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质量检测是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对于工程建设取得成功是必不可少的。而对检测各过程实施科学和有效的管理又是提高检测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确保检测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手段。本文详细阐述了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的依据和过程,讨论了各过程的主要的任务、内容和要求,并对实施检测过程中的原始记录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成本控制以及安全管理等关键过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管理;质量控制
在我国建筑设计已经迈入智能化的时代,智能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蓬勃兴起的阶段。智能建筑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设计多个行业,如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建筑艺术等。通过各种技术的有机结合以达到自动控制建筑设备的目的,管理建筑内部的信息资源,为使用者提供服务信息,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服务的优化结合,使人们的工作环境安全、便捷、合理、高效、灵活、舒适,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加强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这才是智能建筑的最终目标,也是检测工作的主要目的。随着现代化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检测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人员接受业主的委托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管理监督、质量控制,保证工程的进度,主要代表业主的利益。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人员还可以以第三方的身份对业主和开发商的关系进行协调,对两方的利益进行公平、公正、公开对待和处理,保证智能化工程项目的圆满完成。
1.检测过程及管理
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检测过程是描述在检测时需完成的基本任务,一般情况下在签订了委托合同后,检测工作可划分为5个阶段,即明确检测需求、制定检测计划、实施检测、提出整改意见及复检、出具检测报告。
图1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检测过程
1.1明确检测需求
检测需求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如果在该阶段没有明确需求,则会导致后续各阶段工作出现偏离,而且随着各阶段工作的推移偏离情况也会继续放大,最终将会影响检测结果或检测结论的有效性。智能化系统的检测需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必须履行的需求,如国家强制标准、技术规范、招投标文件及设计文件等,另一方面是委托方或用户方对系统工程质量的一些特殊的或潜在的要求,这些要求往往都是委托方较为关心和看重的。很多情况下,委托单位并不熟悉智能化系统的相关知识,对相关检测的概念也不了解,甚至并不清楚具体需求是什么,与检测方之间对同一问题理解的差异往往会使需求渐渐增加而且经常发生变化。所以,在开展检测工作前检测方和工程各相关方之间应进行充分和有效的沟通,尽可能将一些专业的、抽象的问题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概念来引导委托方或用户方,挖掘潜在的需求,过滤掉一些不易实现且不重要的需求,避免后期因需求变更带来的一些纠纷和矛盾。
1.2制定检测计划
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的特点是检测内容较多、周期长、测试环境复杂,因此在检测实施前应制定详细的检测实施计划,对整个检测工作进行筹划和安排,科学、合理地设计检测活动,组织各检测过程,合理配置检测资源,降低检测成本,避免漏检和重复检测,使各检测活动的开展正确、有序、有效和可控。
1.3实施检测
实施检测就是按检测大纲和检测实施计划的要求逐步对工程中各子系统进行具体检测实施的过程。该阶段除了要完成各项检测项目任务外,还需要进行如下工作任务:
1.3.1原始记录管理
原始记录是检测实施中记录过程状态和过程结果的文件,也是最终检测报告的基础性和依据性文件,在检测过程中,记录体现了其原始性和可追溯性。在产品检测中,如果原始记录发现漏项或错误项,还可通过对样品复检的方式来纠正,而系统工程的检测活动要比产品检测复杂得多,有时一个项目的检测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或协调多方的关系才能进行,甚至要复现初始检测状态时会表现得更困难,要纠正一个原始记录的错误会付出很大的人力、时间和成本上的代价,因此应制定并遵循相应的原始记录管理程序来确保记录的真实、完整、准确。
1.3.2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是实施检测过程中的关键物质条件,在产品检测中,所有测试项目均在实验室中进行,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与产品检测不同的是,在系统工程检测中,一些专业、昂贵、精密的检测仪器需要搬到工程现场去,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复杂、恶劣,仪器设备的故障率将大幅增高,使用寿命和精度也会降低,因而需要在检测中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和使用。
1.3.3进度、成本控制
