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西西里:地中海中部世界的一页_罗杰论文

诺曼·西西里:地中海中部世界的一页_罗杰论文

诺曼西西里:中古地中海世界的一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诺曼论文,西西里论文,地中海论文,中古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说,维金时代的海盗冲击是一场直接肇始于北欧本土的原生型征服运动,尚带有明显的原始性、野蛮性的色彩,那么,11世纪中叶前后由其后裔发自第二故乡诺曼第的这又一轮攻势,则可称作次生型运动了,且已具有了封建的性质。无论对于英国还是南意大利、西西里,“诺曼征服”所激起的历史性影响,都是毋容轻视的。诺曼人天赋的勇武精神和文化适应性,同定居诺曼第百余年来所接受的法兰西成熟制度和文明的薰陶相拌和,始得在英国和南意、西西里的新环境中成功地孕育出两个繁荣昌明的封建王国,成为当时颇具效率和先进性的强盛王朝的楷模。

有关诺曼英国,资料丰沛,著述浩繁;而对南意诺曼西西里的历史,则论者寥寥,因而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理清脉络,深入探察。其实,不论从探究中古意大利史、地中海区域史,还是从国际关系史、经济文化史的角度,诺曼西西里都是难以回避、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她承纳并弘扬着地中海古代文明的精粹,以自己特有的实力和丰采,傲视群雄,独树一帜,给历史抹上了浓重绚丽的一笔。

创造这段历史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一位同时代的历史学家马拉特拉曾经这样描述过他的诺曼人同胞:“诺曼人是狡猾而爱挟嫌报复的人民,巧言令色和装腔作势,看来是他们与生俱有的秉赋。他们能不惜屈尊对人谄媚。除非受到法律条款的抑制,否则,他们会由着其天性和炽烈的情绪而恣意放纵。他们的公侯们老爱夸赞其民心的慷慨大度;人民遵守的生活准则是适度的或稍嫌过分的贪婪和挥霍。他们急于渴求财富和统治权力,鄙视已经拥有的一切,而希图获取所要求的一切。拥有优良的武器和马匹、奢侈的服饰,驱犬放鹰追逐游猎,都是诺曼人的喜好所在。然而在危难时刻,他们又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耐心,忍受每一次因气候造成的险恶之境,以及军旅生涯中的辛劳和节制。”[①a]

正是这样的一批极具个性的特点的人群,凭着他们的野性、意志力和机巧性,在南意大利这片分崩离析、群雄并立的逐鹿场上,折冲周旋,一展身手,建树起一个别开生面的西西里王国。

这伙冒险家从诺曼第辗转涉足南意,最早大约始于1016年。当时以朝圣者身份而来,充当雇佣兵为业,久居不归,并很快卷入了南意纷繁复杂的政治漩涡,周旋于拜占廷人、伦巴第人、阿拉伯人、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的诸种势力之间。随着羽翼渐丰,1029年,诺曼人在南意获得首块永久性居留地阿韦尔萨,此后吸引了更多的诺曼移民迁入。1042年,诺曼人奥特维尔家族建立了以梅尔菲为中心的政权。1053年,他们击败教皇,化敌为友。1059年,奥特维尔家族的罗伯特·圭斯卡德与罗马教廷正式缔盟,始称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爵。1091年,其弟罗杰一世率诺曼人部众经三十年苦战,征服西西里全岛;与此同时,罗伯特则在南意大陆部分持续推进,蚕食领地,最终逐出了阿拉伯、拜占廷势力。罗杰一世之子罗杰二世秉政时期,首次将南意大陆部分和西西里岛的诺曼人征服地统一起来,1130年正式创建了地跨墨西拿海峡的西西里王国诺曼王朝。在罗杰二世、威廉一世、威廉二世祖孙三代治下,诺曼西西里国势达于鼎盛。然而不久,即因一场王室联姻带来的王位继承纠纷,这个地中海诺曼人王国竟于顷刻之间易帜更张,沦入了神圣罗马帝国霍亨斯陶芬皇室之手。

从1130年立国,到1194年易手于德意志人,诺曼西西里存在仅逾六十载;若从11世纪初诺曼人始涉南意时算起,也不到一百多年。这在有过无数王朝兴衰沉浮的漫长历史篇章中,似乎也只是并不起眼的一小节插曲。然而,她在中世纪欧洲和地中海历史图卷里却仍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不失为一个内涵丰富的“华彩乐段”。

