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漆树坝铜(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浅析论文_刘超

摘要:青木川漆树坝铜(金)矿床赋存于中上元古界碧口岩群中岩性段中的一套中基性海相火山岩。碧口岩群是“勉略宁三角区”分布最为广泛的一套浅变质海相火山沉积岩系,属于岛弧火山沉积岩建造,各地质体之间均为构造带接触。碧口岩群是区内最重要的铜、金矿的矿源层,铜金矿体大多沿断裂构造带发育。

关键词:碧口岩群;铜、金矿体;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标志

1、地质特征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可可西里-巴颜喀拉中生代造山带、摩天岭地块、碧口构造楔中[2]。

2.1地层

区域地层以燕子砭—金山寺断裂为界,断裂带以南出露地层以震旦系、寒武系、志留系一套浅变质正常沉积岩为主体,局部地段见以陆相喷发为主的火山岩;断裂带以北出露地层以中上古界碧口岩群的一套浅变质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岩为主体,测区西部王家河一带出露有少量具浊积相沉积特征的砂砾层[5]。

其中中上元古界碧口岩群中岩性段为工作区内主要赋矿层位。在此对该地层情况作以简单介绍。

中上元古界碧口岩群[1]

燕子砭—金山寺断裂带以北出露的碧口岩群浅变质火山喷发—沉积岩系,是区域地层的主体,占测区总面积的80%左右。按该群岩性组合特征、上下叠置关系、构造变形特征等,将该群岩性分为上、中、下三个岩性段。其中中岩性段:分布在测区中南部和北部,是构成青木川—玉泉坝—潘家坝复式向形构造两翼的主体。区域上岩性组合仍有一定差异,除局部夹有含铁硅质岩、大理岩薄层外,东部燕子砭以北有部分玄武质岩石产出。关口垭、八海河等地有晋宁期闪长岩侵位其中。该岩性段总体上是一套以火山碎屑岩为主体的火山喷发—沉积建造,主要岩性以细粒层状凝灰岩为主,局部夹粗粒晶屑凝灰岩。

1.2构造

区内褶皱、断裂及节理十分发育,主要有:青木川-玉泉坝-潘家坝复式向形构造、燕子砭-金山寺复合大断裂、龙池山-茅咀上-潘家坝脆韧性剪切带、高家院子-麻地沟-潘家坝-清河坎脆韧性剪切带、青木川-玉泉坝-关口垭断层、塔寺沟-龙池山断层。总体反映了主期构造的叠加改造及后期改造的改造特征。

区内地层分别经历了中—深构造层次的固态流变变形、中—上构造层次的挤压推覆-褶皱变形和上构造层次的脆性变形等多期变形作用,地层的面积构造系统经过各期次构造置换、叠加改造,新生面理广泛发育。地层总体呈现出“层状无序”的特点。

1.3构造

区域内岩浆岩出露较少,只有玟林坝单元(TF),出露在图幅的西北角,主体出露于图外,面积2.0km2,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

1.4化学特征

区内未开展系统的化探测量,此处主要对区内碧口群中、上岩性段各岩性进行的微量元素含量(详见表1)分析结果进行初步分析:火山碎屑岩组中各元素含量一般低于地壳克拉克值;中基性火山岩组元素高于克拉克值。且金、铜元素主要富集在中基性火山岩中的细碧岩、角斑岩、中基性凝灰岩。与矿区赋矿岩性相吻合。

表1 碧口群中、上岩性段微量元素含量表[5]

1.5矿体特征

区内共圈定铜、金矿体6条,均赋存于中上元古界碧口岩群中基性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形态呈透镜状或脉状。控制走向长度100-650m,矿体厚度1.87-5.20m,品位Cu0.78-1.65%,Au0.46-0.66g/t,铜金表现为伴生关系,产状350°-355°∠50°-53°[1]。

2、成矿规律

2.1物质来源

矿体的产出大多受火山沉积岩控制,矿体产状与火山沉积岩层产状一致,矿体与围岩岩性一致,矿石具层纹状、条带状等沉积构造残余及变余凝灰结构等火山沉积结构,矿体与围岩铜、金品位多呈过渡关系,可见碧口岩群是铜、金矿的主要矿源层。不排除后期岩浆活动、深大断裂等从碧口岩群之外的其他地质体中带来部分金矿成矿物质[4]。

