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论文_马磊

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论文_马磊

马磊

(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摘要:公路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主要构成部分,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全面协调发展的保障之一。本文研究显示:首先,公路建设能够促进城乡商品的高效流通,促进社会消费经济发展,农村公路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现代化;影响区域公路建设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与城市化水平。其次,农村公路建设是整个公路网建设中的主要短板,中、东、西三大经济带的公路建设存在较大的差异,公路建设在某些情况下拉大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等是当前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应当从引入多方投资促进农村公路网建设,优化全国公路建设布局,科学规划区域内部的公路网建设等角度进行改进优化。

关键词:公路建设;协调发展;评价

在社会生产的闭循环体系中商贸流通服务业,是实现各环节顺利进行的主要辅助性产业。在我国传统的商贸流通服务业经营模式中,高成本与低效率的服务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活动的开展。而影响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则是我国的公路建设不完善,由此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我国加强了对公路建设发展的产业政策、金融以及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在政府的促进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公路建设成为新常态背景下实现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公路建设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一)促进城乡商品的高效流通

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产品长期因运输成本过高等因素的影响,而一直无法以合理的价格进入城市。而建设农村公路则可以以较为低价的成本与较高的流通速度,将农村优质的农产品运往城市。这就增加了农产品销售的获利水平,同时也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农产品消费环境。同时,我国当前的基础工业制成品生产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城市居民的消费市场日益饱和。然而,农村居民对基本工业制成品的需求却长期得不到满足。在此背景下促进城市工业品流向农村,成为促进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量约在1万亿元以上,并且这种需求量还在逐年增长。例如,我国开展的家电下乡等活动便是推动工业品向农村地区流动的方法。但是,要实现城市工业品向农村地区的自然流动,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模式则必须依赖于完善的城乡公路交通体系。因此,加强城乡之间的公路交通建设对于城市工业品进入农村也具有促进意义。

(二)促进社会消费经济发展

如果没有完善的公路运输网,那么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流通,从而限制了优质产品的生产与产品的多样化消费。例如,传统公路运输体系下南方的水果运输到北方的成本较高,且运量较小。因此,北方居民购买南方的水果需要承担较大的物流成本,从而限制了人们对南方水果的消费。由于人们的消费需求是无限的,所以,人们对区域外的产品会产生一定的消费需求,而发达的公路网则是实现这种需求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通过发达的公路网能够实现不同空间位置商品的位移,从而使得人们的消费整体得到优化。

(三)农村公路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现代化

在我国农村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较低,这就使得农村社会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短板所在。导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因素很多,其中,农村社会的公路交通建设滞后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也提出了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优先发展农村公路网的策略。农村公路的建设对于能够加强农村内部之间的联系,提高农村内部的经济、文化交往。公路建设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中,最为重要的则是加强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关联,从而将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传导到农村社会,最终促进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

二、影响区域公路建设的社会经济因素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区域公路建设的影响

公路建设特别是一些高等级公路建设,所需要的投资额度较大,因此,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较高。例如,京港澳高速的建设投资达到数百亿元,需要有较大的财政支持力度才能够实现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公路建设的直接影响因素。从近几年我国各地区和全国的经济发展总体趋势来看,我国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从2000年到2016年我国的平均GDP增速约为10%[ http://www.gov.cn/xinwen/2016-02/29/content_5047274.htm.]。从表2.1中所反映的数据变化来看从2000-2016年我国GDP总量与人均GDP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所以,从国内的整体经济发展环境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较好。

(二)产业结构对公路建设的影响

区域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于区域公路建设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山西煤炭产区由于大型载重的运煤车辆较多,因此,当地的公路修建对于路面的承受压力指标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使得煤炭产区的公路修筑成本较高,增加了公路修筑的投入成本。此外,对于一些时效性较强的产品,要求有较快的运输速度。因此,在这类产业集聚区则多以快速公路的修建为主,从而提高快速运输的能力。整体而言区域内三次产业的比例不同,对区域公路建设的具体要求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而言服务产业的比重越高,对于公路美观、快速的使用要求越高,由此对公路的建设产生导向性影响。

(三)人口与城市化水平

人口规模对公路建设的影响最为直接,这是因为公路的建设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因此,人口规模能够直接影响到公路建设的等级。从我国人口总量来看,我国约有14亿人口而人均道路里程约为0.3km,其中,高等级公路不足0.1km;上述拥有量指标均低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这就表明我国在公路建设上还有较大的需求。而从我国人口分布来看,我国人口高度密集的中、东部地区对于公路的需求较大。在影响公路建设的众多因素中城市化水平也是其中之一。对于某一区域而言城市化水平越高,其对公路建设的需求性也越大。反之,对于公路建设的迫切性相对较弱。例如,在我国东部长三角城市群中由于城市化的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城市之间的公路建设十分繁荣,内部公路网已经初步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存在的问题

