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有点“谜”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让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先要让学生对语文入迷,笔者让学生入迷的法宝是给语文课加点“谜”味。科学地把灯谜引进了课堂,让“谜”有机地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或用于揭示课题,或用于介绍作者,或为巩固生字、新词,或为牢记古诗名句……这样一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起师生感情和智力活动的共鸣。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谜”你登堂入室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鲜的导入除了将学生带入场景和氛围外,还能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堂语文新课教学之前,我常常让学生猜一到两则灯谜。这种方法,让学生对语文课有着一种莫名的期待。
教学初一语文时,在《繁星》新课导入作者介绍时,我这样设计:川贝(打一作家名),学生猜后笔者揭底:巴金。在他们还懵然时,加以解释:四川古代称“巴蜀”,所以“川”扣“巴”;“贝”是宝贝,金钱,所以扣“金”。知晓谜底是这么得出来的,学生兴奋起来了,课堂一扫以前的沉闷,他们对巴金的印象也就深刻了。此外,通过“三日之中有人来”猜篇目“春”,“明朝独醒”猜作者“朱自清”,“山东快书”猜书名“鲁迅全集”,这些灯谜或以语文篇目或以作者名或以作品集为底,通过猜灯谜这样的方式来导入学习新课。新课前的猜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知识,让学生觉得特别带劲,课堂气氛也特别活跃。学生在得知谜底后的恍然大悟和会心一笑,不仅使他们鼓足了劲头来学习,还加强了百科知识的贮备,锻炼了思考的迅疾、反应的灵敏。
二、字词识记,不同一般地让你着“谜”
培养学生识字能力似乎是对小学低年级教师的要求。其实不然。随着学生年级段递升,认识和掌握的字越来越多,按新课标要求,学生要能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而在初中平时、期中、期终和毕业统考试卷中,第一题就是根据拼音写汉字,既考查识记又考查书写。汉字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在总分130分中占4分的汉字识记,班内学生完全得满分的总是很少。很多学生总是写错,或多一笔或少一笔,或音同字不同。这表现出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对汉字的掌握和书写不够重视,我们很多语文教师深有感触。
以前有篇议论文《谈骨气》的作者吴晗,就这个“晗”字,学生在抄写时错误率相当高。无奈之下,老师出了条灯谜让学生猜:“今日全靠党中央(字)”谜底:晗。这个字是由“今”“日”“党中央(即‘口’)”三个字素构成,写时牢牢记住这个要素就可以了。后来在考试中出现填写《谈骨气》作者,全班学生没有一个把“晗”字写错的。“潸然泪下”的“潸”字,笔画多,学生觉得很难记,老师特意制作了一条灯谜让学生掌握该字的字素:“湖西月上柳梢头。”“湖西”扣合“氵”,“柳梢头”扣合“林”字(“头”字提示开头部分),“上”是抱合字,这样“氵”“林”“月”三个字素就构成了“潸”字。
通过这样的识记,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提高,识记和书写很少再出现错误。再碰到容易写错或笔画多的汉字,他们就会兴奋地说:“老师,再出一条灯谜让我们记得牢些!”
三、乐在其中,“谜”途也精彩
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灯谜的一条规则是“别解方成谜”,意思是对谜面意思进行另外的解释,不能直接解释,否则不能算灯谜。如“阿波罗飞天”这条探骊格灯谜。谜面表面意思是美国航天飞机“阿波罗”号点火升空,但猜谜不能直接这样看,“阿波罗”不再是航天飞机名词,而要理解成“阿拉伯”“波兰”“罗马尼亚”三国,“飞天”就是在高空翱翔,这样谜底“三国人高翔”就出来了。这应是利用灯谜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沉“谜”不浅,古典诗词也有味
语文教材所收文章,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中国的古典诗歌和文章不怎么“感冒”。总是以功利性的应试态度来学习,以任务式的观点来背写。对此,笔者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与该诗词文章相关联的灯谜来诱导学生识记和理解;二是以文学素养好、文化品位高、艺术情趣浓的灯谜来加以赏析,以此来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文章的理解。
如笔者教学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毛泽东词一句]起宏图
尚思为国戍轮台。[贤文一句]人老心不老
夜阑卧听风吹雨,[电影名一]情系铁骑
铁马冰河入梦来。[四字常言]思想斗争
一些好的灯谜的谜面来自于文言文,也有一些灯谜的谜底来自于文言文,多猜射一些此类灯谜,有助于巩固文言文知识,背诵名篇佳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词古文都这样教学,那样只会喧宾夺主,不是语文课而是灯谜猜射了,一般一首一篇中选择一两句加深学生印象,以此调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还是很认同这样的教学方式的:
谜中有唐诗。“春眠不觉晓”猜书名《醉卧长安》,“春”字别解,谜味顿生。“随风潜入夜”猜四字词语“下落不明”,“夜”扣“不明”,“一骑红尘妃子笑”猜三字食品“开心果”,会心之下,果然开心。
谜中有宋词。“到黄昏,点点滴滴“猜书名二《天才》《黑雨》,“黑”字顿读有趣。“无可奈何花落去”猜红楼人名“惜春”,面对凋谢之花,令我辈感慨春光美好,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但愿人长久”猜一民俗“祝寿”,不禁令人莞尔!
谜中有元曲。“待月西厢下”猜三字数学名词“约等于”,崔莺莺的书信可以猜我们数学课中的名词,令人好笑。薛昂夫《山坡羊》中“高,高处苦;低,低处苦”猜成语“乐在其中”,让人读罢,却怎么也乐不起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卷帘格猜四字历史名词“同治皇帝”,更是让人感慨历史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啊,谁能跳出这个轮回呢!
谜中有明清小说。“吕布字奉先”猜字“宫”,翻阅《三国演义》第三回:“姓吕,名布,字奉先者也。”令人起敬:功夫在诗外,灯谜在书中。“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猜金庸小说人物“不戒和尚”,真是让人捧腹!“猪八戒入赘”猜二字常用语“高招”,果然制谜技艺高超!“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猜电影《绝代佳人》,思虑之下,也为佳人而落泪!
谜中有诗书,诗书中有谜,只要那一盏思考的灯亮着,那么谜就显得美轮美奂;灯谜之美,让人诉说不尽!美哉,面有诗书谜自华!
——陈怡《面有诗书谜自华》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钟敬文先生说过:“谜事活动,决不是无足轻重的玩艺。应该说,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活动和有意义的文化现象。”可见,灯谜并不是像许多人说的那样,是雕虫小技。它确实能使人扩大视野,增加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将其引用到语文课堂上,结合教材文本内容,科学地适当地给课堂加些“谜”味,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呢?
美哉,语文;美哉,灯谜;美哉,带着点灯谜味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