当然,同英国的“诺曼征服”相比,南意诺曼人的活动更其艰难曲折、旷日持久,表现为一渐进的过程。这是由于他们所遭遇的敌手和矛盾,远比诺曼第公爵威廉入侵英国时迎头相遇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要来得更多、更复杂;其次,作为中小贵族为首的散兵游勇,其征服活动初始便缺乏有力的官方背景与合法身份,似乎更具有民间的色彩,没有高屋建瓴的强劲气势和哈斯丁斯之类“一役定乾坤”式的打击,而依赖于游击方式的缓慢蚕食和推进。这恐怕正是诺曼人在南意征服活动的特点。

很明显,征服南意、西西里的诺曼人,早已不是如其祖辈那样的纯粹的蛮族,而带有着来自诺曼第的封建印记。他们不是以依旧崇信怪力神乱的异教徒面目,而是以虔诚基督徒的身份来同意大利和整个地中海文明世界打交道的,他们的经验和手法可说已相当圆熟、老到。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不仅富于冒险性、扩张性,擅长破坏既定的旧秩序,同时也是一个颇具朝气和治理才能、肯于汲取他人之长的民族。他们创建的西西里王国,是一个卓有成效、“高度中央集权化和具有良好行政管理的国家组织”。[①b]显然,这与诺曼人在行政和文化上抱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从地理环境来看,意大利半岛犹如一只刚劲有力的长统靴,深深地迈向地中海,西西里岛则形同靴尖前待踢的一只球,恰又横亘于地中海中央的咽喉部位,与北非海岸遥相对望。自古以来,西西里和南意一带就是地中海各民族和文化移动、交汇的场所,东移西去、南来北往的人群无不在此留下各自的历史遗痕。11、12世纪时,这里居住着希腊人、阿拉伯人、意大利人、犹太人,他们各有自己独具的文化传统和优长。西西里王国建立前后,诺曼人统治者在实施其统治意志和输入其文化影响的同时,并未强制推行同一化,而是允许各民族保持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尽量吸收和利用任何一种足以加强自己地位的有利因素。从罗杰一世起的历代当政者,特别是罗杰二世及其子孙威廉一世、威廉二世,其政策取向大致一脉相承,无出其右。西西里和地中海的开放性态势,使得他们的眼光和度量要远胜于西欧内陆那些局处一偶的促狭邦君们。

诺曼人沿袭和采纳了西西里阿拉伯人和希腊人的某些行之久远而卓具成效的行政官僚体制,诸如阿拉伯人的财政主管机构“地万”(Diwan)及其阿拉伯人、希腊人官员。[①c]阿拉伯人的土地分配与土地丈量制度,也都留存到了诺曼西西里时代,并成为其课税的基础。当时的国库叫“多哈纳”(Dohana),该词源自阿拉伯语。国库收入多来自从商港征服的关税和航运税。首席财政官负责拟定王室领地的佃农名册,保管土地簿册和关税纪录,并登记封地,料理海军和陆军的后勤服务。此外,多哈纳的负责官员还巡察各地,以听取对财政状况的申诉和审计地方官员的账目。[②c]罗杰二世本人极为重视财政制度的完善,在他看来,王朝的基础就在于一支强大的军队和一个有效率的国库收支系统。他认为,不会记帐理财的人,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西西里宫廷汇集了各色人材,王国军政官员和教会高级僧侣的出身背景各异。财政部门的两位最高级官员是英国人塞尔比·罗伯特和托马斯·布朗。锡腊库扎主教理查德·帕尔默是英国人,吉尔甘提主教甘泰尔为匈牙利人,众多宫廷文官是穆斯林或犹太人。曾在政治上权倾一时的舰队司令官安条克的乔治,则是希腊人。罗杰二世之孙威廉二世嗣位之初,曾得力于他的私人教师,巴勒莫大主教、英国人米尔的瓦尔特大力辅佐。[③c]

西西里颇具效率的国家管理体制得以有效运转,其实正是倚重于这些不同成份才俊之士的奇妙组合,以及他们的才智和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

立法方面诺曼人同样注重吸取他人之长。罗杰二世平定南意后曾于1140年颁布了法律大全《阿里亚诺条例》,作为治国之根本。这部重要法律的制定,即深受过罗马法的濡染,拜占廷查士丁尼法典为其提供了范本,它的不少章节皆取法于此。罗杰二世有关惩治谋反罪的刑事法律条文,也是直接来自拜占廷的。[④c]

