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胺醇雾化治疗60例小儿呼吸阻塞的疗效分析论文_葛冰健

沙丁胺醇雾化治疗60例小儿呼吸阻塞的疗效分析论文_葛冰健

兰西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绥化市 151500

【摘 要】目的:探讨沙丁胺醇雾化治疗小儿呼吸阻塞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阻塞患儿60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方法是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结论:沙丁胺醇雾化治疗小儿呼吸阻塞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沙丁胺醇雾化;小儿呼吸阻塞;疗效

【中图分类号】R123.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35-01

小儿呼吸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在临床上有着很高的发病率。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呼吸频率加快、紫绀以及呼吸节律深度改变,并且伴随有呼吸机运动加强,可能会对心脏功能产生影响,还可能会引起急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特别是对于小儿而言,由于其体质较弱,免疫能力较差,因此对其有更加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小儿呼吸阻塞疾病在小儿群体中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主要针对雾化吸入沙丁胺醇雾化液的方法治疗小儿的呼吸阻塞疗效做出分析,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1月~2015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呼吸阻塞患儿6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对呼吸阻塞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喘憋、胸闷等症状。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且将这两组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儿30 例,其中男10例,女20 例,年龄1 ~ 10 岁,平均(3.5±1.2)岁,病程1 ~ 5d,平均(2.6±0.5)d;观察组中患儿30 例,其中男17 例,女13例,年龄1 ~ 12 岁,平均(3.8±1.6)岁,病程1 ~ 6d,平均(3.2±0.6)d。所有患儿家长均自愿配合完成治疗,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吸氧、吸痰、抗感染、氨茶碱、激素等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具体方法是将0.2%沙丁胺醇0.03 ml /kg /次加入生理盐水至5 ml,药液的具体配制上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医嘱调整。连接氧管及喷嘴或面罩吸入,调节氧气流量6 ~8 L/min,2 ~ 3 次/d,2 d 为1 个疗程,直至不再有气雾产生为止,雾化时间为10 min。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疗效判定标准是:在完成治疗之后,患儿的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均消失,其肺部不存在哮鸣音,则表示为痊愈;在结束治疗之后,患儿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基本上消失,对其肺部进行听诊,仅存在轻微哮鸣音,则表示为显效;在完成治疗之后,患儿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对其进行肺部听诊,显示哮鸣音有所减少,则表示为有效;在经过治疗之后,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仍然存在,甚至是有加重现象,对其肺部听诊,仍有明显哮鸣音存在,则表示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 有效/ 总例数×100%。

3.讨论

3.1小儿呼吸阻塞病因分析

在各群体中,小儿是比较体弱多病的一个群体,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比如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肺炎与喉痉挛等,而小儿呼吸阻塞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一种常见症状。有关临床医学研究显示,一般小儿呼吸阻塞的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气管因素,对于小儿而言,其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并且低龄患儿喜欢向口中放入玩具,往往会导致器官异物,造成急性呼吸阻塞;支气管炎症,过多的分泌黏性分泌物,而患儿的自清能力比较低,无法及时咳出,也会有呼吸阻塞症状出现。第二,急性喉痉挛是造成患儿出现道阻塞而一种常见重要因素,由于感染导致喉头水肿,也同样会造成气道阻塞。第三,导致小儿出现呼吸阻塞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支气管哮喘。对于小儿呼吸阻塞而言,其主要发病机制就是呼吸道内存在异物,该疾病发病与小儿生理特征之间有一定关系存在,对于患儿而言,其毛细支气管的发育还不够完善,微小管腔过多分泌黏性分泌物,不能将其及时清理,毛细支气管出现水肿以及收缩肌的收缩功能异常而造成发生梗阻。

3.2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方法的注意事项

首先是喷嘴、雾化面罩的选择:年龄较大(> 3 岁)的合作患儿可选用喷嘴,较小(≤3 岁)不合作的患儿选用雾化面罩。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使用喷嘴、雾化面罩,操作时调节好氧流量,储药杯直立,有气雾喷出时,使用喷嘴者用嘴唇包紧喷嘴,吸入时尽量作缓慢、深长呼吸,吸气后屛气1 ~ 2 s。年幼儿要协助其将面罩扣紧患儿的口鼻,患儿头部前倾,雾化吸入过程不要随便移开面罩,确保足量药物进入气道,以提高疗效,若是有痰时应松开喷嘴或移开雾化面罩把痰液吐出来再继续吸入,雾化时间一般为10 min。操作结束要擦干净患儿面部,年幼儿予喂食温开水,年长儿予漱口,因为沙丁胺醇吸入后,10% ~ 20% 药物到达下呼吸道,其余部分残留于给药系统或沉积在咽喉部,并自此吞咽,避免药物潴留于咽喉部造成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雾化吸入后拍背,鼓励咳嗽排痰,不能自行咯出的可予负压吸痰。用药后观察患儿呼吸困难、喘息、紫绀、烦躁不安等情况是否改善,哮鸣音消失的时间,若患儿哭闹后出现口周发青,立即暂停吸药,待安静后继续吸入,注意保持管道通畅,各个连接的紧密性,避免因患儿哭闹引起导管扭曲,在高压氧气的作用下从接头脱落,造成无效吸入。对病情严重的患儿尤要注意心率变化情况,发现心率减慢,立即停用,报告医生。此外,因雾化气产生的气流是连续的,雾化的药物很可能被释放至周围环境中,病房内必需通风良好,并且保持病房内的环境清洁和安静,温湿度相宜,温度(18℃ ~22℃),湿度(50% ~ 65%),病房内严禁吸烟,注意用氧安全,不宜摆放盆景、花卉和使用杀虫剂。

只有通过上述方法才能够减少小儿呼吸阻塞病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顾咏梅.沙丁胺醇氧驱动雾化治疗小儿呼吸阻塞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21)

[2]张燕钦,孙力,李强.沙丁胺醇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02)

[3]麦伟丽.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及护理[J].现代医院.2012(S2)

论文作者:葛冰健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沙丁胺醇雾化治疗60例小儿呼吸阻塞的疗效分析论文_葛冰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