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初探&以直辖市为例_综合评价论文

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探索——以直辖市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直辖市论文,综合评价论文,城市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82(2010)02-0082-04

低碳经济是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绿色经济,意味着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孙柏林,2008)。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聚集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的75%左右(吴昌华,2009)。随着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能耗和污染加重,中国城市环境恶化更是明显。对此,不少城市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一些城市通过建设低碳城市、低碳示范区等,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如何综合反映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效率和成效,系统体现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差距,以便及时修正战略途径,是亟需突破的重点。实践的发展需要研究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尝试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以4个中央直辖市为例,对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构建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1.构建原则

对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首先要建立一套系统要素进行量化标准。参考我国制定的低碳城市标准,本文尝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既能反映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环境优化同步协调发展的思想,又能反映出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状态和变化趋势。按照“低碳经济目标”、“低碳城市”建设要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

(1)科学性与可比性原则。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严格按照低碳经济的内涵,能够对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质量进行合理、较全面地描述,同时要注重城市之间的可对比性,具有可推广和可应用的性质。

(2)系统性和层次性原则。确定指标体系时应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把一系列与低碳经济有关的指标有机地联系起来,既要注意指标体系的层次性,也要注意同级指标之间的互斥性,以及实现上一级目标时的全面性。

(3)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主要是针对目前城市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评测,因此,该指标体系应是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方案,设计的指标体系要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统计数据和便于收集到的数据,对于目前尚不能统计和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暂时不纳入指标体系。

2.指标框架体系

按照系统复合理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由经济系统、科技系统、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遵循上述原则,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框架。

(1)目标层。为了定量地反映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状态和发展差异,本文设计目标层——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该值是城市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经济发展、低碳科技进步、社会进步、环境优化的综合体现。

(2)准则层。为了进一步反映城市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各子系统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综合值的影响,本文设计了经济系统、科技系统、社会系统、环境系统四个准则层。经济系统反映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人民收入提高;科技系统反映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提高、温室气体排放和能耗污染物减少;社会系统主要反映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环境系统主要反映城市整体碳汇能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3)指标层。指标层是描述城市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一组基础性指标。本文主要参考国家环保总局颁布试用的低碳城市建设、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并采用频度统计法和理论分析法进行取舍补充。

(4)指标目标值的确定。目标值的确定主要是借鉴政府工作要求与目标、低碳城市的目标值、并通过专家咨询的方式,确定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值,力求所确定的目标值科学、合理。

二、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

本文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准则层的权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

1.数据来源

根据图1中指标层的指标,本文查阅了2008年各直辖市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收集了4个直辖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应指标。

图1 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2.准则层权重的确定

根据图1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专家打分法,构建优先关系矩阵。从表1可以看出,专家认为在低碳经济综合评价中,科技系统相对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环境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同等重要,这三个系统都相对比社会系统重要。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可建立模糊矩阵如表2所示,并得出经济系统、科技系统、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的权重分别为0.25117、0.35183、0.14583、0.25117。

依据有关的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各个子系统评价指标的主成分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直辖市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分析,以主成分对应的特征根大于1为提取原则,提取了各子系统的主成分量为研究低碳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得出经济系统主成分量1个,科技系统主成分量3个,社会系统主成分量2个,环境系统主成分量2个。各子系统主成分载荷系数以及贡献率见表3。

4.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表3中的指标载荷系数,可计算得到各子系统的评价指数。假设经济系统、科技系统、社会系统、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数分别为F1、F2、F3、F4,再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法算出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25117、0.35183、0.14583、0.25117,得到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F=0.25117F1+0.35183F2+0.14583F3+0.25117F4,据此可计算出四个直辖市的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各个直辖市在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差异。依据我国低碳城市的标准,根据本文的计算方法设计出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指数标准:综合指数大于1.165为低碳经济,综合指数介于0.875~1.165为中碳经济,综合指数小于0.875为高碳经济。在经济系统中,上海和北京得分较高,重庆最低;在科技系统中,北京得分最高,重庆最低;在社会系统中,依然是北京得分最高,重庆最低;在环境系统中,北京、重庆得分相对较高,上海、天津相对较低。

三、结论和建议

4个直辖市虽然各有优势,但是发展低碳经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在经济、技术、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没有协调好,有的城市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兼顾环境,如上海;有的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科技、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需要同步推进,如重庆。若不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直辖市低碳经济发展难以为继,生态文明难以实现。

依据上述划分标准,4个直辖市都没有达到低碳城市的标准,北京处于中碳经济阶段,天津、上海、重庆处于高碳经济阶段。

北京经济发展迅速,在2007年中国城市GDP排名中位居第二,且高校云集,人才济济,科技发展较为迅速,但是环境系统相对较差。北京环境系统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自然环境问题,包括风沙浮尘、扬沙和沙尘暴。水资源匮乏和工农业生产导致的水污染等;二是人文环境问题,主要是外来人口、流动人口急剧增长,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严重,城市住房紧张等。针对北京存在的问题,建议:(1)建立绿色空间。结合北京旧城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绿色空间,在市区建立不同规模和级别的城市绿地,在郊区建立森林型绿色空间,建设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带等以减少风沙危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2)限制外来人口数量。依据北京城市发展需求和基础设施承受能力,确定科学合理的外地务工经商人员规模控制指标,并将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区县;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卫星城,分流人口。

天津在2007年中国城市GDP排名中居第六位,但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经济发展稍微滞后。从统计数据看出: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只有40.5%,低于其他三个直辖市(北京72.1%、上海52.6%、重庆42.4%),同时生态环境恶化,环境空气质量较差,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一是第三产业主要还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很小,传统服务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二是环境基础设施尚待完善,排水网管尚未实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接向环境排放;三是工业正加速发展,客观上加大了能耗污染。针对天津存在的问题,建议:(1)发展新型产业。根据天津港的港口优势,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可发展新能源及环保业、物流业、金融业等新兴服务业。(2)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绿化布局,增加绿化覆盖率。(3)使用脱硫煤、无铅汽油、集中供热等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上海在中国2007城市GDP排名中居第一位,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流动人口增多,交通拥挤,资源紧张,环境存在如下问题:以酸雨为代表的区域性污染、以机动车为代表的城市大气污染、以工业区为代表的集中式综合性污染、以臭氧和灰霾为代表的二次污染、以有毒有害污染物为代表的健康问题、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陈长虹,2009)等。针对上海存在的问题,建议:(1)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是减少能源消耗,大力发展新型环保产业。(2)大力发展电子束技术、等离子技术、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循环经济技术与绿色化学技术。(3)加强城市绿化力度,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

重庆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是四个直辖市中最低的,各子系统得分也是最低的,究其原因在于:地理位置、科技落后等劣势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布局不合理,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粗放型增长方式使生态环境恶化,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环境管理薄弱等。针对重庆存在的问题,建议:(1)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民众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并尝试在部分区域、部分行业和部分领域进行试点,寻求发展低碳经济途径。(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3)积极运用经济手段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如开征碳税、推行碳交易,通过经济手段抑制二氧化碳排放。

标签:;  ;  ;  ;  ;  ;  ;  

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初探&以直辖市为例_综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