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_熊清清,史龙

浅析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_熊清清,史龙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伊犁供电公司 新疆伊犁 835000

摘要:智能变电站作为连接发电和用电的枢纽,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是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环节。先对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未来该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有利于推动智能电网创新发展。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现状;发展趋势

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

1.1智能变电站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在建设智能变电站的过程中需要以通讯平台网络化、信息交互化以及全站信息数字化为基础,当前也在逐渐应用不少新的、可靠与先进的技术和智能化集成设备,以这些为基础构建变电系统,从而实现相关信息的采集、测量、处理和分析以及最终的控制等功能。智能变电站系统当中包含了高压设备和信息平台,其中信息平台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为,统一获取管理系统当中的上层信息,实现信息的标准化;另外则是可以促进透明化目标的实现。

1.2智能变电站优点

①其交互性更加显著。变电站中心系统一般会统计处理相关的数据,继而向电网开展专门的反馈,不但如此,还可以在处理相关的数据之后,与其他系统之间完成信息的交流。②可以实现低碳环保的目的。智能变电站主要使用高集成度的电子元件以及光线电缆构成的,这些构成部分的节能减排结果,使智能变电站的能耗有效降低,继而减少对环境带来的污染。③变得更加可靠和安全。智能变电站具备很高的统一度,每个部分的缓解都会受到中心系统的控制,因此在程序上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二、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现状

2.1变电站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熟练,经验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相应的变电站的设备也在逐步的进行更新,变电站设备的精密度普遍的提高,与以往传统的设备相比,将以前繁琐的设备功能集于一身,逐渐的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在现实的情况下,虽然设备更新了,但是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以及相关设备的专业知识却还在原地,这就给长期从事以往传统运转维护的工作人员带来了难题,也为变电站内部的良性运转产生了阻碍,导致设备不能及时的得到相应的全面维护,增加了设备故障的出现几率。另外,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由于工作人员的不熟练性,导致在设备出现问题的同时,不能快速高效的对设备进行抢修,保障变电站的正常工作。导致在变电站设备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时,还需要练习生产设备的厂家进行维修,导致断电的时间延长,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进而电业部门的信誉产生影响,给电力企业造成难题。

2.2变电站内继电保护功能和设计问题缺乏重视

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设备是变电站中的重中之重,当变电站中的保护原件发生运行故障时,继电保护设备就会及时地选择性的切断电路,避免原件继续受到破坏,同时保证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一旦继电保护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就容易造成变电站的整体瘫痪。但是继电保护工作取决于其他各个方面的配合工作,部分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设备的设计不完善,其安装实验、保护数值的调整、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上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2.3缺乏先进的变电检修设备和技术

不论如何,我国供电技术较发达国家而言仍算落后,我们传统高压电气设备检修中存在着许多未知。这就导致了我们没有办法对将来会发生的事故进行提前防御,而这样就会加剧成本的升高,和危险事情的多发。落后的检修设备会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降低他们的工作热情。这会更让他们在检修时不尽心尽责。

三、智能变电站发展及趋势分析

3.1技术层面

①智能变电站运行时的功能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级软件的应用使得智能化变电站在分析决策、警告、巡查等方面都能够运行管理智能化,大大减少了人工工作量及巡查周期,从而使得变电站停电时间和倒闸操作时间大量减少,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对智能化装置的应用,将信息化平台与变电站内部运行环境相结合,从而对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能够实时监控,方便了变电站的实时管理。②故障信息分析决策。系统将采集到信息,如故障录波、SOE、设备保护等,进行整合并通过综合分析,为电网的正常运行提供决策。建立决策系统并与智能变电站报警系统结合,在监控中心通过可视化界面实时观察站内设备运行状态。此外,通过分析决策将智能化信息分析、过滤,给出推理文件和处理建议方案,提高智能化水平和减少故障时间。通过对站内所有对象建立统一建模实现站内信息流动的通畅性。③顺序控制。与传统的常规操作控制相比,智能化变电站增加了很多其他智能化设备及功能,如基于IEC61850统一规范的控制模型,采用监控视频技术强化与智能化变电站和合作,通过建立图形化界面实现可视化操作控制界面,采用图像信息来了解和判断设备当前运行状态及设备故障,从而实现智能化变电站的顺序控制。④智能化变电站安全防护策略。以“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四个原则作为智能化变电站的安全防范准则,采用分区处理业务,将站内监控系统和继电保护系统放于控制区,在线检测设备和辅助设备放在非控区,在网络上采用加密技术和防火墙,从而实现二次防护的需求。

3.2经济层面

通过强化对新技术和辅助设备的应用使得变电站智能化加强,站内控制手段丰富且准确,减少了设备操作时间,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智能化变电站配以可视化操作界面、报警系统、分析决策、源端维护等先进功能为智能化变电站运行提供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对于智能化变电站检修,降低事故的发生次数,减少了故障检修时间,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应用智能化机器人作为检修设备,减少了人力的使用,节约了人工成本。智能化检修设备还可以对变电站的防雷、避雷方面检修,一定程度上节省蓄电池和主变色谱等检测成本。从监控、检修上极大的降低了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据统计,与相同规模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化变电站要比一般变电站运行成本少的多。根据国家智能电网“十二五”规划,截止到2016年,新建智能变电站达5182座左右,其中新建750kV智能变电站约19座,500kV智能变电站约182座,330kV智能变电站约60座,220kV智能变电站约1198座,110(66)kV智能变电站约3710座;改造64座500kV、18座330kV、320座220kV、630座110(66)kV变电站。经过测算,如果按照3500座110kV、220kV、500kV智能变电站的数量,那么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十三五”期间的市场规模约为96.57亿元,年均约20亿元。根据电力系统变电站的发展历史规律,结合当前国家及各级电力企业对电力变电站的投资力度,采用移动平均外推预测及时间序列方法,预计“十三五”期间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市场规模每年保持在60-80亿元的扩张。因此,智能化变电站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变电站不仅是变电站的发展方向,而且是未来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针对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技术出台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随着智能化变电站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将实现我国国家电网更加稳定,持续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李生权,钱文姝.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7,33(12):59-64.

[2]杨瑞,杨晋.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9): 37-38.

[3]刘创辉.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技术发展趋势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15):203-204.

作者简介

熊清清(1989.6.2),性别:男;籍贯:陕西省安康市;民族:汉族;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变电站运行维护;单位: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伊犁供电公司。

史龙(1989.6.2),性别:男;籍贯:陕西省商洛市;民族:汉族;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变电站运行维护;单位: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伊犁供电公司。

论文作者:熊清清,史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  ;  ;  ;  ;  ;  ;  ;  

浅析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_熊清清,史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