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马戈庄小学 266724
计算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但学生往往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一出现问题,就简单地归结为马虎或不认真等原因,以至于屡次出现同样的计算错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应当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同时计算教学也担负着数学课程所承担的其他任务。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
一、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完成学习任务为主要目的
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实际,创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想多动中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很多家长反映: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数学成绩更显一般,作业与练习中每天都有错误产生,而且这些错误常常是因为审题不够仔细或者是考虑问题的随意性所致。据了解分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该学生平时写作业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虽然写作业的速度比较快,但早早完成作业后就无所事事。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那么他也只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混就混。这样的学习,何谈收获?何谈进步?在我所教的一个班里,有个学生,他的学习态度比较差,成绩也是很不理想。经过仔细分析后发现,他一遇到稍复杂的题目就胡乱猜出个结果写下来,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计算教学融入情境教学
计算教学需要情境吗?这是困扰许多老师的问题,需要我们冷静的思考。
计算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抽象,不容易掌握。以前的教材对四则运算的处理是步步为营,内容比较有条理。学生只要照本宣科的练习和熟练就是了。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计算应是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和应用割裂开来。新教材对计算教学的编排体例进行了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可以顺理成章地呈现四则运算的顺序原理。对于学生来说虽然计算知识抽象,但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学起来又有路子可走。因为它不存在理解的问题,可以毫不费力的去诠释计算的顺序。如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例1 《加和减》当中就包含了对运算顺序的教学。笔记本每本5元,书包单价20元,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要多少元?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列算式为20+3×5,学生结合这一情境,很自然地就能理解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学生来说旧教材枯燥的计算算理是他们所不喜欢和厌倦的,而实验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以及熟悉的生活情境,是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
有了情境,计算式题才会焕发新的生命力,才会体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只有在情境中,才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然而,计算教学的情境不是随便乱用,只有创设相当合适的教学情境,才会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如果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或者情境的数学价值不大,学生便有可能毫无目的地发散出去。如一位教师教学“8加几”,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先出示一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标上她8岁,再出示一位穿绿裙子的小女孩,出示她6岁。然后让学生根据画面提问题。很明显,教师想让学生提出两个女孩一共多少岁,可是学生却五花八门地提出了好多毫不相干的问题,最后老师只好自己提出了加法计算的问题。仔细推想,学生即使提出两个女孩一共多少岁?又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所以计算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是有现实意义的,是有生活价值的。否则,它与传统的纯粹的计算教学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一个好的计算情境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也并非所有的计算教学都要创设情境。
三、计算教学中要强化估算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教学要重视心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
估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强弱,甚至影响到他的数学能力。例如,西瓜和钢笔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却有一部分学生将它们的重量和长度分别标成100千克和14 米;应用题“酱油每千克1.2元,小明买3千克,付出5元钱,还能找回多少?”五年级学生有算成“还能找还24元”的;还有100克的“袖珍”猪……如此错误,与其说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或者说学生计算粗枝大叶,还不如说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估算能力薄弱更为确切。学生出现诸如此类的错误,在于平时教学中并没有把估算放到应有的地位加以重视。所以,在计算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进行有意识的估算教学。
在当前,估算对学生的正确计算,提高计算正确率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估算练习,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各种估算方法,以便更好地开阔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计算能力是一种集算理、算法、计算、推理、转化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性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计算能力也是培养良好的数学品质的必要途径。
论文作者:赵书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能力论文; 数学论文; 才会论文; 教师论文; 目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9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