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厚砂层中旋挖桩施工技术论文_雷友仁

广东省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韶关 512000

摘要:旋挖桩施工技术作为高效、新型、环保的施工技术代表,正在逐渐被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复杂地基工程中,其实际应用效果受到了普遍好评。本文分析了深厚淤泥或砂层对旋挖桩施工技术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对深厚淤泥或砂层中旋挖桩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论述。实践证明,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关键词:挖桩;施工技术;要点;效果

引言

近年来,旋挖桩是在我国使用比较先进的桩基施工工艺,在很多施工建筑中都应用到了这一技术。由于旋挖桩施工技术成孔质量较理想、环保性能较优越、施工效率较高、施工成本较低等特点,得到了广大的好评与推广。此外,旋挖桩通常不会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在流沙等很多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都可以适用。但在深厚淤泥或砂层中进行旋挖桩施工时,极易出现坍孔现象,以致对旋挖桩的成孔、成桩质量和施工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因此,必须针对特定的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以继续发挥旋挖桩施工技术的优势,帮助工程施工的质量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利益。

1 深厚砂层对旋挖桩施工技术的影响

在深厚淤泥或砂层中进行旋挖桩施工时,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如加大泥浆相对密度、放慢成孔速度,特别是降低提升速度或采用钢长护筒穿越淤泥或砂层等措施,以此保证旋挖桩机的正常施工。

在深厚淤泥或砂层中进行旋挖桩施工时,对旋挖桩成孔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护壁泥浆质量

护壁泥浆的质量对于防止孔壁坍塌、确保钻孔成形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在淤泥或砂层中施工时,泥浆质量会因淤泥、砂的混入而降低。如果泥浆相对密度、黏度较低,钻孔的侧壁很容易被冲刷和出现坍孔事故。

1.2 钻具形式

施工中经常采用的是直筒钻斗,保径条厚度10mm左右,这种钻斗在施工过程中其侧壁与孔壁之间接触,地层会因负压和粘合作用受到较大的影响,并造成缩径或坍孔现象。

1.3 钻具一次进尺

在深厚淤泥或砂层中施工,钻斗的一次进尺和装载量不宜过大,在钻斗提升过程中,钻斗内的砂会漏出并混入泥浆中,从而影响泥浆质量、降低泥浆的护壁效果。

1.4 钻具提升速度

钻斗提升过程中,在钻斗的顶部和底部存在负压,这种压差与钻斗提升速度成正比,钻斗内的水流速度也会随着钻斗的提升速度而加快,从而对孔壁造成较大冲刷,穿越砂层时,会造成砂混入泥浆中,影响了泥浆的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孔底沉渣厚度。

2 深厚砂层中旋挖桩施工技术要点

2.1 工程实例概况

以某项目为例,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1万m2,包括一栋220m超甲级写字楼和一栋160m公寓,地下室4层,基坑开挖深度19.55~20.75m,基坑面积2.1万m2,基坑周长623m,基坑支护设计采用“桩撑+桩锚”组合支护形式,设置三道内撑,基坑北侧的止水帷幕采用直径850mm的三轴搅拌桩,其他部位的止水帷幕采用直径550mm的双排单轴搅拌桩,并在桩间设置双管旋喷桩,本工程的基坑形状见图1。

图1 基坑形状图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基坑支护桩所处的工程地质情况自上而下为:素填土、淤泥质土、粉细砂、中粗砂、粉质黏土、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微风化泥岩等,还存在碎石层、混凝土硬层及孤石等不良地质情况。其中,淤泥质土约2.3~3.7m厚,粉细砂、中粗砂约3.2~4.5m厚。支护桩设计桩径为1.20m,桩间距1.40m,桩长21.5~24m,桩底基本处于中风化泥岩。支护桩的典型地质剖面见图2。

图2 典型地质剖面图

2.2 旋挖桩首次试桩情况

本工程基坑支护旋挖桩施工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试桩,试桩情况如下:

(1)先埋设护筒,护筒高度2.0m,护筒直径1.30m。

(2)采用膨润土在现场制造泥浆,泥浆相对密度1.15。

(3)严格控制钻进速度不大于10m/h,钻头提升速度不大于0.2m/s。

(4)严格执行二次清孔工艺,孔底泥浆相对密度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8%,泥浆黏度小于28s,孔底沉渣厚度小于150mm。

(5)导管直径280mm,管节长3.0m,严格控制导管在混凝土的埋深为2~6m,设计桩长21.5m,混凝土超出桩顶设计标高0.7m。

(6)灌注混凝土理论方量25.1m3,实际灌注混凝土方量37.5m3,超量12.4m3,混凝土充盈系数达1.49。

混凝土灌注记录显示,在标高6.50~-1.00m位置,混凝土上升高度与实际灌注的混凝土方量严重不符,根据地质剖面图,此段正好是淤泥或砂层,可以判断出旋挖桩穿过淤泥或砂层时,坍孔严重。

