里,俄罗斯有四分之三的时间生活在共产主义学说的标志下”,“否定这一 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是错误的”[1](P328)。这同叶利钦一上台就全盘否定苏联历史、 大骂苏共的言行大相径庭。普京的中派立场在俄罗斯国家标志的取舍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国旗、国徽恢复前俄罗斯的,而国歌和军旗则取苏联时期的。普京认为,每个国家, 包括俄罗斯,都必须寻找自己的改革之路。在这方面,俄罗斯并不顺利,只是在近一两 年才开始摸索自己的改革道路和寻找自己的模式。这个寻找到的“自己的模式”就是体 现“中间道路”的新资本主义之路。

二、中间道路的新资本主义内涵

由于明显地站在中派立场上,走一条俄罗斯自己的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普京在没 有触动叶利钦建立的纯西方资本主义基础的前提下,对叶利钦集团露骨模仿西方资本主 义而实施的一些举措进行了必要的清理、修正甚至否定。其中,对叶利钦经济政策的调 整,可以归纳出普京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内涵。

首先,普京在肯定市场经济改革的前提下,将叶利钦时代的自由市场经济转向国家控 制的市场经济。叶利钦时代以盖达尔为首的政府竭力推行自由市场经济,实行全盘私有 化和最大限度的经营自由。普京的新资本主义采取国家—社会市场模式,更注重国家在 很大程度上参与经济体制、法规的建设以及对经济运作的监督,更多地关心居民的收入 、就业,保障居民的合理需求。在普京看来,这与他一贯反对行政部门对经济的过分干 预并不矛盾。2001年,普京支持经济部提出的“经济活动非官僚化”的主张,使俄罗斯 需要国家审批的项目由500个锐减到102个。在他的支持下,通过的俄罗斯“税法典”规 定,俄罗斯实行统一的13%的所得税,将企业的利润税下降到24%,取消并合并更多税种 。这一切都需要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普京的新资本主义在经济方面突出了对国计民 生的关注。

其次,在所有制方面,普京新资本主义推行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体制。事实 上,普京执政后,果断停止执行叶利钦的全盘私有化政策,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巩固已 有的私有化成果,另一方面对私有化进行清点:中止大规模私有化,对私有化有选择地 进行“个案”处理,同时,将私有化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向质量把关,特别强调某些维系 国家安全和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企业停止私有化,而维护其国有经济性质。在俄罗斯,新 资本主义多种所有制形式主要是:股份制、独资制、国家所有制。

再次,制定相对宽松的政策以吸引国内外资本,扩大再生产。把经济建设由单纯的抑 制通货膨胀转向重点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同时,整顿各类企业,使之迅速走出困境。 对全俄最大的21个私人企业经济集团的活动适当控制,有利于生产。对一些濒临倒闭的 企业,按破产法,合法破产。普京的新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其主题是国富民强,始 终把发展生产放在首位。

在政治上,新资本主义者在俄罗斯继续实行多元化意识形态和多党竞争制。这在1993 年通过的俄罗斯联邦新宪法中已经明文规定。然而,普京执政后,强调的是多党的合作 与和谐,而不是相互反对、拆台、诋毁。他相信只有采取中派立场的新资本主义观,才 能协调、缓和各党之间的矛盾,使各党求同存异,共同为俄罗斯富强而出力。作为普京 新资本主义观的最大支持者“团结—祖国”党一再声明:“党联合那些把自由、法制、 公正及和谐看做是最高价值的俄罗斯公民。”戈尔巴乔夫也在社会民主党的成立大会上 表示,十几年来,俄罗斯动荡不定,在于社会上缺少一个能够团结各方面力量的影响巨 大的政党。他希望新建的社会民主党以其“中庸之道”,成为能够凝聚各派政治力量的 “结晶”。现在,中派主义的新资本主义观的政党理论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年7 月由俄议会两院审议通过并经普京亲自签署的全俄《政党法》正式出台,这是规范政党 活动、创造政党团结局面、稳定国内政局的重大举措,更有利于将目前140多个政党和 组织团结、合并,像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一样,逐步实现向两党和三党制政党格局的过渡 。