在行政上,西西里实行中央集权,国王总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具有很强的统聚力。凡军国要务一般皆须经权力极大的议会[⑤c]审议。该机构源于诺曼第时代每年召开两次商讨大事的会议传统。出席者一般均为诺曼人资深贵族,嗣后,一些本地的意大利名门望族和教会主教也陆续加入,但普通民众代表则无权参加。议会分两个等级或两个院(bras):贵族院和教会院;继而又出现由一些自由城市代表组成的领地院。据说这种由诺曼人初创的议会制度日后在南意的影响尚颇久远。[⑥c]

在诺曼西西里中央政府中,舰队司令官(the great admiral)的职位,有着显要而特殊的意义。起初,其地位相当于首相,不仅指挥调度国家的海军,而且还掌管财政机构,尤其当安条克的乔治在任时,其权势更是炙手可热。迄1161年司令官巴里的马尤被杀后,舰队司令官的威权才有所弱化,对多哈纳的控制权乃转入宫内大臣之手,[⑦c]舰队司令官则专司海军事务。掌玺官成为政府的首脑。

在地方政府一级,由于西西里岛和南意的大陆部分在政治和种族历史背景方面原本存有差异,王国在两地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方式。没有试图将西西里的制度全盘照搬到大陆的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去,而依旧沿用了当地颇富伦巴第色彩的传统制度框架,同时也吸收了新的人材和设施,建构起坚实的地方政府体系。旧有的政治区域变成了新的行省政府的基础。起先行省政府的权力被委派给国王诸子,后来则移交给了卡拉布里亚、阿普利亚和卡普亚的主要将领或总管。[①d]诺曼国王将全国规划为若干个区域,派遣王室法官和总管去那里审理刑事案件,监管军役佃户;派遣宫内大臣主持高等民事审判,经营王室领地和维护王室的财务权力。除个别例外,地方行政管一般无权管辖刑事裁判。王室掌握着最高司令裁判权,以此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权力。王室新的法官和总管,是从南意那些最忠诚可靠的骑士和小贵族里擢选出来。唯其如此,才能避免地方大贵族势力尾大不掉,确保国王的最高权威与政令畅行。

就总体而论,诺曼西西里政府体制的根基还在于封建贵族。南意封建贵族的滋生,起自当地的封建化。

中世纪初期,南意在拜占廷控制下,长期保留着使用隶农、奴隶和自由佃农的大庄园,封建关系发展相当迟缓。及至阿拉伯人入侵,也未完全消除旧体制的影响。11世纪诺曼人对南意的征服,如同在英国那样,予原有社会基础以重大的冲击,大大加快了那里的封建化进程。诺曼人首领将所占土地连同依附其上的农民,按军功分封给自己的部属作为领地,由此而生成一个封建贵族阶层。据西西里诺曼王朝的《贵族名册》记载,当时的4223名贵族大都尚属骑士、男爵一类的中小贵族。[②d]同威廉入主后的英国一样,诺曼人在统治南意期间,似乎也未着意去培植一个易于滋惹事端的强大贵族集团,而是有力地保持了王权的主宰地位。罗杰一世和罗杰二世时期,特别在西西里岛的大部分地区,凭借征服之势建起了类似英国那样的广大的王室领地,大规模的王室领地在西西里国家经济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这样的经济基础自然也就保证了诺曼人政治上的集权化统治,树立了王权的威势。国王牢牢握有对地方的统治权,不容当地权贵插手。大贵族一旦图谋不轨,发动叛乱,便遭到无情镇压。诺曼人国王任用官员时吸纳了不少非贵族出身的外族人,除欲借重他们的行政才干和经验,恐怕也含有摒除本族大贵族势力盘根错节、结党谋逆的考虑。同样,西西里国王还反对地方城市独立,抑制任何有助于独立倾向的运动。地方行政官(strategoti或catepani)均由国王直接任命,南意城市没有出现城市公社和城市国家,应该说,与此不无关联。[③d]

诺曼人凭武力得天下,素重军事组织的建设。西西里王国高度集权的政权结构,使之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持一支颇具规模和实力的军队。反过来,拥有这支强有力的军队,又进一步保证了政权的稳固。诺曼西西里的军队,不仅在高级将领的人选上奉行唯才是举的原则,大力启用忠诚而富有才华的外族人,而且其广大官兵也都募自不同的民族集团,既有诺曼人,也有希腊人、阿拉伯人。这种军队构成的选择,似乎也是出于南意地区复杂政治态势和人口力量对比的现实背景。诺曼人擅长骑兵陆上作战,也十分重视利用堡垒、港口等战略设施,从而维护了自己的军事优势。

