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现代农业发展;重要性
一、农产品质检在当代农业进展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
现代农业通常是集中化的大规模作业,尤其是在种植常见的粮食、果蔬方面生产效率非常高效。若在安全性检查环节出现纰漏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由于检测环节的不负责任导致不安全的农作物流向市场就难以再追寻其流向,最终会危害众多人民的身体健康甚至产生生命危险。食品安全责任之所以重于泰山就是因为它与人民的生命健康问题息息相关。在农产品质检环节严格把关可以把握农产品各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避免资源进一步浪费或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有利于农业监管控制
农业监管水平高低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质量安全检测时,要将监管措施落到实处。依托专业的技术和设备,强化部门职能,选择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辅助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开展,有助于更加全面了解农产品种植情况,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促进现代农业更高层次发展。
3.有利于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实现标准化生产是目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在技术、设备、人员等方面进行强化。要先将这些技术措施落实,对农业种植进行高效开展。就要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以及安全检测,对农产品的质量以及安全状态进行全面评定,这样可以为标准化生产的实现提供技术上的保障,对于其中的缺陷,要及时做出应对以及处理,让农产品种植的各个环节都能达到有章可循的层面,实现各类农产品的高产增产。
4.提供放心的食用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高品质的农产品是为消费者营造安全食用环境的重要基础,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市场监督机制的缺失。因此出现部分商家的不法行为,导致消费者的安全就餐环境受到影响。在现阶段的农产品市场管理过程中,通过科学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及其设备可以实现无死角监管,在保障消费者权益不被侵犯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安全食用环境的形成。在此局势下,消费者则对农产品更加青睐,在一定程度上则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分析
1.气相色谱技术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经典的分析方法,主要原理是以气体为流动相,与固定相互相作用进行检测分析,常用于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农药残留检测 。由于气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检测便捷且效果好,目前被广泛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主要检测设备有火焰电离检测器和热导检测器等。
2.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是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重要一种,该技术主要包括霉联免疫、荧光免疫和放射免疫这三种技术。利用该技术进行农产品的安全检测主要是检测农产品中的毒素以及寄生虫等有毒物质,检测这些有毒物质是否超标。与其他技术相比,免疫分析法具有自身的优势,使用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得出的结果准确度相对较高,检测时间较短,技术种类也非常多,并且具备比较高的特异性,在检测过程中,使用的仪器比较单一,已成为农产品安全检测的支柱技术,因此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3.液相色谱技术
该技术的原理与气相色谱比较接近,但是该技术的流动相是液态的,应用的设备以及操作的流程也有所不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技术主要是用来对一些分子量比较大的极性强农药残留分析,因此,在分析农药残留方面,该技术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随着检测设备以及技术的不断更新,该技术在灵敏度以及检测效果方面都有所提升。
4.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
在该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被检测到的物质压力以及温度都是在临界点,这个时候被检测物的物性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比如密度以及粘度等,对这些变化进行检测和判断,可以对农产品的有害物质残留进行判断。
5.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法是在大约 20kw 的电压下利用毛细管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测定,一些农产品残留物质较为顽固,传统的色谱法难以分离检测,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测定,这种方法具有分析能力强、速度快等特点。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有效措施
1.完善相关检测设施
对各类设备设施进行完善,让产品检测的条件得到改善,加强实验室的完善以及建设,结合承担质量检测任务的各项要求以及检测仪器的配备情况,要对实验室进行适当的扩建,保证实验室的使用面积以及具体的布局满足实际需求,创造出最基本的检测环境。关于检测室的面积,市级的检测室至少500平方米,县区级的检测室至少300平方米。在各类设备仪器的改造上,需要结合相关的标准以及实际工作需求,配备各类重金属检测设备、色谱类的仪器设备、农药残留的检测设备等,要满足各项指标检测的需要。
2.完善检测体系,建立市场制度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的总体目标中提到:到 2035 年,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体系运行有效, 食品安全状况实现根本好转,人民群众吃得健康、吃得放心。一是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使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有法可依。建立“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全程监管制度,从法治的角度提供保障。二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尽可能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 三是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只有通过质量检测部门的检测获得有效合格证的农产品才允许进入市场销售,没有合格证的坚决不允许流入市场。 农产品在市场上销售要建立可追溯制度,产品包装上要标明产地、生产时间等信息,建立完善的档案。
3.优化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和方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对现代农业发展十分重要,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检测仪器设备,选择有效的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和方法,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需要。应依托于高精密仪器设备,改善检测条件,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效率和质量。另外,应持续提升检测资金投入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引入民间资本,合理配置检测仪器设备,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结束语:提升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及其应用的有效性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越发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所以需要致力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给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大保证。
参考文献:
[1]刘萌,史彦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探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9,(12):112.
[2]汤润桃.快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应用[J].农家致富顾问,2019,(12):134.
[3]黄欢.浅析农残检测技术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19,37(10):27.
[4]王一凡,张美杨.农产品检测农产品检测技术的质量安全控制[J].现代农业研究,2018,(11):30-31. DOI:10.3969/j.issn.1674-0653.2018.11.012.
论文作者:刘志鹏, 陈光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农产品论文; 质量论文; 技术论文; 农业论文; 免疫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检测技术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