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的目标是使检测工作基本按计划预定的日期时间和成本预算内完成,如果有超出,也应在容忍度之内。检测工作是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检测进度的延期会影响整个工程建设的总进度,同时也会造成检测工作成本的增加。进度控制是对检测项目的各阶段的工作程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和调整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按照编制的进度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和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完成检测任务。进度控制可通过甘特图和网络图等手段进行规划和控制,在一些规模大、子系统组成多的智能化工程中应考虑采用网络图计划法,采用网络图计划法进行进度控制,不仅能将各检测项目内容及之间的关系明确表示出来,而且能够预先确定各项目完成的时差,确定关键路径和关键工作任务,明确重点控制内容,确保总进度目标的实现。
成本的控制手段也是建立在进度控制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图,可以对各检测工作合理配置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的使用,避免造成人力资源浪费,提高仪器设备资源利用率,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对出现偏差的任务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最终整个检测成本控制在期望的范围内。
1.4提出整改意见及复检
系统工程检测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工程的质量,检测能够发现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复检这样的多个迭代过程,最终使系统工程质量满足要求。一般情况下,很少有经一次检测就全部通过的智能化工程,检测后存在的不合格项目是允许进行整改的,检测方在检测后应根据检测情况向委托方提出书面的整改意见书,整改意见书应至少包括的内容为:受检系统或子系统名称和概述;检测依据;检测情况说明;不合格项目的检测结果(数据)和技术要求;整改意见或建议。
1.5出具检测报告
出具检测报告是整个检测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因为检测报告是检测工作的最终成果,它真实地反映了系统工程的检测结果的全部信息,是工程验收时的主要依据文件之一,检测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方对出具的检测报告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检测报告的内容应是完整、规范、真实和无误的。
2.检测工作应做的内容
检测工作的目的是所有使用的产品、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及要求,并与产品技术手册、使用说明、工程合同规定的内容相符合。检测工作的过程应由以下主要环节组成:对委托方主要技术文件和资料进行审查;编制检测大纲并进行测试方案设计;实施检测并如实填写原始记录表;检测结果的评价。上述技术文件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国家、省行业管理部门核准的有关产品的认证认可证书;智能化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要求书、工程合同、工程设计图、设计变更文件、施工记录、竣工图、调试报告、软硬件产品性能规格说明、操作手册;系统自检记录、试运行记录、人员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运行管理制度等。
上述的检测大纲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测的目的、检测的依据、检测内容与方法、测试用仪器仪表、测试用例、检测步骤、检测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方法、检测人员组织安排、检测结果评判。进行检测的项目应完全覆盖招标方的技术功能要求规格书、工程合同、设计要求书、投标文件等文件规定的系统的性能范围。进行检测所用的仪器仪表的性能应稳定可靠,准确度应优于被测对象的测量误差,并应经省级及省级以上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合格。一般的检测要求是:检测前,智能化系统应已试运行3~6个月。检测单位必须具有省级以上(包括省级)授权的法定检测资格。检测过程应遵从先产品,后系统;先子系统,后集成系统的顺序。
结论
建筑智能化设计涉及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专业,参与的单位多,历经用户需求分析、初步设计、系统工程设计以及深化设计等阶段,所以协调一致是检测工程师最重要的检测原则。无论在设计的哪一阶段,智能化设计都应与建筑整体相协调,同时保证设计标准符合最新规范,选择的产品、工艺等技术应顺应潮流。设计各阶段是不断深化的过程,应保持前后设计方案的一致性。参与设计各单位均有各自的专业重点,所以在技术和管理上的协调工作是贯彻全过程的检测要点。
参考文献
[1]程元军.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01-105
[2]袁学书.论施工项目进度控制原理与方法[J].中国城市经济.2010(05):158
[3]张美华,谢科范.基于TRIZ原则的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版).2017(03):36-45
[4]杜建民.信息网络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9(03):26-31
论文作者:罗德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过程论文; 系统工程论文; 进度论文; 工作论文; 需求论文; 系统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