为了保证生产顺利启动,并能不断为国家和人民创造财富,那就要强化国家权力管理 。一些俄罗斯有识之士,特别是倡导新资本主义之路的中派人士已经深深意识到,叶利 钦西方化社会转型的失败留给俄罗斯的沉痛教训,也是宝贵的经验,那就是“今天俄罗 斯社会的分歧不是在左派和右派之间,而是在是否同意采用强力国家的方法之间”[2]( P480)。普京指出:“有着强大权力的国家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事,不 是一件要去反对的事,恰恰相反,它是秩序的源头和保障”,“俄罗斯当代社会不会把 强有力的和有效的国家与极权主义国家混为一谈。我们已经学会了珍视民主、法制国家 、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1](P337)。以普京为代表的新资本主义实践者,在国家管理 模式上,同样明显地保持了中派主义立场:既要有强硬的、注重实效的政治领导,又要 保持西方民主的色彩,而不至于重蹈“极权”和“专制”的覆辙,从而再次失去人民。

普京心目中的这种不左不右、不偏不倚的国家政权管理政策,内含着团结全俄罗斯振 兴国家的思想,这种思想既产生于他对俄罗斯现实的客观评估,又是对俄罗斯传统文化 的思考和继承。他把“集体主义”和“团结”看成是俄罗斯固有的精神,认为这是振兴 俄罗斯宝贵的精神财富。普京倡导“俄罗斯思想”,与俄共不谋而合,但是,他不像俄 共那样明确提出,传统的“俄罗斯思想”就是“社会主义思想”,而是把“俄罗斯思想 ”看做是一个将全人类普遍价值观与俄罗斯传统价值观有机结合的合成体。他将“俄罗 斯思想”简单概括为六个字——“爱国”、“强国”、“团结”,更显出其中性的色彩 。

普京解释,“爱国”是一种为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历史和成就自豪的情感,这是一种 努力使自己的国家更美丽、更富裕、更强大、更幸福的心愿。在普京看来,“爱国”意 味着不能否定历史,不能否定过去的成就,而是在此基础上的顽强奋斗。“强国”则是 意识到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俄罗斯必定是一个伟大的 国家。俄罗斯传统的历史特点和固有的发展轨迹具有强力统治国家的成功实践,只有在 国家强力控制下,俄罗斯才能有国家的统一,才能保持世界强国的地位。眼下,苏联的 支解,俄罗斯的衰败,恰恰从反面证明,无政府的、自由主义国家管理在俄罗斯行不通 。“强国”地位的恢复,首先是强力国家统治机制的恢复,这是历史的经验,普京提醒 人们不可忘记。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对“团结”做了说明:“在俄罗斯 集体活动向来重于个人活动,这是事实”,“大多数俄罗斯人不习惯于通过个人努力和 奋斗改善自己的状况,而习惯于借助国家和社会的帮助和支持做到这一点”[1](P330) 。由此可见,俄罗斯民族的传统是倡导“集体主义”和“团结精神”。普京认为,国家 管理者应焕发俄罗斯人的这种至今仍然盛行的传统精神,在制定社会政策时,充分考虑 到这种传统在振兴俄罗斯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由于经济失策、多元意识形态泛滥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俄罗斯十年动荡和混乱,是普京 上台所面对的客观现实。普京从容应对,以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相结合为切入点,把“ 俄罗斯思想”作为团结全俄、振兴祖国的“俄罗斯魂”。在这个统一的思想之旗下,聚 集了俄罗斯全部的中派力量及来自左、右两方的支持者,其声势浩大已成事实。之后, 普京又果断调整了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的叶利钦旧策,以“强国意识”和强有力的 国家机制管理国家,走上了一条体现中间道路的俄罗斯新资本主义新路。普京执政以来 ,这条新路已经显现出了它的发展轨迹,取得了绝大多数俄罗斯人的认可。现在,俄罗 斯学界已经开始探索俄罗斯新资本主义未来的国家模式。

