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免疫对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初步研究论文_齐艳哲

预防免疫对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初步研究论文_齐艳哲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二校区医院 150000

摘要:为了探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父婴传播方法,主要选取了30个孕妇丈夫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丈夫的血清呈现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形式,而孕妇则不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在受孕之前注入乙肝疫苗,使疫苗免疫至抗-HBs(+)之后再进行妊娠。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自怀孕20周的时候每隔四周就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到产前。实验主要采用的是对照的方式来进行,可以选取入院的没有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夫妇为参照对象。实验结果显示,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剂的新生婴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几率要远远小于对照组,且免疫力也相对较强。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在孕前和孕期都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预防免疫

对于婴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形式来说,其感染的途径是多样的。其中包括在宫内传染,出生之后感染等等。为了防止乙肝病毒在宫内感染,需要在孕前接种一定数量的乙肝疫苗。可见,在新生儿出生之前就需要对孕妇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如果这一工作没有做到位,就会使得新生儿成为永久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尽量避免宫内乙肝病毒的传播是防止乙肝病毒感染的重中之重。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的方式有很多,一是母婴传播,一是父婴传播。从医学研究方面讲,母婴传播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而父婴传播的研究则需要加强。本文主要对父婴传播的方式上来进行深入介绍,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医学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产科的30个孕妇。这些孕妇的主要特点是丈夫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而孕妇本身没有任何类型肝炎的病毒。被称为观察组。他们在受孕之前接种了防治乙肝病毒的疫苗,使得自身免疫力得到提升之后,在妊娠之后每隔一个月左右需要注射HBIG2001U一直到分娩。另外还需要选取情况相同但是没有接受过任何乙肝病毒疫苗的孕妇和其丈夫作为对照组来进行实验。待新生儿出生之后,对其免疫力以及感染乙肝病毒的状态来进行检测,并且得出相应的结论。

1.2试验方法

1.2.1试剂来源。对于试剂来说,由于实验的现实意义较大,而且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因此,需要到中山大学的诊断中心或者是一些知名的实验室中获取套式聚合酶链反应试剂。

1.2.2标本处理。进行此次实验之前,需要严格按照试剂实验的基本要求来进行操作,主要的步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1)首先,需要取适量的脐血,通常情况下都是婴儿和父亲的血各2mL,另外,分离血清之后,需要采取40微升血清,其中还有K和SDS的裂缝液。需要在加到水中,煮沸10分钟之后再进行观察。

(2)扩增方法:需要取以上标本中的2μL的上清液作为实验对象,同时要获取一定数量的蒸馏水以及乙肝病毒阳性模板,加入到乙肝病毒特意引物中,然后和聚合酶的混合溶液相融合。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数次循环。

(3)结果判定:采用实验中的扩增产物,同时加入琼脂糖采取电泳的方式来进行检测,在此过程中,用紫外线透射仪来对结果进行观察,将结果进行对照,如果出现了黄色的光带,则性质属于阳性,如果没有任何特殊的状态则是阴性。这一结果只能作为一种依据,需要在以后的试验中对这一结果进行仔细的检测,确保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之后才可以进行具体的推广和应用。

1.3统计学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一试验中采用统计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进行处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主要是分别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两组婴儿进行的乙肝病毒传播的结果以及免疫力等进行对照。

结果

2.1从新生儿的脐血检测情况来看,观察组的乙肝病毒的免疫力概率为60%,远远高于对照组。

2.2而且,观察组的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16%,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可见进行乙肝免疫疫苗的肌注有其必要性。

2.3不良反应。对于不良反应而言,任何一个医学的实验都是需要加强重视的。即使实验再成功,在实验的过程中或者是在以后的应用中出现了一定的不良反应也是不可行的。但是在本实验中,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都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的现象产生。

讨论

3.1乙肝病毒父婴垂直传播。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来说,可以分为母婴垂直传播和父婴垂直传播两种。其中医学界对于母婴传播的报道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对于父婴传播的方式也应该得到进一步地拓展。讨论父婴传播的方式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对婴儿的乙肝病毒的传播和携带进行深入了解和检测。发现,宫内出现乙肝病毒的传播会阻碍乙肝病毒的预防工作。可以通过分子杂交的方法来对精子的乙肝病毒传播进行探讨,进而找到父婴传播的重要途径。同时,对照组的病毒传播率较大,观察组的传播率相对较小。而且对于乙肝病毒的预防和免疫效果,对照组也不如观察组。但是在整个试验中,只是选择了30名孕妇作为实验的对象,其数量较少,说服力不强。只是从根本上体现出了免疫疫苗的接种对于乙肝病毒传播的重要作用。要想在今后的乙肝研究领域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需要大范围的进行实验和实践。这样才能使得实验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3.2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免疫预防。从以上试验中可以看出,父婴传播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的传播产生的。因此,要想减少乙肝病毒传播需要在受孕之前就进行疫苗的接种。实验证明,在怀孕之前对孕妇进行疫苗的肌注,如果效果明显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婴儿乙肝病毒的传播和携带,更能够避免父婴传播。

但是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虽然在受精的过程中,没有病毒的感染,但是夫妇需要进行密切接触,或者是孕期的受孕情况都会使得新生儿有被感染的危险。为了避免或者是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孕妇要在妊娠的20周之内,每隔四周就进行一次乙肝疫苗的接种。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父婴传播的几率,同时也是对孕妇进行保护,避免出现母婴的直接传播。从试验中可以看出,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效果是根据孕妇或者是丈夫的身体特征而定的,因此,不同的孕妇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药物成分的数量注射要合适,不能一成不变。

3.3父婴传播免疫效果的观察。除了这一试验之外,Ayoda也对72例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接种乙肝病毒疫苗后发现59%的新生儿出生时抗-HBs(+),胎儿宫内成功获得了免疫。孕妇自孕20周起,胎盘有主动从母体转输IGG型抗体给胎儿的功能。本研究选择孕前接种HBVac至抗-HBs(+)再妊娠,然后自孕20周起每4周肌注HBIG2001U至分娩前,发现成功地使部分胎儿获得对HBV的免疫力,减少出生前HBV的宫内父婴传播。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使用HB-Vac和HBIG无不良反应,其费用不高,可为广大家庭接受。由于条件所限,我们选择了父方血清HBVDNA(+)的P-FT极高危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提示对于母方乙肝两对半全阴性而父方有HBV感染依据的病例,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均应对夫妇双方加强宣教,使其对HBV的传播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的配合医生运用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预防孕妇及子代免受父方HBV感染。P-FT还包括新生儿出生后的水平传播,有关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的处理问题尚在进一步探索之中。尤其是对男方有“乙肝家族史”的特殊家庭,更为重要。这样可及时发现男方的病情程度,及时对女方采取孕前及孕期的预防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1]练云,陆晓梅,崔琰.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及预防免疫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9)

[2]张明辉.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J].天津医药.2006(01)

[3]李穗湘.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重组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父婴传播控制的临床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06)

论文作者:齐艳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预防免疫对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初步研究论文_齐艳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