2.2空间分布规律

从区内已知矿体特征分析,碧口岩群各岩石中,中基性火山碎屑岩中铜、金矿化最为发育,是最有利矿成矿的岩性,所以岩性对金矿化有明显的空间控制。

金矿的形成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相关。特别是断裂构造控制着铜、金矿(化)的空间分布,断裂活动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热能,形成构造热液甚至使岩石局部熔融,对铜、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有利。断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控制矿体的走向和展布。

2.3金矿成矿模式

区内铜、金矿成矿作用主要是岛弧环境下的火山喷发沉积作用,后期区域变质作用、岩浆活动、断裂褶皱构造等地质事件使铜、金矿体发生改造或再造。

大约在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受晋宁运动影响,在“勉略宁三角区”一带,南部洋块地体向北俯冲与陆块地体碰撞,伴随着地体拼合,上地幔、下地壳熔融混合,岛弧火山喷发,从深源带出铜、金等成矿物质,在海相环境中沉积,形成了碧口岩群火山岩系铜、金矿矿源层[3]。碧口岩群自晋宁期形成以来,先后经历了兴凯、加里东—华力西—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一系列构造运动[2],每一次构造运动都伴随着变质作用、岩浆活动、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地质事件的发生,每一种地质事件都不同程度的使先前形成的矿体、矿源层发生变质现象,有的是使先前形成的矿体遭到破坏或品位变富,有的是使先前形成的矿源层进一步发生金的活化、迁移、富集,进而形成铜、金矿体。(见图1)

图1 成矿模式简图

2.4金矿找矿标志

①含矿层位

前已叙及,除刘家坪铜矿外,本区的含铜、金矿产分布于碧口岩群二亚群中基性火山岩组及中酸性火山岩组中,前者尤为集中,而其它岩组中一般不见或仅见十分微弱的矿化。表明碧口岩群二亚群中基性火岩组为本区最重要的含矿层位。含矿岩系层位稳定,岩性控制特征明显。

②构造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区内已知的金矿床(点)多在区内几条大的脆韧性剪切带上或其附近,矿体多受断裂控制,表明区内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本区主期变形阶段关系密切。脆韧性剪切带为含矿层位中成矿物质的活化、运移、淀出提供了良好的物化条件和容矿场所,为成矿有利地段。而区内的铜矿化与本区早期构造变形关系密切;主期变形阶段的构造变形作用对矿体起到了破坏作用,使矿体被拉断、错位。

③后期热液活动对成矿作用的影响

区域变质作用在本区表现普遍,硅化、绿泥石花、绿帘石化、黄铁矿化等蚀变与矿产关系密切。

3、找矿前景

工作区内出露大量中基性火山且存在与之相关的脆韧性剪切带,为矿体的形成、运移、存储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区域中已发现铜、金矿床、点有:陕西省宁强县广平镇大茅坪铜矿、陕西省宁强县广平镇黑窝子金矿、陕西省宁强县金硐子一带铜矿、陕西省宁强县丁家山—李家湾一带金矿、陕西省宁强县鸡头山—小燕子沟一带金矿等。陈毓川等(2001)关于中国金矿床成矿区、带的划分原则和方案中,也将该区划为Ⅳ级金矿成矿区勉县—略阳—宁强金矿区,说明了该区具有较大的金矿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刘超、涂宏、张宏如等.陕西省宁强县青木川漆树坝铜(金)矿详查实施方案[R].2018.

[2]陕西省地调院.陕西省区域地质志[M].2013.

[3]姚书振、丁振举、周宗桂.碧口地块铜及多金属成矿构造环境与成矿系统[D].矿床地质.第21卷.2002.

[4]王鹏.“勉略宁三角区”碧口岩群地质特征及金成矿规律浅析[D].陕西地质.第31卷第2期.2013.

[5]刘涛、许寻会、胡希有等.陕西省宁强县青木川漆树坝铜(金)矿详查2016—2018年度工作总结[ R ].2018.

论文作者:刘超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青木川漆树坝铜(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浅析论文_刘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