三、俄罗斯未来的国家模式

围绕俄罗斯未来国家模式问题,俄罗斯学界争论不休,普京自有决断,但却与学者们 的观点有着惊人共识,那就是将俄罗斯定位在不左不右的“公民社会”上。2001年2月2 6日,普京对韩国电台的记者说:“叶利钦工作在革命时期,而我认为革命对俄罗斯已 经够了。现在应该开始一个稳定、正常的加强国家机构,发展公民社会和经济的时期。 ”由此可见,普京对“公民社会”的理解是,这个社会不再有任何革命,只有积极的、 坚定不移的前进运动。“团结—祖国”党补充说,过去的俄罗斯,动荡和急骤的转变造 成的牺牲太大了,我们主张建立稳定、保守主义、中庸和健全的理性的社会。

最早接触“公民社会”概念,那是90年代中期当我访问总统直属俄罗斯联邦公务员科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中心主任、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别索诺夫教授时,他向我提出来的 。他告诉我,俄罗斯老百姓不希望回到传统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不喜欢现在这个贫富悬 殊的野蛮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企盼把俄罗斯建成一个公正、平等、民主、自由、法制 的社会,这是一个体现公民意志的社会,可以叫做“公民社会”。其实,“公民社会” 作为俄罗斯国家模式的一种选择,激进民主派和中间派都曾用过。90年代初,当时支持 叶利钦政府的俄罗斯最大的民主派政治组织“民主俄罗斯”就在自己的声明中明确提出 ,他们的目的是在俄罗斯建立并发展“公民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权、私有权优先 于其他权利,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国家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民族和文化领域实行 彻底的非垄断化和完全的解放。后来的实践证明,民主派所说的“公民社会”,并不是 本来意义上的“公民社会”,而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简单模仿。倒是俄罗斯中间派 力量倡导的“公民社会”货真价实。至少,他们打出的“公民社会”的旗号,既摆脱了 传统社会主义的阴影,又抨击了现实资本主义的野蛮。这个“公民社会”充分照顾到俄 罗斯人民的民族团结心理,又突出了“强国意识”和“民主建设”。现在,普京政权正 是沿着这条主线实践着俄罗斯“公民社会”的国家模式。

伴随着普京中派立场的“公民社会”的实践,俄罗斯全国对“公民社会”的理论探讨 热火朝天。从下台的政府官员到普通的老百姓,从官方团体到民间组织,他们采取不同 的方式,探讨着未来俄罗斯“公民社会”的性质,以及如何完成向“公民社会”的过渡 等重大问题。其出发点,都是对叶利钦的寡头资本主义、野蛮资本主义的控诉,希翼尽 快从10年困难中解脱出来,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和强国地位。

苏维埃政府前总理雷日科夫是逐步转向温和的中间派立场的,他在《大动荡的十年》 中表达了对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权力之争的不满:“如果说第一次权力之争付出的代价 是国家的解体,那么,第二次则是……用暴力改变了社会制度”[3](P2),“我一直在 思考,我们国家到底怎么啦?……有没有一条出路,能够摆脱目前这种令人蒙受耻辱而 实质上又前景暗淡的局面呢?”[3](P3)雷日科夫提出要摆脱现在的困境只有一条出路: “在实际上,而不是口头上建立能确保俄罗斯及其各族人民复兴和繁荣的新社会制度。 ”[3](P575)雷日科夫并没有给这个新社会制度做出具体界定,但却明明白白地规定了 这个新社会制度的特质:它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政权,一个每个人自由、幸福、安全并保 障社会公正的制度。这正是中性的“公民社会”的国家模式。

