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数学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数学问题意识质疑问难
曾经有位学者指出:“美国的课堂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国的课堂是着力于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前者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多,后者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少。
孩子的问题越多,创造的欲望就越强烈;反之,问题越少,创造的动力就越小”。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呢?
下面谈谈在教学中的研究和认识:1 努力发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在主题确定阶段,我先让每个同学都提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由教师收集整理。但我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而且其中很多都是极易回答的问题,不具有研究价值。不过至少学生已尝试着思考了,这已经是一种进步。于是,学生提问后,我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选择,使学生明白那些能够简单回答出来的知识性问题以及那些虚无飘渺的问题都不能作为主题的研究对象。比如:“解三角形的方式有哪几种?勾股定理是怎样得出的”等。应选择那些有一定深度的、有着丰富内涵的、和生活贴近的、自己感兴趣的、可操作的问题来确定主题。由于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探究欲望较强,于是,主题得以确定,活动也得以进一步开展。
2 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做日常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学生的问题首先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学生兴趣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话题他们才想谈,才有东西谈。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问几个为什么,写好观察日记。同时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问题记录本,随时记录下自己的问题,做一个日常生活的有心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样,在平常的学科学习中,在学生的游戏活动中,在与其他人的交谈中,在参与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在参与社会活动、进一步认识社会中,在家庭生活中,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学生都会产生许多的问题。在综合实践的主题确定阶段,就不愁学生无问题可问了。
3 鼓励学生多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是获取真理的惟一途径。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布置学生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是产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在社会调查中,学生可发现使自己好奇的现象,发现不良的社会问题,发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往往能从中引发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当然,学生生活的地区不同,所参加的实践活动也不同,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产生许多的问题,从而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获得新的知识,将活动进一步延伸拓展下去。
4 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创设情境苏霍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诮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小学生需要的情境,由于实践活动课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所以教师的指导其实是要创设一个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过程。做到教学民主,和学生融成一片,拉近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才能使学生敞开问题的意识之门。
5 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提问,是探究性问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教师或学生试图引出对方言语反应的信号,是学生积极思考的一种表现方式。教师应及时鼓励,并教给学生关于如何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形成提问技能。为使学生提问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明了提问的种类,如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和高级认知性提问及其内涵与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在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的学习中分别提出要求,使学生产生不同水平、不同种类的问题意识,并加以引导训练,使学生的一次次问题意识逐步由模糊变为明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呢?我认为,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关键是要学会观察、思考。要让学生在观察、实践和阅读思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6 加强和学校领导、家长的沟通数学课程涉及面非常广,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但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一课程还没有引起我人们的足够重视。对它的开展不大“热心”。都采取观望态度,没弄清课程的实质。但这样的转变同量也需要一个过程。
当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刘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学生论文; 意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发现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自己的论文; 感兴趣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