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互联网技术。根据国家发布的各种关于区域能源互联网的新规定和指导意见可以看出,目前区域能源互联网的重点工作就是深入研究综合能源服务领域,以便于将更多的服务类型转变为综合能源服务。
关键词:区域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服务;核心能力
引言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综合的互联互通技术,综合利用电力电子技术、信息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分布式,离散化的能源存储、能源采集以及能源生产节点互联起来,实现各种类型能源,如传统化石能源、新型可再生能源的节点相互联通,以实现能量的多极流动,方便人们取用自身需要的能量形式,实现能量的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能源互联网中的各个节点都是一个数据源,它们在能源产生、能源存储、能源转移或能源消耗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数据集成、数据挖掘和数据应用为人们带来巨大的数据价值,进而推动能源合理分布和能源科学有效地生产与转移,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将成为重要的能源资产。
1能源互联网产生的必然性
从技术层面来说,通过能源供应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更新,目前已经基本确定了多元供应发展模式,其主要发展方向为集中式、分布式、户用式以及微电网,并由传统的单一集中式逐渐向新的发展方向过渡。同时,应注意到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由于各种绿色能源技术的发展,如清洁能源发电和新式能源发电技术,再加上目前信息技术进入了“井喷”式发展阶段,能源互联网作为顺应时代的产物,从技术角度上来讲是必然会产生的概念,并会逐渐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出现时间很早,发展速度也是最快的,通过长时间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平台等信息技术为主体的完整的信息技术链,对于能源的高效互联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机制角度来说,由于目前已经实行了PPP政策,因此在此基础上能源互联网能够更好地被实现和应用,同时能源的优化和正确应用涉及各个行业和研究领域,对于传统的行业具有一定的冲击。但随着合作的加深,尤其是国家电网和中石油已经实现了与BAT的合作,因此各行各业的转型发展和能源互联网的实现是一种必然结果。
2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目前,电力作为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被人们广泛接收,但电力在接纳部分新型能源时缺少适应性。风力、太阳能发电存在并网点网架约束多;新能源设备重复停电,家族性缺陷较多;负荷需求与能源供给不平衡等问题。能源互联网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电网对新型能源利用的步伐,也是电网发展的一种延伸。能源互联共享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将互联网与通讯技术相融合,实现电力、热力、燃气以及物流等多种能源形式的互相交错,减少能源相互转换时的能量损失,形成高效的能源互联系统。能源互联网已发展成以电力网为支撑的能够高效利用常见可再生能源的能源消纳网,通过合理调配能源网内部资源,实现多种清洁能源的充分消纳,降低环境污染,减少不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的过度开采,为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的能量替换给出了实际计算可能。配电网的能源互联网已经开展了多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模式,包括垃圾电站、生物质发电站以及地热电站等多种小型循环利用能源的模式,为大电网接入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数据支持。分布式发电、分布式储能装置以及多种类型能源储存形式的互相调配,如空气储能,抽水蓄能,电锅炉储热,飞轮储气等多种存储能源形式的利用,实现资源的互补,能源之间的相互共济,平衡电源与负荷的波动。
3综合能源服务的核心能力建设
3.1综合能源服务的进入策略
综合能源服务的进入策略要结合两个层面进行制定,首先是项目层面,盈利模式的正确设计以及利益关联机制的建立,能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降低运营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需要正确选择用户,结合政策以及经济情况进行选择,使其具有量多负荷特性;其次是从业务层面来说,要确定业务拓展的路径,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提高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以关键技术作为竞争主体,做好产业生态建设工作,从而实现产业盈利。
3.2自然灾害的区域预警
自然灾害极容易对能源互联网的安全运行造成破坏。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能源互联网的静态数据、动态稳定数据、故障录波数据、报警定位数据等资源进行整合,加入适时适地的气象及地质等自然环境数据,对风险情况以及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持续的量化评价,引入评价指标库,形成对自然灾害有效预警的目标,实现事故灾害时的快速准确定位。
3.3综合能源服务盈利模式
为了加快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速度,需要确定其盈利模式。现今综合能源服务的收益来源较少,主要包括土地增值、能源采购、基础服务以及增值服务4个方面。其中,随着环境的改善以及入驻率的提升,园区用能也随之增加,各种能源,如电力、燃气等的议价能力也就相应提高。核心服务的主体就是能源服务以及套餐设计,而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节约成本,结合套餐设计中的综合包、应急包等强调服务类型。目前,清洁能源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基础服务由原本的传统火力发电等已经转变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清洁能源发电,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增值服务包括工程服务和资产服务两个方面,从根本上看,综合能源服务就是一种能源托管模式的服务。
3.4信息流的分布式动态优化新算法
新型信息能源系统将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能源的综合化利用。通过信息能源系统相结合,优化控制算法,需求如下:将云计算利用在新一代信息能源系统中,通过大量的物理传感设备,优化分布式计算系统的性能,使系统具有利于控制,动态实时性。通过通信、计算网络的相互约束,实时更新所需的优化控制点。对当前网络故障进行实时监测,优化预测,以实时排除故障。
3.5区域能源互联网业务全景
由于区域能源互联网覆盖范围较广,其中包括工程平台、服务平台、金融平台以及交互平台,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相关方也较多,因此全面布局需要多个企业的互相协助。通过四大平台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出区域能源互联网的优势,并为后续的综合能源服务打下基础。
结语
能源互联网是能源生产、输送、分配、消耗系统、信息通信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相融合的复杂大系统,其分布广泛又兼具信息共享和开放交互的特点,对社会和个人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生产制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布式能源和负荷加入到能源互联网中,信息数据的爆炸增长必然需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源互联网企业现今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在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促使完成业务转型,拓展业务空间,从而带动综合能源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勇军,陈泽兴,蔡泽祥,李立浧,宋伟伟.新一代信息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6,36(09):1-7+16.
[2]周孝信.构建新一代能源系统[J].电气时代,2017(01):45-47.
[3]赵敏,赵东元,李顺昕,张靖,岳云力,张绚.崇礼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发展路径设计及实践[J].中国电力,2018,51(08):106-111.
[4]付学谦,孙宏斌,郭庆来,等.能源互联网供能质量综合评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6,36(10):1-7.
[5]余晓丹,徐宪东,陈硕翼,等.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简述[J].电工技术学报,2016,31(1):1-13
论文作者:吴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能源论文; 互联网论文; 数据论文; 互联论文; 技术论文; 分布式论文; 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