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教育措施
张桔红
(甘肃省榆中县定远镇蒋家营小学,甘肃 榆中 730102)
摘 要: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当前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关注。作为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尊重每一位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措施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对于“健康”一词也更加关注。但是,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多,认识不足。小学阶段更是如此,很多人都觉得小学生还小,不会出现心理问题,殊不知,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尤其在10-12 岁这个年龄段,行为、性格和智力发展迅速,身体发育较快,自我意识在增强,但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欠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需要我们去重视和面对。
河底纵坡根据河道天然纵坡进行确定。河道断面采用复式断面,主槽为梯形断面。迎水面采用铅丝石笼护坡,背水面采用草皮护坡,对弯道凹岸岸坡采用石笼护脚,新建大堤高于现状地面。
从产出角度分析,仅有服务效果评价指标存在产出不足,这与两个方面有关:一是本文的投影分析是建立在投入角度的超效率DEA模型上,因此主要从投入角度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可能与现实状况有关,在因子分析中,经营效果主要与总入住人数、享受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的人数、失能与半失能的人数以及营业收入有关,4个指标中有3个与直接人数有关,但值得思考的是,入住老人数属于不可控的产出,因此养老服务机构不能通过提高入住的老人数来增加产出。
一、主要表现
1.多数学生家长常年工作繁忙,子女跟随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生活。他们只能提供生活保障,在学习和身心发展方面的关注不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遇到问题缺乏交流和沟通的对象,也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慢慢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
2.现在的小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相当大,他们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在家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再加上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也是小学生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的因素。
6.小学教师在教育方法上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单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重点,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使一些学生心理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周围神经鞘瘤患者早期采用X线、超声技术进行检查,但实际诊断难度较大,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CT诊断技术、MRI诊断技术逐渐在周围神经鞘瘤诊断中得到应用,比如MRI诊断技术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结合本文研究结果,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均可用于周围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且能够区分与鉴别病灶的良恶性,为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5.网络的不良影响。电脑和手机越来越多,一些家长的监管力度不够,小学生的自制力又不强。再加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导致学生无节制地玩网络游戏,甚至沉迷其中。
3.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有所增强,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却很低。当他们遇到某种问题或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愤怒,而且还伴有多疑。这种心理状态得不到及时的调整,逐渐就固定化,进而形成了一些心理问题。
二、教育的措施
1.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让他们把自己的学习方法、上课时的感受、教师在讲课时的精彩与不足之处指出,建议学生指出喜欢老师的哪种教学方法。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小秘密和每天的心情写在本子上。通过这样的形式,转变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学习压力比较大的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态度。
3.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相待,跨越陈旧的“代沟”。教师不应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课堂上的表现,不能表现学生的全部素质,特别是要避免对学生评价唯分数论,要耐心等待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2.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通过“说句心里话”的形式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他们一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给予关注,特别是那些情况特殊的学生,要注意走近学生,和他们交朋友,倾听学生的想法,然后因势利导,逐渐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4.家庭因素的影响。就目前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家庭因素影响而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特别是现在离异家庭的增多,给学生心理疏导和关注度不够,家庭的残缺本身就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一些学生甚至觉得得不到应有的温暖,性格逐渐偏激或者极端。在学校往往表现为不回答问题,下课很少和同学们交流,长期下去,形成了自卑,自闭的心理。
语文组“深入”探讨此次研学活动后,对以下四方面进行了整合思考:(1)跨学科主题与学科内主题的整合(天坛的传统文化);(2)研究课程的“纵深”关系(研究话题的整合,任务直指核心能力);(3)研学活动的传统文化价值;(4)“后研学”活动的开展。
4.走进学生的家里,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主动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关注家庭环境特殊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多鼓励,给学生自信。带动班上的学生与家庭环境特殊的学生主动交朋友,引导他们敞开心扉,使之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5.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学生的心理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总之,要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不仅仅是单个家庭或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广,汪振德.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
[2]沈丽军.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
[3]张璐.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6).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132(2019)36-0175-01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6.167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张桔红(1976.9— ),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小学二级,研究方向: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标签:小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现状论文; 措施论文; 甘肃省榆中县定远镇蒋家营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