诺曼西西里的经济文化,也极具自己的特色。

无论风云变幻,西西里王国的经济活动总是保持着旺盛的活力。所有居民都必须毫不例外地向国家缴纳同样的人头税,无分种族、宗教之别,从而构成这个多元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西西里,各民族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西部居住着习于农耕的阿拉伯农民,一仍如旧地辛勤耕耘;而在岛的东部地区,大多数希腊—罗马裔的居民则致力于他们世代所长的海上贸易和其他商业活动。诺曼西西里王国政府历来鼓励和保护商业,居民享有完全的贸易自由。西西里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开展对外贸易,它控扼着东西地中海之间狭窄水道上的各条通路,政府可向行经的所有商舶课征通行税。王国首都巴勒莫位于纵横商路的轴心,商贾云集,市廛稠密,为当时地中海上首屈一指的国际贸易港口。西西里国王由此征收的贸易通行税,以及从诸如丝绸一类王家垄断商品中牟取的利润,都十分可观。据说仅由巴勒莫一地获取的收入,即超过英王从其全国的所得,[①e]可谓富甲欧洲。巴勒莫的人口在12世纪已达约50万人,[②e]堪为中世纪欧洲的一大都市。而巴勒莫的繁荣,又促动了诺曼西西里国内其他商港的活跃,如墨西拿、阿马尔菲、那不勒斯及萨莱诺等等。锚泊于此间的众多商船,连结着地中海各地的名埠大港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威尼斯、比萨、热那亚、加的斯、马赛、休达……。

为了适应商业活动之需,诺曼西西里王国也参与铸造了金质货币,后来流通欧洲各国的金币杜卡特(ducats),最早是由罗杰二世在南意阿普利亚境内发行的。[③e]阿普利亚特拉尼城最先通行的海商法,被视为早期的国际公法,在当时地中海世界的商贸活动中有过广泛的影响。贸易活动理所当然地成为诺曼西西里国家的生命线。因而,保证和扩展这种商业权益,实际上也构成了西西里的地中海军事外交政策的核心。

此外,西西里本地的采掘业和制造业同样颇具光彩,值得一提。象开采铁矿、硫黄砂、煮盐、陶器、玻璃、金银器制作,均素负盛名。其手工业产品质地优良,技艺高超。国家直接参与了生产活动的组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可满足本地各阶层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也为对外贸易提供了丰沛的出口货源。

诺曼西西里的地位,还体现于她在国际经济交流中的作用。1147年罗杰二世远征拜占廷属地巴尔干时曾掠得大批丝织工匠,以此在巴勒莫创设了西欧最早的丝织行业,一度使西西里成为西欧丝绸业生产、贸易和传播的中心。

如同在经济交往中获益匪浅,诺曼西西里突出的地域优势也给她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归根结蒂,“诺曼西西里的文明,无论物质的或精神的,都是地中海世界各种文化的混合物。”[④e]

罗杰二世倡导各种文化自由杂处,抱有一种中世纪难得的宗教平等与宽容襟怀。在诺曼西西里境内,犹太会堂和伊斯兰清真寺共存,东正教堂与罗马天主教堂并立,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依然得以保持各自的宗教信仰。宗教宽容无疑同当地浓烈的商业氛围有关,因为商业行为更重视平等交往,赢取利润,毋须太多的意识形态约束,天然地反对宗教偏见所起的阻碍作用。穆斯林尽管在政治上处于被征服地位,但一般仍被允许在清真寺里自由地从事礼拜。东正教的祭拜礼仪按希腊教会的规范得到严格遵行。罗杰二世本人幼年时在其母影响下,遵奉的也是东正教圣巴西勒修会的宗教礼仪,而非天主教本笃修会的。[⑤e]随着教区管辖权的转移,此间希腊教士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了罗马教廷的最高权威,[⑥e]实际上则直接受治于作为教皇使节的西西里国王。

