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地方艺术养分培育小学音乐核心素养论文_林秦竹

汲取地方艺术养分培育小学音乐核心素养论文_林秦竹

林秦竹 三门县心湖小学 317100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193-01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研究开发、利用地方音乐资源,有利于深化开发和利用本地方音乐资源的理论建设和理论基础,有助于丰富校本课程开发和学生发展的理论体系。三门,位于浙江东南沿海的三门湾畔,山歌、渔歌、田歌等民间音乐盛行,形成了“三门道情”这一独特地方艺术,是三门县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资源。2007年非遗普查后,三门道情被列为台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多年来,仅存于民间,未被引入课堂教学,未被孩子们所熟悉。笔者结合个人将三门道情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艺术文化课程资源,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1.故事激趣。利用孩子们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的特点,将一些有关道情的传说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道情传自八仙中的张果老。因为他曾演唱“劝惜凡人”之曲,故而命名为“道情”。张果老身穿龙袍,手执道情筒,身上的龙袍映在道情筒上,闪闪发光,色彩十分华丽。因此,后人所制较为精细的道情筒,都画有金龙缠绕,再涂上一层透亮的油漆,以此表示张果老是道情的祖师。据有关道教史料记述,唱道情起始于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相传刘伯温在侥幸避过朱元璋“炮轰功臣楼”这场生死劫难后,为摆脱“伴君如伴虎”的险境,用绣针刺瞎双眼,肩背皇帝御赐的画着龙身的道情鼓,流落民间献艺卖唱。后潜心修道,得道成仙。沿袭下来,唱道情就成了盲人的一种谋生手段。道情曲目中的《珍珠塔》被称为道情王,道情艺人尊《珍珠塔》中的方卿为祖师。据“中国曲艺志浙江台州卷”记载:三门道情形成于清代,长期以来作为民间艺人谋生的一种手段,根植于农村人民大众之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三门花桥“佝手”师傅(左手残疾)为代表的一些民间艺人,独自或携妻带儿在三门各地走村串户演唱道情,卖艺谋生。60年代,文化部门把道情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搬上了舞台。至此,三门道情在音乐唱腔、伴奏、表演等诸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道情的由来,又使学生了解了三门道情的基本情况,让三门道情有种传说和神秘感,使学生产生了学习道情的兴趣。

2.歌曲激趣。现如今,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堂教学中编排的曲目只是应付,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会唱,没有真正去感受歌曲,更多地是喜欢流行音乐、追星,那么如何扭转这样的局面,让学生主动想学。首先,让全班的学生都去感受三门道情并不实际,那样也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先是找了几个和自己关系比较要好的学生,让她们先去体验三门道情的歌曲,教会她们学唱,在学生中间哼唱。过了一点时间之后,我发现,有些同学开始对道情歌曲产生了兴趣,慢慢地会主动去哼唱道情曲目、去模仿艺人表演。

二、内外兼修,让学生勤于思考

1.通过社会实践去真实感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音乐素养是音乐知识、能力、意识及情感等内容的综合反映,表现为个体的综合性的心理品质,能够从音乐与地方艺术的视角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在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地方艺术,教师一定要以亲身实践、体验等方式,带领学生感受音乐、认知音乐。在这之前,我对三门道情的了解也只是听说,并没有深入了解。也是由于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三门道情,慢慢地也对三门道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有一种想去体验的冲动,结合了自身少先队辅导员的有利身份,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名义联系了叶未虎老先生,他1944年出生,13岁就开始师从花桥佝手学艺,以民间曲艺为业,五、六十年代活跃于三门农村,八、九十年代在福建、广东卖艺为生,秉承了三门道情传统演唱风格,嗓音宏亮圆润,富有表演感染力,至今仍在三门各种演出平台表演道情艺术,是三门道情的主要传人。初见老先生也不拘谨,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儿的和老先生交流,老先生现场表演了道情,随我一起去的几位同学也被深深吸引住了,对三门道情有了真实的感受。

2.通过课堂教学去体现魅力。教育的一切理念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来落实,教师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过程中,起着教育传授者、影响者的作用。教师本人所具有音乐素养以及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只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音乐修养,并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决定将三门道情搬上堂课时,有过纠结和担心,但决定之后更多地是思考上课需要的知识储备,于是开始搜集资料、民间探访,深入了解三门道情的基本内容、基本特征和道情筒、鼓膜、抓板等道具,以及流传于我县民间的还有哪些曲目,主要分布在我县的哪些区域等知识,还跟着艺人学习道情的弹奏方法,尽量让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地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步步紧扣的教与学的节奏,方言唱法和普通唱法的穿插,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三门地方艺术传承的魅力。

三、多向引导,让教师善于探究

1.引导教师树立音乐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培养理念。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是一个音乐基础知识不断积累、音乐能力逐渐增强、音乐情感得到升华的过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应该具备哪些音乐核心素养,如何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音乐课程教学实施中,需要教师去研究;如何将音乐课程中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多学科之间的互动衔接,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科学培养,需要教师去研究。教师的培养理念需要充分发挥音乐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发现、解决、创新能力;需要教师自觉、理性的涉及课程目标和内容,灵活选择课程实施方式,掌握更多的音乐素养培养手段。

2.引导教师树立“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调动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要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改变过去在音乐教学中曾经存在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形式;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音乐知识和文化的广阔天地。要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自然,融入地方特色为主,采取围绕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主题内容。要选取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的音乐材料,使学生在富有自觉性和自主性的学习中感受音乐,逐渐培养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审美和情感内涵的能力。

结语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一个地方艺术文化的传承需要重视和保护,我的探索和实践是粗浅的,但是希望在这之间也能激起一些波澜。

论文作者:林秦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汲取地方艺术养分培育小学音乐核心素养论文_林秦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