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张学良1928年主政东北以来到9.18事变爆发,分析了张学良在主政东北时发出“东北新建设”主张的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阐明张学良“东北新建设”主张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张学良在推进东北新建设、实现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做出的重大贡献,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阐述了张学良实施“东北新建设”实践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张学良;东北新建设;
西安事变的爆发成为了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张学良将军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之一,不仅对推动中国社会解放,民族独立起到重要作用,在他主政东北期间提出“东北新建设”主张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及东北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张学良“东北新建设”主张产生的历史背景
我国东北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战略位置突出,从1840年中日甲午战争开始,东北就成为俄、日等众多列强竞相侵略的对象。东北百姓长期遭受国内军阀混战的苦痛,张学良从小就想治病学医,在他参加军阀混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反对内战、主张和平的思想。在皇姑屯事件爆发后,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被炸身亡,主政东北的张学良,毅然决定“东北易帜”与南京政府合作,以停止国内军阀混战,使国家统一。他在主张中国统一的前提条件下,实行分治合作。主政东北的张学良出于“建设新东北,以促进国家现代化,消饵邻邦的野心”的目的,大力推进“东北新建设”。
日本帝国主义自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在中国东北获得了“特殊权益”,对东北进行经济侵略,掠夺中国的资源,倾销其商品。以“满铁”为中心的日本资本主义势力儿乎垄断了东北的经济命脉。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开始波及日本,日本进一步加紧了武装侵占中国东北的进程。中日的民族矛盾迅速激化,日本对东北的威胁也愈演愈烈。可以说东北新建设是在对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背景下展开的,也反映了集家仇国恨于一身的张学良复兴东北、拯救人民的强烈愿望。
二、张学良“东北新建设”主张的主要内容
1、以休养生息、维护祖国和平统一为指导思想的现代化军队改革。
连年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是张学良实现现代化军队改革的历史背景,为了消除旧式军阀的种种弊端,张学良以“精兵主义”为指导思想进行现代化军队改革。裁军,减少开支。在正规军中,取消军团、军、师番号,以旅为战略单位,全军共编成27个国防旅,是为“群旅制”;建章立制,消除积弊。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希望通过大刀阔斧的军政改革,消除旧式军阀军队的种种积弊。1928年9月,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发布了整伤军风纪的布告:“凡我军人务宜遵守纪律为职责,服从为天职,以保民爱民为念,以扰民害民为戒。倘再有故犯以上等等不法行为,准被害者指名告发,一经查实,定按军法分别从严惩处,决不姑宽”;重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张学良在发展东北军的过程中,力求将东北军发展成为现代化的陆、海、空多军兵种军队。1928年12月,张学良组织成立东北海军舰队,并亲自担任东北海军总司令。在东北海军发展过程中,张学良主张在各个军舰上开办各种讲习所、教练所等,并将海军规模扩展为包括海军陆战队、海军航空队和水路测量队的全面发展的海军,促进了东北海军的现代化建设。为了进一步发展海军建设,张学良还主张建立一所海军学校—东北海军学校。东北空军一度成为中国空军之最。
2、以发展民族工业为重点的经济新建设
东北是我国工业发达地区。帝国主义入侵前,这里的民族工业就已经建立起来,其中煤炭、铁矿的开采,钢铁、冶炼、纺织以及榨油等工业,闻名全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东北的民族工业
和对外贸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随着日本侵略的逐步深入,东北的民族工业处于萧条和停滞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张学良为了使东北民族工业复兴,制定了一系列扶植政策,使濒临消亡的民族工业得以复兴和发展。(1)成立我国第一家机器制陶企业—肇新窑业公司。
张学良令东北矿务局所属各矿、辽宁铁路局、兵工厂及边业银行给予支持。1928年8月,张学良视察肇新公司,得知其资金不足后,由边业银行拨12万元作为他个人投资。不久,张学良又敦促辽宁省政府批准肇新公司免纳营业税5年,以促进肇新公司的发展。在张学良的支持和厂方的努力下,肇新公司的产品质优价廉,畅销东北各地,闻名国内外,挤垮了日本在大连的陶瓷企业。
(2)制造我国第一辆载重汽车。
我国第一辆载重汽车是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在东北诞生的。1928年,张学良在辽宁迫击炮厂中附设民生工厂,拨款70万元,准备生产汽车和拖拉机。为此还设立了“东北经济委员会”主持这项工作,并派人出国学习西方技术。1931年6月,民生工厂制成我国第一辆载重4 000磅的越野车,命名为“民生牌”。
(3)成立奉天纺纱厂
奉天纺纱厂产品畅销东北各地,闻名国内外。奉天纺纱厂的发展也离不开张学良的大力支持。奉天纺纱厂是在1921年由官商合办的企业,1923年开始投入生产,是当时东北最大的近代纺纱厂。在张学良主政后,他多次视察,逐步完善机器设备,扩大产量。到,1930年共有纺机20000锭,织布机250台,职工一度达到2000多人。奉天纺纱厂的发展也带动了一批民族资本家兴办棉纺织厂。奉天己成为当时的东北工业中心。
3.以教育兴国为指导思想的教育发展理念。
张学良对发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尤为深刻。他执政东北前后,提出“培养实用人才,建设新东北,以促进国家现代化,消饵邻邦的野心”。1928年,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他先后捐资200万元,用以改善东大的校舍和教学设施。为了提高东大的教学质量,不惜重金聘请一批学有所长的著名专家学者来东大任教。为了造就高级的实
用人才,他资助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去国外留学深造。到1929年,东大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文、法、理、工、教育等五个学院的综合性一流大学。在发展大学教育的同时,张学良还重视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捐资创办了同泽中学、新民小学等一批中小学校。东北境内的中小学校数量和质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张学良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建立各种职业学校,进行职业教育。同时,张学良重视发展体育教育。在体育兴国救国的理念下,东北新建设重视加强体育事业的建设,开办东北大学体育专修科,举办各种运动赛事。1928年10月在奉天举办东三省联合运动会,对于东北的体育事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929年10月,张学良还邀请了德国和日本的知名运动员来沈阳参加中、德、日国际田径对抗赛,以提高我国运动员的技能和水平。中国运动员刘长春在100米和200米的决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被誉为“远东短跑之王”。张学良还资助刘长春等人参加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三、张学良“东北新建设”实践的启示
1.拥有现代化的军队、振兴民族工业是实现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基础。
张学良为增强民族抵御外侮的实力,极力推进“东北新建设”,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推进现代化,必须以实现民族独立为前提。张学良“东北新建设”的计划在九一八事变的爆炸声中化作灰影,这证明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必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2.以教育兴国为指导思想的教育发展理念对现代教育启示
张学良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群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五育之间相辅相成,最终要求培养出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是健全的。张学良充分认识在“东北新建设”中利用人才的重要性,国家法令政策的实施都需要国民的觉悟与领会。所以,张学良特别重视教育。在这样的教育发展过程中,东北民众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一定提升。张学良的“五育并重”教育方针,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论文作者:李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奉天论文; 民族论文; 纺纱厂论文; 日本论文; 海军论文; 军阀论文; 工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