王国在语言文字方面也呈多元化,境内通行几种语言。除了卡拉布里亚以外的南意大陆部分,通常使用一种意大利语方言。西西里岛上,有说阿拉伯语的穆斯林聚居区和几处犹太人聚居区,但大多数人操希腊语。宫廷使用诺曼第法语,此外还有一个说法语或意语的、来自大陆的官员和移民群体。法律和教会以拉丁文、希腊文和阿拉伯文发布。[①f]阿拉伯语和希腊语仍分别是遵奉古兰经律法的穆斯林法庭和拜占廷希腊法庭使用的正式语言。罗杰二世本人在文化教育方面接受的拜占廷影响,绝不亚于前述的宗教方面,“他受的教育看来掌握在希腊人手中,而不是拉丁教士方面,虽然宫廷语言是法语,但他的亲笔签名和手迹总是用的希腊文。”[②f]加之采用希腊式加冕典仪服饰,更凸现了罗杰二世的拜占廷文化情结。他的儿子威廉一世也曾亲自学习过希腊文。12、13世纪之交的西班牙穆斯林学者伊本·朱拜尔,在他的游记中曾记述诺曼西西里国王威廉二世雅好阿拉伯文化,能够阅读和书写阿拉伯文;其生活的奢靡华贵、言谈举止都酷似一位穆斯林君主;他宠幸穆斯林宦官姬妾,任用了不少穆斯林高级官吏。首都巴勒莫的很多基督徒,也追慕阿拉伯风习,从仪容服装到操用阿拉伯语,俱有表现。当时阿拉伯文字、图案甚至伊斯兰教历的日期,都铸印在西西里的金币上。[③f]一些阿拉伯语汇(特别在农业方面的)仍孑遗在流行至今的西西里方言中,这要归功于阿拉伯人此前已将橘子、桑树、甘蔗、棉花、椰枣引种到了西西里。阿拉伯文地名即使在现今的巴勒莫尚依稀可辨。[④f]

正象不同语言的并存,形形色色的文化因素在诺曼西西里被成功地糅合在一起,艺术上尤呈纷繁绚丽、多姿多彩。在建筑方面,诺曼人曾以擅于筑堡而称著。选择高地构筑围墙堡垒,简易而有效,这就逐渐形成了南意不少诺曼第式城堡的雏型。属于这种建筑风格的,还有巴里的圣尼古拉斯教堂等。长方形剖面的传统罗马巴西利卡式的教堂建筑,在南意仍颇普遍,诺曼西西里时代被视作一种典范,但却融入了部分其他优秀的文化因素。阿普利亚地区特拉尼、特罗亚和拉伏洛诸城所铸的大型城门,被认为是受了来自拜占廷的青铜浮雕艺术家创作灵感的启示。闻名于世的阿拉伯室内装饰和拜占廷镶嵌艺术的专家,在西西里随处留有他们的创造痕迹。罗杰二世曾按阿拉伯风格建成的巨大宫殿,即带有凉爽的宫室,铺砌着整齐素雅的米色大理石,装饰着缀金的绿树和蓝孔雀镶嵌图案。罗杰二世所建的巴勒莫王宫礼拜堂、切法卢大教堂以及建于威廉二世时代的蒙雷阿勒大教堂,更是放射出罗马、诺曼、拜占廷和阿拉伯建筑艺术精华和谐统一的光彩。尽管它们的基本构架仿自罗马巴西利卡式,但其唱诗班的席位的设计风格、承载于纤长圆柱之上的尖形拱门、色彩鲜明的大理石装饰以及路面、墙面的镶嵌图案,却无不传递着新颖奇妙的创作观念,[⑤f]体现了当时艺术风格趋尚混合、流变纷呈的风貌。从那个时代以来历经世纪风雨而留存至今的如许建筑杰作,不啻是给诺曼西西里的文化交融提供的最生动翔实的物证。