戈尔巴乔夫复出创建俄国社会民主党领导后,毫不隐晦地表明:“我的意见是明确的 ,社会主义没有失去自己的意义……因为它本身包含了公正、平等、自由、民主这样一 些概念……”[4](P85)但是,“建立完全充斥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只有社会主义特质的 ,绝对由社会主义力量统治的社会未必是合理的和有前途的”[4](P87)。他认为:“在 我们这个发生急剧变化的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概念本身在它们通常的、 惯用的意义上已经难以描绘和说明现实。现在的世界不是一分为二的世界,而是多彩多 样的。”[4](P87)这正是戈尔巴乔夫作为公开倡导俄罗斯走“第三条道路”的一个政治 人物的最清楚的表白。

俄罗斯政府有一个“民主信息”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由一些政府要员组成。在这个基 金会里,经常进行国家道路问题大辩论,同时,也掌握社会上对国家道路争论的信息。 曾任叶利钦总统法律顾问的克拉斯诺夫透露:“俄罗斯人民对国家道路的不确立现状不 满意。人们在思考,我们向何处去?”“俄罗斯是建立一个西欧、美国那样的所谓自由 国家,还是建立一个有强大政权的国家,目前,第二种思潮占上风”。这个有强大政权 的国家,就是指第三条道路的“公民社会”的国家模式。基金会副主席、法学教授费多 托夫指出:“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竭力向西方靠拢,……最近几年社会思潮向相反的 方向发展。”曾任叶利钦总统新闻秘书的哲学家科斯季科夫则认为,俄国之路的当务之 急是解决经济问题,民主、自由不能空谈,“不能把饥饿的人的面包抢去塞给他‘政治 自由’”。

俄罗斯《文学报》、《论据与事实》、《侧面》等报章杂志经常对国家道路问题的各 抒己见,现在的呼声越来越趋一致:救救俄罗斯,其出路在于建立一个将苏维埃主义、 西方主义和前俄罗斯封建主义三位一体的混合型国家模式。细细分析,这个设计仍然没 有杀出第三条道路的“公民社会”的范围。正如戈尔巴乔夫所说,苏维埃社会主义本身 就具有平等、公正的内涵,对西方主义,人们看重的是它的所谓民主、自由,而前俄罗 斯的封建主义则强调了强有力的国家权力统治,这三方面的综合,正是俄罗斯人描绘的 “公民社会”的雏型。然而。由俄罗斯《哲学问题》和《国家与法》两家杂志社编辑部 于2001年底围绕俄罗斯国家模式选择问题而召开的“公民社会、法制国家和权利”的圆 桌会议,却是最规范、最有权威的一次名家大讨论,这些著名学者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反 映出俄罗斯人对国家模式选择的心声(注:本文引用的圆桌会议与会者的言论,均参见 Круглый стол:Гражданское общество,прав ов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и право/《Вопросы Филосо фии》,2002,№1.)。

与会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授、学者讨论热烈,意见却很集中。俄罗斯需要建立“ 公民社会”的国家模式,这是全体到会专家从总结20世纪俄罗斯建国之路的经验教训得 出的结论。俄罗斯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的古里耶夫法学博士指出,传统的社会主义74 年,建立起一种“用国家(与执政党一起)、政治、官方意识形态让人和社会服从和受压 制的秩序”,现在,俄罗斯已经抛弃之,而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陷入了前资本主义, 也可以说新封建主义。切特维尔宁法学副博士干脆把它称为后极权主义政权,其特点是 独裁、官僚性、掠夺性、垄断性、流氓性,俄罗斯对叶利钦野蛮的资本主义早已恨之入 骨。在俄罗斯人眼里,“公民社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成熟形态。何况,正如俄罗斯科 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所长达鲍尔宁所说:“俄罗斯目前正处在‘公民社会’的形成之中 。”

