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成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家对于提高人民幸福感也更加重视起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得到了高度重视与长远发展,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受到实践的带动,市政道路建设技术日趋成熟。城市道路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强而难度较高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管道和地下设施的影响,否则会对道路建设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难度和复杂性的重要体现。本文作者具有多年市政道路施工建设经验,在本文中,对城市道路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与各位同行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为更好地提高城市道路建设质量与效率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建设;关键技术
交通事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命脉,而市政道路不仅是城市交通的纽带,更是国家交通事业的生命线,是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基于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市政建设的投入在国家投资比重中所占比越来越大,投资数量的剧增要求施工过程的质量也需要有相应的进步,这样才不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反响。因此,市政道路建设这一重要任务值得政府部门和各参建单位技术施工人员投入更大的重视,通过高效建设来保证道路交通的顺畅与便利,改善城市的管理与发展,维系居民的和谐与稳定。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质量的保证,而这需要各方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尤其是关键技术,在相应标准下开展建设,保障人民生活水平。
一、市政道路建设特点与难点
1、市政道路建设准备时间紧张
交通线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交通线路的建设时间过长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为了尽量减少施工过程对人民正常生活的干扰,需要政府部门在其中扮演协调的角色,积极调整规划交通线路建设期,重新划定建设期间居民日常出行建议线路。一般来说,公共设施项目尽量不延期完成,只能提前或按时完成,这对道路建设来说又是一项挑战。交通建设准备时间较短、工期相对较紧,在这种情况下要尽量按时甚至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的施工方,需要广集群众智慧,尽可能快的解决可能出现的遗漏问题等,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与进度。
2、施工场地狭窄
市政道路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道路密度,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分布广泛,各种街道和小巷都是由交通路线贯穿而成的,但我们仍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城市道路面积广阔,但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场地是非常狭窄的,不仅施工人员没有足够的施工空间,也会使道路有效面积进一步下降,造成人民出行不便。而且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有大量的迁移,对于施工现场周边自然及人文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改变,对此进行管理是一项十分严峻的考验。
3、自然条件以及人为因素对施工建设影响大
道路网络的密集性不仅指交通道路的密集,更指所有线路聚集在一起的复杂性,比如供热管线、供水线路以及网线等往往都与交通线路距离相近,在道路建设中如果对于无关线路的位置判断失误,进行错误施工,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错判位置很有可能造成盲目切断。破损的地下管道不仅影响人民日常工作与生活质量,更对市政道路的施工进度造成严重拖延,不仅延长了建设时间,降低了道路质量,也会对道路的建设成本控制造成不利影响。切断电线可能会影响该地区的供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自然条件对于市政道路施工也具有重要影响,过于恶劣会导致工期的拖延。如果施工现场遭受大雨袭击,势必会导致地下水位的上升,严重情况下不利于道路进一步建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水,恢复正常水位。
二、市政道路施工中关键技术研究简析
1、水泥稳定碎石技术
在使用水泥稳定碎石时,水泥的选择十分关键,一般来说,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较长才算合格。普通水泥可以用在拌制水泥这个过程,使砾石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泥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使其符合实际情况。水泥的含水率是不断变化的,它的稳定性应该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当混合料达到最佳含水率时,可采用轧制来实现所需的压实度。轧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先慢后快、先边后中。如果在这里出现松动或剥落的状况,需要施工人员及时调整压力,通过液位试验和液位修复实现高液位和低液位灌装。在接缝施工中,有接缝的地方,在加一层水泥之前要先打湿或硬化。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1)混合料运输过程
混合料的运输过程对于混合料的质量保障十分关键,在这其中,运输时间以及运输时的环境温度都是关键因素。运输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气温最好不低于10度,否则就应覆盖运输车辆,使其与外界环境尽量产生隔离。在连续铺装期间,在摊铺机附近停车时应格外注意,避免与摊铺机发生事故。卡车卸货时应处于中立位置,并由摊铺机驱动。运输到场物料的选择应格外注意,已分离或结块的物料、风化已久或者浸水的混合料等都应被淘汰。
(2)混合料拌和方法
混合物料时,请注意厚料和薄料的分类,从不同来源分置物料。集料和沥青的不同规格主要取决于它们的严格筛选组成。运至施工现场的沥青及矿物材料温度有严格限制,一般来说不得低于140-150度,否则会对后续道路施工产生不利影响。施工人员需要在混合料拌和的过程中严格控制沥青和矿物材料的加热温度,尽量使其保持在150-160度。热料筛的选择也很关键,一般来说不能使筛孔过大。混合比验证后,混合处理应满足规模化生产前的要求。
3、混合料的路面摊铺
路面摊铺是道路施工的主体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事前事中事后的检查。施工人员在铺设前应及时检查下层,检验其干净状况。如果不符合要求,在铺设安排之前应先做好相应处理。此外,每辆车运输的沥青混合料必须要得到相应检查,不合格的材料立即丢弃,也不能在雨天或路上有积水的时候摊铺。在正常施工过程中,摊铺温度也应该受到控制,保持适中,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操作摊铺机时需要注意避免在料斗两侧堆叠混合料。立即清除冷却过度的混合料。
4、混合料的路面压实
压实工作可以说是市政道路施工的收尾阶段,合格而完整的压实工作主要分为三步,分别是初压、复压以及终压。在压实工作前,施工人员首先应该对路面进行检查,手动调整不规则位置。初压阶段的温度控制应尽量保持在130-140度之间。首次加压后,应再次检查路面平整度和曲率,对不合适的地方及时修复,减少后期可能造成的种种不良影响。在复压阶段,施工人员应该先用振动压路机压实,再用轮胎压路机压实,达到预期的压实效果。最后,用滚筒压实路面,消除车轮痕迹。
结语
交通事业关系到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日后的发展速度,而市政道路的质量则关系到交通事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因素之一,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关系到未来道路的建设成本、建设质量以及使用的年限。在市政道路的建设中,必须要提高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加强培训,使其努力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规避在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缺失,规避可能形成的重大损失。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市政道路建设相关人员应该与各方协调,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做好道路设计工作,在各方面管理都更加严格,提高市政道路建设的效率,加强质量保证,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万松.对市政道路施工中关键技术的几点研究[J].江西建材.2014(01)
[2]毛畅辰.市政道路施工的常见质量问题[J].科技风.2016(23)
[3]陈金富.刍议市政道路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
[4]杨彦玲.市政道路施工测量控制的重点与难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1)
[5]牟忠群.土基工程质量问题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7(02)
论文作者:马民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市政道路论文; 道路论文; 关键技术论文; 时间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泥论文; 路面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