尤堪称道的是,罗杰二世及其后诸王对文化教育的大加扶掖,有力地推动了繁盛的学术文化交流,诺曼西西里也因此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东西方文化的汇合点。罗杰二世时代,以拥有欧洲最早的萨莱诺医学学校等一批学术教育机构而著称的南意地区,学术文化相当活跃。在他的宫廷里人材荟萃,聚集着不少当时优秀的阿拉伯、犹太、希腊和西欧的知名学者。经过他们积极的译介传输,许多古代经典著述得以流布后世。柏拉图对话录和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的一些著作译本,就是经由西西里传往西欧的。1160年后的一个时期里,巴勒莫是希腊文的一个翻译中心,西西里王国很自然地成为当时“将学问传入西欧的一个渠道”。宫廷权贵中不乏潜心研习学问的饱学之士。舰队司令官犹金尼乌斯作过数学和天文学研究,还直接从希腊文将托勒密的《光学》一书译成了拉丁文。卡塔尼亚副主祭亨利·亚里斯提卜实地勘察过维苏威火山的喷发。蜚声遐迩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伊德里斯,曾效命于罗杰二世,在西西里度过其后半生。他的不朽之作《地理纲要》,就是献给这位诺曼人国王并以《罗杰之书》的名义而传世。曾将欧几里得《几何学原理》的阿拉伯文本译成拉丁文的英国学者巴斯的阿德拉德,也访问过西西里,并分享其学术成果。

西西里辉煌的多元文化倾向,其实一直持续到13世纪霍亨斯陶芬王朝的腓特烈二世和曼弗雷德在位时期。只是在此之后,拜占廷的希腊文化因素和阿拉伯因素才渐趋消褪,“西西里走上了同意大利完全融合的道路”。[①g]

不过,对于诺曼西西里时期的文化平等和宽容政策,特别是同穆斯林的关系,似还应有一种冷静的估价。西西里阿拉伯人与基督徒的相处是否始终如人们津津乐道的那样亲密谐调?有人指出,当时伊本·朱拜尔的记载也许太注重于宫廷这个范围极小的封闭环境,而忽略了社会上广大下层民众中穆斯林居民的不幸遭遇,诸如遭受驱赶、屠杀、清真寺被毁,等等。[②g]而且,似乎也存在一些城市的穆斯林知识阶层大批迁逃到北非和埃及的事例。[③g]客观地说,恐怕也确有其事。没有穆斯林的人员外迁,或弃教改宗,阿拉伯因素后来在西西里的消失自也无从解释。但这或许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对穆斯林的迫害,恰恰是由于他们受到诺曼人国王的过分宠信,而招致骑士们的忌恨。“宫廷内的疑忌往往与保留阿拉伯人官职、朝臣和侍女有关”。[④g]所以,迫害似乎主要不是来自王室的意志,而大抵为中下层的偏见所致。

西西里的文化称盛于一时,应该说,并非偶然,而是导源于一系列的历史条件:

首先,得益于诺曼人国家建立后一度出现的稳定的和平环境。而这正是自中世纪初期以来南意所未曾有过的社会政治条件。社会安定,才能利于文化的生长。

其次,南意、西西里自古即有优越的文化基础。这块土地曾饱经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浸润;进入中世纪后,又汇入了拜占廷东正教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和拉丁天主教文明的涓涓支流。肥田沃土,积淀丰厚,加之贤能毕集,人材济济,这就给诺曼西西里的文化兴盛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客观前提。

再者,诺曼人由野蛮步入文明的门槛不过百来年,本身虽不具备积存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传统,主观上却绝少对外排拒性和偏狭性。他们十分善于兼收并蓄,充分利用别人现成的文化遗产,取其所长,力加弘扬,而且还通过其自身的介入,将诺曼第的法国式影响输进了南意。文化上的这种务实态度,使他们能够区别于那些一味摧残文明的地道的野蛮征服者,从而扮演了一个文化维护者和创建者的历史角色。诺曼人不是单纯凭恃武力,而是运用精明的统治艺术,才在南意具有不同民族背景的人们和不同的文化因素之间巧妙地掌握着平衡的。

从国际关系格局的角度来看,诺曼西西里的崛起,无论对意大利半岛还是对地中海世界各国的政治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扰动。

诺曼人把南意大陆部分和西西里岛捏合为一体,纳于其治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过去因教廷、伦巴第人、拜占廷人和阿拉伯人诸种势力长期纷争而引起的紊乱,在意大利南部营造了一个局部的相对平稳的政治环境,这同当时呈现分裂之状的意大利北部适成鲜明的对照。于是,在南意各地,以往相互仇视的民族开始息战言和,敌对的港口又恢复了正常的货物流通,人民多少得以休养生息,这显然与本地居民长期来渴求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繁荣的愿望是一致的。

削除割据,统一南意,虽说诺曼人给自己多年来的征服活动画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赢得了一份不薄的产业,但另一方面却也因此而招引来颇多竞争者的觊觎,谁都欲图攫夺南意这块膏腴之地,结果又惹出新的不绝的争斗。如果说,诺曼人早先曾为抢夺地盘而主动参与混战的话,那么,他们此刻倒确是为了维护既得江山而被迫应付外来挑战了。但无论主动进征,抑或被动应战,终不免使意大利半岛这方多事之土重罹兵燹之祸。

