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CA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调节血压血糖);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辅助以复方丹参滴丸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脂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变薄,颈动脉内膜斑块体积明显缩小,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MT及斑块面积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IMT和斑块面积与治疗前相比均减少,且观察组IMT和斑块面积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TG、TC、HDL、LDL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降低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CAS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疗效确切安全、症状恢复快,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是治疗CAS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中西医结合;复方丹参滴丸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可引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现代中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1]。颈动脉硬化部位的血管壁上有斑块,会导致血液在流通受阻,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患者会产生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思维显著减退,严重时会引起大脑萎缩[2]。目前单纯西医治疗中以调脂、抗氧化为主,但并未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本文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CAS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CA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男18例,女23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59岁,平均(65.8±6.7)岁;合并高血脂症9例,高血压病8例,高胆固醇血症6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9例;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61岁,平均(67.8±5.6)岁;合并高血脂症10例,高血压病5例,高胆固醇血症例8,糖尿病9例,冠心病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硬化患者:颈总、颈内动脉IMT>1.0mm;分叉处 IMT>1.2mm(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IMT>1.3mm说明有斑块形成。
1.2.2中医诊断标准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衰退为主要症状,伴有腰膝酸软,唇甲紫钳,耳鸣;舌体胖大,暗或有瘀斑瘀点等。
1.3入选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停用原服用的中药和除本实验之外的所有药物2周以上③患者表示知情本次研究所有研究项目,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4排除标准①彩超结果显示完全无斑块或管腔内斑块较严重,已严重阻塞血流②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疾病,外周血管疾病或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③Takayasu病、肌纤维发育不良症、颈动脉瘤和颈动脉扭曲等。④患有肾病综合征、甲状腺机能等影响血脂变化或严重血脂代谢异常者
1.5治疗方法 以下治疗均以3个月为一疗程。
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mg*7s,每日一次,一次一粒)、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100mg*30片,每日两次,一次一片)。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每丸重27mg,每盒150粒,口服或舌下含服,一次10丸,一日3次,4周为一个疗程)。
1.3颈动脉超声检查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规格型号000),分别检查左右颈动脉,观察血管内膜光滑及斑块状况。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IMT)和斑块面积。
1.4疗效评价 患者治疗前后均采取空腹静脉血,测定并记录患者血清中的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MT及斑块面积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IMT和斑块面积与治疗前相比均减少,且观察组IMT和斑块面积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TG、TC、HDL、LDL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降低差异更明显(P<0.01)。
3.讨论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血中“痰浊”的病理实质多表现为现代医学中的高血脂症,“瘀”的实质则包含粥样硬化斑块、高凝血症及高脂血症等解剖生理学的变化,在治疗中一般以化痰祛瘀等为主。颈动脉IMT增厚作为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标志,临床上常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病程进展的评价,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评价颈内动脉狭窄程度[3]。复方丹参滴丸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冰片,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的治疗。当颈动脉斑块脱落,随血液循环流动,可引发动脉血管阻塞,造成脑梗塞,严重时言语不清,甚至瘫痪。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瘀血”“痰浊”有关,可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范畴[4]。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脂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变薄,颈动脉内膜斑块体积明显缩小,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复方丹参滴丸治疗CAS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疗效确切安全、症状恢复快,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是治疗CAS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小米.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9(10):435-436
[2]黄学振,刘紫阳.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63例[J].河南中医,2014,34(7):1386-1387.
[3]孙胜.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肾虚血瘀型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6(1).
[4] 梁艳玲.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系统评价[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128-130.
论文作者:何艳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颈动脉论文; 患者论文; 丹参论文; 粥样论文; 内膜论文; 复方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