那么,究竟什么是“公民社会”呢?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涅尔谢加茨指出,这是后社会主 义的一种国家模式,后社会主义时期存在三种国家模式:一是彻底的资本主义,二是回 归社会主义,三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一种既非社会主义、又非资本主义的新的社会 经济和国家法律制度。它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权利进行改造,保留任何一种权利原则 ,同时对它进行了新的补充和丰富,保护个人财产拥有实际的平等的主体权利,也保护 自然人和法人,根据自己的能力,不受任何限制地在商品货币流通中依据市场规则获得 财产的权利。达鲍尔宁则认为,“公民社会”其实就是资产阶级社会,俄罗斯现在正在 形成“公民社会”,但却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国家。

在圆桌会议期间,专家们讨论最深入的问题是关于“公民社会”的特质规定。达鲍尔 宁通讯院士、古里耶夫法学博士、缅如耶夫哲学博士都做了精辟的发言。他们认为,“ 公民社会”应该具有五大特质:1.当今的公民社会,不像马克思设想的公民社会,与国 家无关,恰恰是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支撑,国家权力在公民社会中体现为关心公民的 自由和权利。2.公民社会应该是高度民主统一的。真正的公民社会是色彩缤纷的,每个 阶层和集团都有权维护自己的利益和目的,但是,应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信念,有共 同的意识形态基础,这正是公民社会的优越之处。因此,所有利益的对立、冲突和维护 都应在社会统一的框架内保持,而不是导致社会的解体。3.法制国家是公民社会的结果 。就是说,随着公民社会形成,才能真正形成法制国家。4.公民社会是一个注重人权的 国家模式。人权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人权是思想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是法律保护的宣 言、原则和目标。5.公民社会中人的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生活形式是选举和纳税,这必 须是实质性的,而不是形式的。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哲学所所长斯杰宾博士强调指出,尽管俄罗斯需要建立公民社会 ,但现今的俄罗斯社会状况与“公民社会”差距很大,因而俄罗斯实现“公民社会”任 重道远。主要原因是,无论是传统的社会主义,还是后苏联时期的新俄罗斯都没有形成 法制社会,“在俄罗斯,人们从来就没有感到和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统一的法制大地 上”,“而改革十年,却建立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混合体社会,一个独裁、无政府主义帮 派林立的混合体社会”。这就为公民社会的过渡人为地制造了许多障碍。如何才能完成 向“公民社会”的真正过渡呢?哲学博士申符琴科、缅如耶夫提出,第一,不要急于求 成。今天的俄罗斯还需要有一个恢复机体正常功能的自然过程,因为这个机体由于激进 改革派的失败而严重受伤,当今的俄罗斯联邦是一个残废的国家,在俄罗斯历史上不曾 有过这样的境遇。第二,要把俄罗斯建成真正的公民社会,则必须首先确立整体性基础 ,这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台阶。从个体利益过渡到整体利益必须经历一个特殊的 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有意参与创造整体利益的活动。第三,实现在公民社会条件下市场 和国家的“和平共处”。长期以来,在俄罗斯,市场主义者和国家主义者争吵不休,“ 市场主义竭力寻求摆脱国家专制的方案,而国家又寻求摆脱市场灾难的方法”。只有在 公民社会里,才能建立起国家调整的市场经济,将二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便形成了公民 社会的经济基础。

普京坚持中派立场,稳健地将俄罗斯引向新资本主义之路。他沿着这条新路执政两年 ,成果历历可数,确立了俄罗斯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俄罗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 目标,基本改变了俄罗斯的混乱局面,出现了政局稳定、经济好转、独立外交的大好局 面。俄罗斯人从对叶利钦政府的咒骂到对普京政府的期待,标志着普京已经赢得了绝大 多数俄罗斯人的支持。普京得到支持的最重要原因,正是他选择了不偏不倚的“中间路 线”的“公民社会”治国,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将这条路线称之为普京新资本主义之路。

收稿日期:2003-04-23

标签:;  ;  ;  ;  ;  ;  ;  ;  ;  ;  ;  

论俄罗斯中间道路上的资本主义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