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做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特色小镇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经,特色小镇的兴起同时也是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从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产业融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小镇;产业融合
1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要素和分工的欠缺。
要素禀赋是分工专业化的基础。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分工产生的基础进行了深刻分析:分工并非人们自然衍生的智慧抑或政府干涉产生的结果,而应该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这一自然行为的结果。但是,许多特色小镇的要素极其匮乏,绝大部分乡村的主导产业是农业种植,无法深入挖掘特色小镇的“特”字内涵,二三产业基础不牢固无法为特色小镇提供相应的现代化服务,如交通、供水、供电以及网络提供等方面。产业链各个阶段的企业没有充分的互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的层次网络。集聚经济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没有体现。
1.2空间邻域内产业个体的排斥现象。
特色小镇特色产业下的各个企业存在竞争大于合作现象,产业内部组织松散,甚至根本未形成组织,更不要谈合作了。许多企业盲目跟风,但更多的是互损而不是共赢。由于企业从特色小镇的集聚效应中获利是不均等的,出现龙头企业不倾向于和小企业集聚,而小企业倾向于集聚;龙头企业倾向于和同类型企业集聚,小企业倾向于集聚在龙头企业附近。导致龙头企业缺乏带动和辐射能力,小企业也干脆进行偷工减料、仿制、低价出售等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1.3消费集聚而不是产业聚集。
由于新兴产业小镇缺乏基础,容易停留于表面,旅游观光、历史文化小镇容易避实就虚,倾向于直接利用小镇现有的产业资源,而非结合产业进行创新建设,到最后就是没有产业集聚。事实上特色小镇的支撑点和落脚点就是产业集聚,一味地强调环境、旅游、文化等,而忽视了特色小镇的“特”字和具体的产业创新。如,许多的人文历史和主打环境的小镇,未能以真正的内涵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无法实现产业的创新,而这些所谓的特色小镇在本质上和一般的景点同质化,与特色二字相去甚远。这些实质上的非产业集聚最终都会因为没有核心竞争力,而失去吸引力和市场。
1.4产业配套措施落后
交通压力大,建筑物粗制滥造,消费品结构单一,劣质施工。住房条件差、卫生状况差、水电等供应系统不完善,导致游客体验差。创意差、设计粗、品位低,体现不出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有些单纯模仿、复制克隆,以至于主题雷同、题材重复,使游客在大量的赝品面前审美疲劳,缺乏吸引力。不同的特色小镇有不同的产业系统,相关部门不能用一把尺子对所有的小镇进行绩效考核。同时,不同的小镇内部的管理制度也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本地产业的特殊性,进而制定相关的规章条例,不能一以贯之。
2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产业融合措施
2.1打造主导产业,塑造发展支柱
主导产业的繁荣是特色小镇生计的基础,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立足地域特点,精准把握主导产业,从主导产业出发打造完备产业链,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这些成为本土居民的生计保障。当前特色小镇的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农业型小镇;二是产业型小镇;三是旅游特色小镇。由于各乡镇或街道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特色城镇的产业发展必须定位精准,错位竞争,不能一哄而上。这些小镇不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其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当地居民的重要生计来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促进业态融合,推动整体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通过就地城镇化方式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了生活质量。在原有产业集中至聚集过程中,通过发挥小镇的载体作用发展特色产业,注重与乡村特色风貌相融合,优化各类高端要素的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以农业为主的特色小镇,要从信息、经济、金融、旅游、环保、健康和时尚等新产业及历史经典产业中,选择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来建设发展。为寻求高附加值,必须对特色小镇产业链进行高起点打造,发展高端产业、转型传统产业、产业链向两端不断延伸并与其他产业相融共生。比如,文化旅游型小镇可以尝试融入特色农业、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产业,在强化主导产业的同时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本土居民增收创造了更大的空间。此外,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必然践行绿色理念,设定生态红线和研究生态的承载能力。
2.3融入地方文化,助力乡村治理
特色小镇建设是重构农村社区的过程,还需注意小镇的文化元素与当地的乡土民情相结合,一方面社会文化融入到小镇产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小镇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经验提升了农村社区的治理水平。在当地的民风民情和地方文化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特色小镇体现出就地城镇化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赋予小镇以独特的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将优秀文化元素融入特色小镇创
建全过程。很多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其特色小镇打造特色产业的同时,要特别重视文化的保护、再造与传承。最终使小镇形成自己的人文标识,让小镇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继续滋养民风民情;其次,通过特色小镇运营改善乡村治理。一是充分运用特色小镇先进的基础设施,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乡村生产生活的便利化、现代化。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使其成为农村社区治理的新型主体。三是在特色小镇创建中,改良传统民风,宣传现代法治知识,形成以自治基础,结合法治和德治的特色小镇治理体系和乡村社区治理体系。
2.4落实服务型政府职能,为特色小镇发展保驾护航
(1)为小镇建设提供物质支持。当地政府在小镇建设初期要指派专业人员进行考查,确保建设方案的合理有效,为小镇提供资金、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为特色小镇做广泛的宣传和要素动员。政府要为小镇的产业发展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来扶持其发展,帮助小镇打造产业链和关系网,帮助小镇的产业建立宽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关系。为小镇的进一步发展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人才和各种技术。(2)妥善处理龙头企业的利益侵蚀。产业集群中正外部性的接收者和释放者是不同的。龙头企业会对中小企业释放正外部性,当龙头企业被中小企业接近时,将遭受集聚产生的利益侵蚀,而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倾向于从正外部性中受益。政府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龙头企业所受到的利益侵蚀,保证产业内部稳定和和谐的合作关系。
2.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需要大量具有新时代视野的人才。首先,在小镇内部建立人才招聘机构,当地的人才对环境比较熟悉,互相了解的人际关系也使得小镇建设可以减少诸多阻碍;其次,在网上搭建大学生返乡创业平台,提高薪资待遇,从国家各地汲取新鲜血液,充分激发其创新热情,同时要解决好人才的落户问题,既要引得进也要留得住;最后,小镇要展开专业的人才培养,针对特色小镇自身的历史文化以及发展方向,有指向性地对人才进行专项培养,聘请专业的学者顾问进行教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色小镇的建设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离不开特色小镇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双轮驱动、协同发力,共同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海健.乡村振兴战略与苏北特色小镇的产业融合[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7(12).
[2]闵学勤.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论文作者:胡利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小镇论文; 特色论文; 产业论文; 乡村论文; 龙头企业论文; 产业发展论文; 文化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