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竹条一小 441000
一、情境引入,走进生活
师:同学们,你们周末去哪里玩了?
生1:我去了沃尔玛。
生2:我去了古隆中。
师:你们的周末生活真精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小丽星期天都去过什么地方、遇到了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首先,她进了一家早餐店,现在请同学们帮小丽解决在早餐店遇到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一块蛋糕,3元;一盒牛奶,8元。小丽有9元钱,够吗?
设计意图: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用9元钱买一块蛋糕和一盒牛奶钱够不够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刚才我们已经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整数加减法的数学问题,我们也可以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小数之中,也就是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融入生活
1.出示学习目标。
2.解读题意。
师:从早餐店出来,小丽去了文具店,又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出示情境图)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笔袋,还想再买1个笔记本和1支绿铅笔,她的钱够吗?(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2)上面这些信息中哪些信息能帮助小丽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中选择有效的数学信息,为学生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3.分析与解答(小组合作时间)。
师:那到底够不够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也可以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本子上)。
预设一:先算出剩下多少钱,再算出笔记本和绿铅笔的钱数,最后进行比较。
10-6.8=3.2(元),2.5+0.6=3.1(元),3.1<3.2,小丽的钱够了。
预设二:先算出剩下多少钱,再用剩下的钱减去笔记本,最后和绿铅笔的单价相比较。
10-6.8=3.2(元),3.2-2.5=0.7(元),0.7>0.6,所以钱够了。
预设三:先算出三种文具的钱,然后与10元钱比较。
6.8+2.5+0.6=9.9(元),9.9<10,小丽的钱够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看、想、说等形式,以及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尽量让学生主动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体会到不同策略的思考方式。另外,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指导,让其他同学都能读懂其中的解题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
4.回顾反思。比较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几种方法得出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了什么?(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检验。)你喜欢哪一种?
5.及时反馈。师(出示问题):如果把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铅笔,钱够吗?请用你喜欢的方法和同桌讨论。
预设一:10-6.8=3.2(元),2.5+1.2=3.7(元),3.7>3.2(先算出买笔袋剩下的钱,再把笔记本和黄色铅笔相加,最后进行比较),所以钱不够。
预设二:10-6.8=3.2(元),3.2-2.5=0.7(元),0.7<1.2(先算出买笔袋剩下的钱,用剩下的钱买笔记本,最后用0.7元和带橡皮铅笔的钱比较),所以不够。
预设三:6.8+2.5+1.2=10.5(元),10.5>10(先算出买三种文具的总钱数,然后用10.5元和小丽的10元钱比较),所以钱不够。
师:对于这一题,你觉得用哪种方法比较简单呢?(第二种,可以直接联系上题得出结论,不用再计算,直接作比较。)
设计意图:上面的练习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对学过的知识及时加以回顾反馈,进一步认识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且这几种方法可以相互检验。同时,鼓励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小组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趣味拓展, 回归生活
1.帮帮小丽。从文具店出来小丽发现了一顶帽子,她能摘下这顶帽子吗?
出示课件(图意: 帽子的高度1.8米,凳子高度0.4米,小朋友身高1.3米)。
师:谁能读懂这幅图的意思?请上台讲解一下吧。
生1: 1.50+0.40=1.90 (m),因为1.90>1.80,所以能摘下这顶帽子。
生2: 1.80-0.40=1.40 (m),因为1.40<1.50,所以能摘下这顶帽子。
生3: 1.80-1.50=0.30 (m),因为0.30<0.40,所以能摘下这顶帽子。
设计意图:主要是想体现学生学习的知识是现实的,是有意义的,是服务于生活的,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布置作业:完成教材98页第4题。
四、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论文作者:宋凤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7
标签:的钱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小丽论文; 铅笔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加减法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