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供电企业以数量化及规模化形式迅速崛起,在其发展的同时,一系列安全生产问题随之而来,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而开展安全督查成为当前供电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近期,电力安全生产事故频繁,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且由于电力安全生产任务繁重、涉及范围广,阻碍了电力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如何杜绝电力安全生产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成为目前各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供电安全监察的特征角度出发,围绕供电企业安全监察管理现状,探讨如何优化管理方式,旨在提升供电企业安全监察管理水平。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监察;管理工作;分析
1 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监察的工作特点
1.1 对安全监察人员知识面要求较高
在供电企业的电力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环节对人员的技术要求也不尽相同,与其他生产环节相比,安全监察是为整个电力系统提供安全保障的关键环节,性工作的特殊性质对安全监察人的技术水平、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大量既拥有现代化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有掌握多种学科的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确保安全监察工作的有序开展,进一步筑牢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1.2 高度重视安全监察工作
要求供电企业各单位将安全预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健全电力安全生产体制机制,保障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到位,运用自身的技术对安全生产事故的产生原因,认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协助各单位开展安全预防工作,提高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意识,为其营造安全、稳定的电力生产氛围。
1.3 安全监察的工作重心为组织工作
根据对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工作特点的分析得知,为确保巡视的准确性,巡视组要做到现场巡视之前必须掌握相关生产资料,确定巡视工作的重点和主题,将现场难以摸查排清的问题列为重点巡视对象,最终发现一些问题,对巡视结果进行记录,及时上报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整改,并根据实际巡视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且工作人员作为巡视组的主体,培养人员对于问题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可提高供电企业员工整体生产安全意识。
2 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监察建设管理工作现状
2.1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若要保障供电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及稳定性,离不开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且随着企业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措施的不断深入,安全管理制度得以在供电企业贯彻落实。但是,从现阶段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来看,其在企业中的全面执行,受地域因素、经济条件的限制,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地区经济滞后、人员编制不合理以及安全管理意识薄弱成为阻碍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的影响因素,其中影响力度较为突出的便是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并且由于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增加了供电网络运行安全的风险力,进而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人员生命安全。
2.2 安全监察管理技术滞后
目前,县级以上的供电企业,不论是在安全管理体系的执行方面,还是管理技术形式等方面均已相对完备,而县级以下的供电企业在安全管理技术方面较为滞后,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大部分县级供电企业仍采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力设备,未能及时更换老旧设备,使得供电质量难以满足实际用电量需求,且由于电力设备长年失修,维修保养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部分县级供电企业在供电网络维护过程中,缺乏对系统安全的全面巡视,大部分都是事故发生之后,才对设备及整个系统进行检修,在一定程度的上为安全风险提供了可乘之机,增加后期运维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安全监察管理意识薄弱
一是安全生产长周期下的一线人员安全思想意识麻痹,没有经历过事故的年轻员工“初生牛犊不怕虎”,从事多年工作的老员工“艺高人胆大”,安全规程和制度只是挂在口头上,缺乏敬畏之心;二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对大型工作关注多,对小型和临时性工作重视不够,存在管理缺位的现象;三是对工作缺乏责任意识,尤其对工作中的细节重视程度不够。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部分员工心理状态不稳定,轻视规程和制度,最终越过红线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3 优化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监察建设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不断深化员工的安全教育
现代企业多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对象,增强企业员工生产安全意识,提升整体专业素养,才能保持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优先地位。深化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应着手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思维与红线意识,营造浓厚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讨论、访谈交流等活动,互相解决工作中的疑点和难点。第二,供电企业需严格遵循相关部门所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开展生产活动,是衡量生产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加强运功对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促使员工生产方式及生产流程的规范性及科学性,以全面提升员工整体安全业务素质。第三,强化员工的安全教育,还需进一步完善供电企业员工考核机制,对员工的岗位价值、个人贡献以及团队写作等各项指标进行考核,将考核与员工薪酬直接挂钩,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3.2 对电力设施等进行有效的保护
对于电力设备而言,需进行定期的维修与保养,维修人员必须随时掌握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设备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在第一时间采取科学和合理的解决措施,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保护。此外,还可以结合设备实际运行效率,可在设备数量上进行适当的增加或者删减,其中若需要临时增添新设备,在设备进入生产现场之前,应对其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必要时可进行预先的实验,筛查设备潜在故障,做好安全故障预防工作,尽量选用专业性较强的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能力,提高供电企业生产效率,进而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及快速发展。
3.3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察管理
县级供电企业要针对当前安全生产现状,结合相关供电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第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的防范工作,有重点性、针对性的对生产安全进行全面预防。第二,供电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一项风险性较高、生产机制多变的系统性工程,生产过程中,除了设备故障以及人为操作失误等影响因素之外,还包括外界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做好雨水侵蚀、火灾、地震、以及雷暴天气等对人身事故的防范工作。第三,要认真研究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人员严格管控,并结合季节性特点,开展输煤作业、电气作业、高空作业等专项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堵塞安全生产漏洞,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是县级供电企业塑造企业形象的主要途径,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是否增强、电力设备是否得到有效维护以及监察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不仅关系着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环境格局的形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进一步优化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监察管理,是企业以崭新的姿态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辛龙翔,张志川.面向县级供电企业电力安监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4,15(08):247-248.
[2]殷子泽,王子良,张楚云.地市供电企业城乡电网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09(20):114-115.
[3]刘胜,陈春阳,张银彪.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3,17(11):198-199.
论文作者:张明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供电企业论文; 县级论文; 员工论文; 安全监察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