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内科,湖北 武汉 430030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白血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中选取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入组的研究对象一律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开展全阶段心理护理。遵照治疗护理计划开展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抑郁焦虑评分、临床疗效率和诊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诊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性质恶劣,预后较差,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可逐步鼓励、引导患者坚定康复的信念,不断促
进患者的诊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白血病;心理护理;临床疗效;
白血病是一种原发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较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1]。由于该病难以治愈、死亡率较高,患者发病后很容易承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有些患者甚至会陷入绝望情绪,然而在长期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患者免疫系统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则可能引起免疫功能抑制,这不仅不利于患者康复,还会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2]。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在负面情绪影响下抵触或抗拒治疗,这会影响到正常诊疗活动的展开。为此,我院于白血病临床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共选取样本100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随即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下:对照组50例患者,男33例,女17例,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36.6±3.3岁,19例多发性骨髓瘤,11例急性白血病,10例慢性白血病,6例恶性淋巴瘤,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观察组50例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7.3±3.6岁,18例多发性骨髓瘤,12例急性白血病,11例慢性白血病,5例恶性淋巴瘤,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白血病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白血病诊断标准,患者具备化疗指征,可接受常规治疗。
2)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全身性、器质性疾病患者。
3)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应知情通知书。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展开全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开展观察和问诊,科学估计患者心理情况,分析其是否已经产生抑郁或焦虑等,并对患者具体的心理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对心理存在一定问题的患者做心理疏导,尽可能降低患者消极心理的发生率。(2)每周患者进行一次SDS、SAS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不同级别的心理干预方案,有强度差别地实施心理干预。(3)行心理干预后应当对患者及家属做疾病健康宣教,普及需要患者掌握的白血病常识和注意事项,使患者信赖护理人员,提升护理依从性,提升患者康复信心。同时可利用健康教育的形式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主要是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争取患者家属的协同配合,共同实施患者的心理护理。(4)每次治疗结束后第一时间将治疗情况告诉患者,使患者了解治疗节奏,一方面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而促进诊疗活动的展开。(5)当患者负面情绪难以自制时,必要情况下使用镇定类药物进行干预。
1.4评价指标
1)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SDS、SAS评分。均采用自评量表评价。
2)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诊疗依从情况。
3)统计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率,显效:患者症状稳定可控,无抑郁焦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有效:患者症状、体征趋于稳定,轻微抑郁焦虑,生活质量较入院时改善。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未见好转,显著抑郁、焦虑,生活质量未见改善。临床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率表示,经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抑郁焦虑情况对比
治疗4周后,对患者采取SDS、SAS量表进行评分,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依从性对比
对照组50例患者,7例在诊疗期间发生抵触或抗拒治疗事件,发生率14.00%;观察组50例患者,2例在诊疗期间发生抵触或抗拒治疗事件,发生率4.00%。观察组诊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
2.3临床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较为复杂,一方面是出于对白血病自身的畏惧,另一方面则是在疾病影响下生理因素引起的应激变化[3]。绝大多数患者在得知自身发生白血病后会产生多种不良心理,例如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此类消极的心理情绪会导致治疗预后水平降低,不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康复进度。另一方面很多患者很容易在负面情绪下变得消极、自闭,甚至抵触和抗拒治疗,临床诊疗工作也因此无法有序展开[4]。此外,心理因素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产生影响,诱发其他并发症等。
综合来说,在白血病临床中,负面情绪以及消极的心理状态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需要对此类患者展开积极的心理干预,使患者能够在治疗期间轻松愉快地度过每一天,改善患者的心理承受度,从而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免疫功能,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莉.心理护理应用于白血病患者护理的临床疗效[J].养生保健指南,2018,(50):376.
[2] 周玲.关于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母婴世界,2018,(8):166.
[3] 李彩霞.舒适护理应用于小儿白血病腰穿鞘内注射术中的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3):56.
[4] 周艳花.综合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实践研究[J].健康必读,2018,(11):80.
论文作者:汪茜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白血病论文; 白血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焦虑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