由于意大利半岛的客观政治态势,及西西里统治者与罗马教皇和北方的德意志皇帝之间存有的那种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诺曼人既无意也无力充当统一全意大利的力量,反而身不由己地陷进了该半岛由来已久的政治军事冲突的泥淖。在这个意义上,又似乎可以说,诺曼西西里的存在和参与,毕竟又助长了整个意大利分裂状态的凝固化。诺曼王朝,及其后续者德意志的霍亨斯陶芬王朝、法国的安茹王朝和西班牙的阿拉贡王朝的统治,事实上迟滞并推延了南意同半岛北部、中部的统一进程。

“教皇可以羞辱西方的皇帝,却不能把诺曼人赶出意大利,”[①h]诺曼人无论如何已成为意大利政治生活里绝对不可忽视的一支现实力量,而且其影响极大。比之远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德意志皇帝时断时续的干涉,诺曼人却能自南意就近控制罗马的政局。11、12世纪时期罗马教廷内部屡现裂痕,多次产生过受外部势力扶持的敌对教皇。诺曼人介入其间,使教廷局势更加复杂化。他们从自身需求出发,借教廷分裂之势推波助澜,依据不同教皇的态度,或笼络或打击,迫其按着自己的价码作出一次又一次承诺。结果,教廷所极力奉行的权力平衡政策则不时被击败,教廷分裂的态势也进一步加剧。

对屡侵意大利、醉心于同教皇争权夺利的德意志皇帝们来说,南意诺曼人势力的崛起,无异于半途平添了一只拦路虎。1084年德皇亨利四世攻陷罗马,教皇格雷戈里七世遁避圣安杰洛城堡。若非诺曼首领罗伯特·查斯卡德及时由巴尔干回师相救,逐走德皇,这幕政教之争历史剧的终局殊难逆料,意大利半岛力量对比的天平尚不知倾向何方呢!12世纪30年代诺曼西西里王国正式创立以后,其势炽盛,损及列强利益。德皇先是出兵干涉,武力打压不成,后遂改以和亲。至12世纪末,始利用亨利六世和西西里法定继承人康斯坦公主的联姻关系,最终吞并与排除了这个麻烦的诺曼人敌手。总体上说,南意诺曼人的存在,对于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皇帝们梦寐以求的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的野心,仍不失为一道不易逾越的重大障碍,同时也正缘于此,德意志人插足南意的计划,被一定程度地延迟了。

有人认为,11世纪末诺曼人征服西西里和对穆斯林发动的战争,推动了以讨伐异教徒相标榜的十字军运动兴起,或至少使之在时间上提前了。应该说,这种看法在一定范围内或有其合理性。在诺曼人立国之前,当其尚需大力拓展领地和权势之时,确曾打过诸如秉承教皇懿旨和对异教徒进行圣战的幌子,甚至也还有博希蒙德投身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举。然而一旦时局和处境有变,特别在其建立王国之后,诺曼人却并不在乎同十字军的目标和行动是否保持一致了,他们更注重此刻自身的实际利益和需要。譬如,罗杰二世唯恐损及其既得商业权益,坚持不愿卷入十字军。[①i]诺曼人的主要旨趣和终极目标其实不在于地中海东岸的圣地,他们更汲汲于多年来征服拜占廷的梦想。因而,当着最初几批西欧十字军尚戮力于同穆斯林作战,未敢公开与拜占廷对抗时,诺曼西西里早已抛开意识形态的薄纱,将兵锋指向了同宗上帝的拜占廷基督教兄弟,1147年和1185年的战争,不啻是给日后攻占君士坦丁堡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一种示范。

诺曼人尽管四面树敌,采取全方位的攻击态势,但主要矛头所向却始终是针对拜占廷这个老大帝国的。他们在11世纪下半叶将南意的拜占廷势力逐出,随后又向其本土发动过多次军事远征,这不仅从根本上动摇了拜占廷长期来在东地中海地区一直保持的霸王地位,而且还直接引发了帝国中枢的政治危机。1081年的进攻,成为亚历克修斯一世更替尼斯福鲁斯三世统治的契机,催生出了科穆宁王朝。时隔百年后的1185年的攻势,更是触发了君士坦丁堡的暴乱,科穆宁王朝末帝被杀,致使帝国又蹈入新一轮的改朝换代。拜占廷长达数世纪的衰落的起始,常被归结为1071年来自东、西两个方向的两起灾难性事件:巴里的陷落和曼齐克特惨败。这里,诺曼人攻陷南意巴里城所产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正是他们参与启动并加速着帝国的这一衰败过程。