2.3 旋挖桩首次试桩小结

(1)混凝土灌注量超方严重,说明采用普通的旋挖桩施工工艺不能适应现场情况。

(2)普通的泥浆护壁措施,无法应对淤泥或砂层的坍孔问题。

(3)采取防止孔壁坍塌措施,钢长护筒是一个重要方法。

2.4 旋挖桩二次试桩情况

采用11.5m超长钢护筒,护筒内径1.25m、壁厚10mm,保证钢护筒底面穿过砂层底面1.0m,先旋挖引孔,然后采用振动桩锤辅助下沉钢护筒。

二次试桩完成后,灌注混凝土理论方量为25.1m3,实际灌注混凝土方量为28.6m3,超量3.5m3,混凝土充盈系数达1.14。

采用超长钢护筒后,淤泥或砂层的坍孔问题得到解决,混凝土超灌量得到有效地控制,说明在深厚淤泥或砂层中进行旋挖桩施工,超长钢护筒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5 深厚淤泥或砂层中旋挖桩施工技术要点

2.5.1 施工准备

施工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必要时针对具体部位进行超前钻探,根据现场地质情况选用合适的钻机型号及钻头,特别是对存在孤石、混凝土硬层等地质情况,选择钻机型号及钻头非常重要。

另外,选择优质的膨润土制造泥浆,控制好泥浆相对密度、粘度,合理设置泥浆池的位置,对于保证泥浆护壁作用和正常施工有着重要影响。

2.5.2 钢护筒压入及拔出

选用的钢护筒深度应超过淤泥层及砂层底面1.0m以上,以保证钢护筒的护壁效果。采用振动锤下沉钢护筒时,速度要慢,以此保证钢护筒的垂直度及不对附近已经施工完毕的支护桩、止水帷幕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存在孤石、混凝土硬层等地质情况,可先用旋挖机进行引孔,待引孔穿越孤石、混凝土硬层后再下沉钢护筒。

支护桩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应及时拔出钢护筒。在拔出钢护筒过程中也应严格控制拔出速度,防止断桩事故的发生。

2.5.3 控制清孔质量

在终孔后检查孔深前,采用旋挖钻机专用的清孔钻具进行清孔。混凝土灌注导管安装完成后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可采用气举反循环技术,此法清孔质量高、速度快,且有利于清除较大的颗粒沉渣,以保证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2.5.4 施工组织管理

对于存在深厚砂层、淤泥层的地质情况,成孔、清孔、下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工序之间的时间衔接非常重要,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组织管理,保证各个工序在时间上的顺利衔接,这对于减少沉渣厚度,减少坍孔、缩颈风险有着重要影响。

2.6 现场实施效果

实践证明,采用长钢护筒,对于旋挖桩的外形成型质量较好,基坑土方开挖后,支护桩的桩壁平整,桩身完整性良好,且对止水帷幕未造成影响,本工程基坑支护未出现漏水情况。本工程基坑支护现场实施效果见图3。

图3 基坑支护现场实施效果图

3 注意事项

(1)旋挖桩施工前,应先仔细阅读地纸质勘察报告,并按照规定进行试桩,准确记录成孔和混凝土灌注情况,充分掌握工程地质情况和现场实际情况。

(2)对于存在深厚淤泥或砂层的地质情况,采用钢长护筒,能有效解决坍孔现象,但必须保证钢长护筒穿过淤泥或砂层,同时,应保证钢护筒的壁厚,以提高钢护筒的刚度。

(3)钢长护筒采用振动锤下沉时,要注意不能强振,以免影响旁边已经成型的旋挖桩及止水搅拌桩。

(4)对于浅层(4.0m以内)遇到硬层,如孤石等,超长钢护筒无法压入情况,可采用挖机将其挖除,回填后重新引孔埋设钢护筒。

(5)对于深层(4.0m以上)遇到硬层,如孤石等,超长钢护筒无法压入情况,可采用大功率旋挖桩机钻冲硬层引孔后埋设钢护筒。

(6)加强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特别是保证雨季泥浆池的设置、施工道路畅通,对于保证旋挖桩正常施工有着重要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旋挖桩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其施工较方便、易操作,设备投入量不是很大,再加上,较快的钻孔速度,还有产生的噪音较低,比较节能,污染也较小,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旋挖机的工作流程,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的态度要认真负责,掌握一定的技术,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促使桩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只有切实地提高旋挖桩施工技术水平和确保项目工程施工质量,才能为企业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袁方吉.旋挖桩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2] 翁榕.深厚砂层中旋挖桩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5

[3] 徐杰.试论建筑工程旋挖钻孔桩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15

论文作者:雷友仁

论文发表刊物:《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9

标签:;  ;  ;  ;  ;  ;  ;  ;  

浅析深厚砂层中旋挖桩施工技术论文_雷友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