(一)公路建设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机制

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是指公路系统内部的各个方面,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相互协调一致,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下公路交通建设该如何与区域经济相适应,需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1)与人口规模及结构、现代化、城市化水平相协调:区域公路及其网络的建设必须与该区域的人口的分布、城镇、大型厂矿的布局和农副业产业基地、经济带的趋向相适应。(2)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及区域经济结构协调:公路交通建设资金使用要合理,要保证有效地支持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与公路的功能相适应。(3)与区域的总体规划相协调:路网的建设与布局必须充分考虑与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这两方面因素的协调。(4)与交通区位、资源相协调:交通区位实质上是一种“交通资源”,就好象建设一个矿区,其位置、规模、性质必须和矿源的情况相适应一样。一个区域公路及其网络的建设必须符合该区域交通区位线的等级及其分布,还必须符合该区域的资源包括环境资源分布状况。( 5)公路交通系统内部协调:还要考虑公路网内部各等级道路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保持合理比例,实现公路网结构的内部协调。

(二)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科学的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但是,当前受到我国各地区政府投资的侧重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公路建设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公路建设价值的发挥。具体表现为:第一,农村公路建设是整个公路网建设中的主要短板。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公路建设受到的政府关注力度较弱,而农村社会本身的经济与流通发展水平低下,进一步制约了农村公路的建设。当前,我国在城市道路以及主要跨省干道上的投入力度较大,但是,对于农村道路的建设投入力度存在严重的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农村道路基础设施上的建设投入力度在不断强化,但是,相对于城市地区而言而存在巨大的差距。第二,中、东、西三大经济带的公路建设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东部地区的公路建设整体发展较好,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但是,中部地区的农村以及西部地区的城乡之间在公路建设上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制约了公路建设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三,公路建设在某些情况下拉大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由于社会资本在公路建设上的投入高度集中在少数区域,这就使得少数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而导致大量的社会资源向少数地区集聚,降低了这些地区与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

四、促进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引入多方投资促进农村公路网建设

造成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直接原因在于,农村地区的公路网存在严重缺失。而导致农村地区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公路体系不完善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公共投入的不足。在农村公路建设严重滞后的背景下,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公路网建设投资,从而促进农村地区流通业基础设施布局的优化发展则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为此,应当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多方投资结构。对于企业而言其发展的目的在于最大化的获取盈利利润,因此对于流通环境较差的农村地区往往不愿意进行投资。为此,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优惠措施来吸引企业进入到农村地区进行农村公路的投资开发。同时,政府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也应当有所偏向,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的公路网体系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农村流通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

(二)优化全国公路建设布局

在我国的公路建设体系中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公路网已经成为政府的共识。历经多年的发展东部地区的公路网建设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形成了与中、西部公路建设发展存在明显差异的格局。在当前新常态发展背景下,我国应当对全国公路网建设的布局方案进行重新的审视与调整优化。在公共财政的投入上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公路网建设的投入。从而缩小我国中、东、西三大经济带之间的公路网建设差异,促进区域公路网建设的发展。

(三)科学规划区域内部的公路网建设

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区域之间,也同样涉及到区域内部。推动区域内部公路建设与内部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也是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为此,必须走科学发展规划的道路,结合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情况,完善内部公路网规划。从而逐步形成内部完善的公路网体系。区域内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整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而区域内部公路网建设与经济的协调,则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层面共荣的基本保障。

四、结论

发展生产、开发市场、促进消费,其基本条件之一是要具备交通基础设施。其中,公路建设所具有的作用尤为直接。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公路建设能够促进城乡商品的高效流通,促进社会消费经济发展,农村公路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现代化。影响区域公路建设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与城市化水平。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公路建设是整个公路网建设中的主要短板,中、东、西三大经济带的公路建设存在较大的差异,公路建设在某些情况下拉大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为此,应当从引入多方投资促进农村公路网建设,优化全国公路建设布局,科学规划区域内部的公路网建设等层面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王昌盛.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1):215.

[2]夏泳,孙从青.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评价研究[J].交通世界,2016,(30):9-11.

[3]程艺江.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6,(09):176.

[4]李茜,胡昊,李名升,张殷俊,宋金平,张建辉,张凤英.中国生态文明综合评价及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15,(07):1444-1454.

[5]杜渐,刘小明.我国区域公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成分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05):639-646.

[6]宗小宾.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01):13-14.

[7]张盈.我国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5,(01):112.

[8]杨苗.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289.

[9]窦海明.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河南科技,2014,(08):166.

[10]程进,於忠祥.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02):234-240.

论文作者:马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论文_马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