诺曼西西里的崛起,使地中海权力趋于多极化,国际战略格局重组。原先居统治地位的阿拉伯人和拜占廷人遭到排挤,霸权旁落,诺曼西西里同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取而代之,并称为当时新兴的四大海上强国,一度瓜分了地中海的商业权益。以往史实多瞩目于北意三个商业共和国的作用,其实南意的诺曼西西里也曾地位显赫,称雄一时,有过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是不应被忽略的。

处于地中海中央的西西里,不论从历史的时间尺度还是空间范围,都堪称是个绝好的汇合点。不仅洋洋洒洒汇聚了西方文化,而且羁留了不少匆匆过客,这些不同族源的人群在此定居、交融,给当地居民的人文背景涂抹上斑驳陆离的色调,以致西西里亦素有“民族熔炉”之称。诺曼人虽则人数不多,“与其说是移民,不如说是统治者”,[②i]但毕竟存留遗痕。他们的到来,也给近代西西里居民的形成注入了一份新鲜血液。[③i]

诺曼西西里以武力征服起家,在繁复交错的政教之争和国际冲突中发展;她承前启后,连结东西,构成了意大利和地中海历史长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中古维金人扩张拓殖运动向南欧地区的延伸,作为在意大利再度创立一个异族王国的尝试,以及辟建一个著称于史的经济文化黄金时代,诺曼西西里无疑有其独具的历史魅力。

注释:

①a Edward Gibbon,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NY.Vol,Ⅲ,PP.353~354。

①b H.G.Koenigsberger,Medieval Europe (400~1500),Essex1987,PP.158。

①c

②c 参阅E.M.Jamison,C.M.Ady,K.D.Vernon & C.S.Terry,Italy Medieval and Modern A History,Oxford 1917,PP.104,PP.108。

③c 参阅C.W.Previte-Orton,The Shorter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Cambridge 1962,Vol.Ⅰ,PP.516。

④c 参阅E.M.Jamison ect.,op.cit.,PP.107。

⑤c 此处有时作Curia,亦可译作元老院。有时又作Curia Regis,据此译为国王的御前委员会或封建领主大会,似更贴切。

⑥c 参阅卡尔洛·博塔:《意大利史》第2卷;参阅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中译本,红旗出版社1992年版,第56页,第246~247页。

⑦c 参阅E.M.Jamison etc.,op.cit.,PP.108~109。

①d E.M.Jamison ect.,op.cit.,PP.109~110。

②d P.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五至十五世纪)》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29页。

③d 参阅E.M.Jamison etc.,op.cit.,PP.110。

①e 参阅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下册,第20页。

②e 前引P.布瓦松纳书,第206页。

③e 参阅前引P.布瓦松纳书,第169页注①。

④e 前引汤普逊书,下册,第21页。

⑤e 参阅E.M.Jamison ect.,op.cit.,PP.105。

⑥e Steven Runciman,The Sicilian Vesper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PP.9。

①f Steven Runciman,The Sicilian Vesper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PP.9。

②f E.M.Jamison ect.,op.cit.,PP.107。

③f 参阅赛义德·菲亚兹·马茂德:《伊斯兰教简史》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16~217页。

④f 伯纳·路易:《历史上的阿拉伯人》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33页。

⑤f 参阅E.M.Jamison etc.,op.cit.,PP.111~112。

①g E.M.Jamison etc.,op.cit.,PP.115。

②g ④g 参阅Norman Daniel,Arabs and Medieval Europe,London,1975,PP.147~149,PP.150。

③g 参阅前引伯纳·路易书,第133页。

①h Donald Matthew,Atlas of Medieval Europe,NY.1983,PP.97。

①i 参阅前引汤普逊书,下册,第21页。

②i 布赖恩·布洛伊特:《马耳他简史》中译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0页。

③i 参阅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1985,Vol.24,PP.779。

标签:;  ;  ;  ;  ;  ;  ;  ;  

诺曼·西西里:地中海中部世界的一页_罗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