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试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突破论文,试论论文,经济体制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要形成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一句话,“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

一、经济体制改革新突破必须遵循的原则

1.高举旗帜,立足国情的原则。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个理论是当代中国的伟大旗帜,是引导我们走向胜利的旗帜。改革是这个旗帜的重要特点和内容,只有高举这个旗帜,才能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理所当然,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邓小平理论这面伟大旗帜立论的现实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苦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的路线和政策,关键在于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基础。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用改革统揽各项工作的原则。实践证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是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的统一体。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要求得发展和稳定,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改革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改革没有新的突破也没有新的前途,要用改革来统揽各项工作。

3.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所有制的原则。国有经济为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和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近几年,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加大,采取的措施开始见到成效,但矛盾和困难不少。我们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认真总结改革试点的经验,继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务求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取得实效。

4.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经济体制要取得新的突破,要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进行,而且,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有新的突破。

5.解决深层次矛盾的原则。改革进行到今天,所要解决的矛盾都是一些“硬骨头”,都是深层次的矛盾。回避和后退都不是出路,只能鼓足干劲向前进,打攻坚战,着手解决这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深层次矛盾。

二、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应具体突破的方面

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问题,一定的经济体制是以一定的所有制结构为基础的。所有制结构改革是经济体制的深层次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很重要的方面是所有制改革的突破:一是调整所有制结构,实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平等竞争中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二是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新的有效实现形式,在深化改革中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实际上是指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公有制的本质与实现形式有联系也有区别。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由公有制的本质决定的,体现本质的要求;但同一种公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就更多。公有制性质是稳定的,实现形式则是相对活跃的,灵活多样的,它将随着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和发展变化。目前,我国公有制尤其是国有制的经济体制还存在缺陷,努力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建立适应市场要求、充满生机和活力又能得到必要制约的体制。同样,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同样可以利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社会主义企业也可利用股份制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和经济实现形式,不能把股份制改造和私有化等同起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在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依然需要利用股份公司、托拉斯、参与制等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利用它们的管理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从根本上说,股份公司等经济组织,作为社会化生产的组织形式,应当更适合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它应当是搞好国有企业的理想经济组织形式,也是理想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家和集体控投,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股份合作制经济,是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重要创造之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称之为“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

2.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要有新的突破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使其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进一步明确国有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直接融资,充实企业资本金。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建设好企业的领导班子,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要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安排下岗职工的生活,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广大职工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

在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要搞好各项配套改革。特别是要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培育市场体系方面要有新突破

近几年,我国各类要素市场的发育初具规模,但总的来说,仍然滞后,特别是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资金市场培育的关键是要形成市场决定资金价格即利率的机制。因此,要加快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换的步伐,调整利率结构,消除利率扭曲,在银行信贷业务中引入市场机制。培育资本市场还要拓展筹资的渠道,在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前提下,适当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进一步规范股票的发行和上市,发展完善证券市场,初步建立以市场利率为基础的可调控的利率体系。

劳动力市场培育的重点是,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机制和规则。劳动力价格即工资的形成体现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转换企业工资形成机制,逐步取消对工资总额的控制。在全国建立多层次职工介绍网络,进一步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监督。

4.农村改革要有新突破

在继续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按照产业化组织发展农业,是解决农村发展深层次问题的一个重要改革思路,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如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与农业比较利益低的矛盾,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与建立新体制的矛盾;农户分散经营与提高规模效益的矛盾。农村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就必须缓和与解决上述矛盾。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对解决这些矛盾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按照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原则,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衔接起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村的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起来,实行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多次增值,把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化水平。它对于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经营方式过渡、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都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要积极发展多种多样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5.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与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有新突破

要形成计划、财政、金融等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和制约的机制,建立以间接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第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中央银行的调控,形成有效运行的货币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外汇管理体制;第二,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形成和完善新的财政政策职能体系。在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对一些重要的社会发展项目,实行专项转移支储制度。建立和完善各种税收制度;第三,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主要用间接方式调控和管理全社会投资活动的新型体制。在生产经营领域,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要合理界定政府的投融资范围,改善政府对投资活动的引导和控制。建立和完善资本金制度,以间接融资为主,稳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府的经济职能要真正转变到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上来,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逐步转给企业、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把综合经济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

6.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有新突破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健全个人帐户,难点是解决社会保险基金严重不足的问题。目前,要在全国推行统一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把养老保险改革的重点放在建立和充实个人帐户上。医疗制度改革要扩大试点范围,坚持属地化原则,医疗保险不应再搞部门统筹。长期以来,企业该破产的没有破产,职工没有流动,日积月累的结构调整压力很大,相应对失业保险金的需求十分巨大,失业保险金显然不足,养老保险要从现收现支制向预筹积累制过渡,资金积累缺口必然很大。因此,要从体制转轨的现实出发,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多渠道解决。一是加快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逐步提高个人缴费比重,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二是针对过渡时期的特殊情况,从现有国有资产和土地出让收益中划出一块,补充养老和失业保险金的不足。

对于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不统一的问题,关键在于把目前集政府部门于一身的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业务经办、基金运营、监督检查等职能,按照政事分开、职责清晰的原则,分别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实行对社会保障基金和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

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大公有住房提租力度,推动住房出售,盘活住房存量资产。加快分配的货币化进程。取消福利分房,加快住房的商品化社会化,使住宅建设、建筑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标签:;  ;  ;  ;  ;  

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