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的深层思考_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的深层思考_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的深层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区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社会制度方面去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当邓小平同志从更深层次上来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有人就提出: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怎么能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开?资本主义不也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吗?有的人说得更明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同本质,而不是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对这个问题究竟该怎么看?本文想谈点不同见解。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的确,各种社会形态都曾起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作用。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每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都使生产力得到过大解放和大发展。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但是,曾经起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历史作用的社会,是否就能确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该社会形态的本质呢?这应当做具体分析。

我们认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同本质,而是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同志才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问题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有原则区别的。

第一,在价值目标上有区别。以什么人为价值主体,以什么人的利益和要求作为价值标准,是任何一个社会价值体系中最根本的问题,也是确定社会价值目标的根本出发点。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是用实际手段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同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完全相反,共产主义运动则是多数人或为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共产主义所追求的最根本的实际目的,就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使人类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个根本目的的实现不是靠哪个天才人物的恩赐,而是以生产力的极高度发展为根本条件。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而不是空想,就在于它把人类崇高理想的实现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上,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直至生产力极高度发达规定为自己为之奋斗的一大价值目标。马克思曾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应当是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可见,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两大价值目标:“一是生产力的极高发展;二是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和使人类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层次的本质就体现在这两大目标上。

过去,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在实践中发生过许多失误,其原因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忽视或否定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离开生产力发展水平去追求生产关系的不断升级;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发展生产力推到次要地位;忽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抽象地谈社会主义。在拨乱反正、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又从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高度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新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概括既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大价值目标的思想,又突出地体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在现阶段的实际要求。有人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仅仅视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而不同时承认它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那是不全面的。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首先和主要的是把它规定为社会主义的一大价值目标,其次才是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手段。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就意味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存在的科学基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条件,是联结共产主义高、低两个阶段的枢纽,因而也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是与资本主义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一切阶级社会一样,都是为少数资产者谋利益的,以资产阶级为价值主体,以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作为价值标准。资产阶级在它革命时期和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后的一定历史时期,或者当阶级利益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一致时,资产阶级对生产力所起的解放和发展的作用,也只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维护剥削制度和巩固阶级统治的一种手段,而根本不可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价值目标。因为资产阶级是与工人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以最大限度的占有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聚敛更多的社会财富归自己所有为价值目标,因而社会化大生产越发展,两大阶级根本利益对抗性的矛盾越尖锐,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不相容性也越尖锐,最终必将使资产阶级失去其存在的理由。所以资本主义决不会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价值目标。如果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他们的价值目标,那就意味着对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和要求的背叛,就意味着自行宣布资产阶级的灭亡。由此可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内在属性,不能构成资本主义的本质。

第二,在发展趋势上有区别。所谓本质是指客观事物所固有的规定性,是相对稳定的,非到事物存在过程的结束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能在资本关系范围内,在一定历史阶段上起作用,不能贯穿社会发展的始终。从发展趋势上看,当它发展到腐朽阶段时,原有的生产关系便不能容纳社会化生产力大发展的要求,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这种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是资产阶级自身无法解决的根本矛盾,因而必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由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形式变成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内在属性,不能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彻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功能,是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的矛盾。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所固有的内在属性,就意味着社会主义不仅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社会,而且还将顺应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要求,可以说是一个自我否定的社会。现代工人阶级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既是代表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体现了工人阶级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要求。这种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决定了社会主义能够以生产力决定论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把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统一起来,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自觉地不断地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作用,首先表现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革命过程中。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解放出来,给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广阔天地。其次表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通过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甚至是根本改变旧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更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种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始终,成为社会主义自我发展的直接动力。再次是表现在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过程中。当社会主义阶段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不相适应时,不象资本主义和以往阶级社会那样,必须通过外部力量来实现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它可以依靠自身力量,通过改革形式自我否定,使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是联结共产主义高、低两个阶段的枢纽,成为社会主义所固有的内在属性,构成不断发展着的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有区别。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首要的是解放受旧生产关系束缚的劳动者,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发展劳动者进行生产的能力。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处于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地位,社会本质与劳动者个人本质相分离。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人,真正实现了社会本质与劳动者个人本质的统一。

马克思在谈到社会本质与人的本质关系时说:“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单个人对立的抽象力量,而是每一单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他自己的财富。”〔1〕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它包含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种关系,而经济关系是首要的,其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则是根本的。个人是否有自己的财富,是否有自己的享受,自己的活动,是受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制约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生产的社会化和工业化为物质前提,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最大限度榨取剩余价值、实现贫富两极分化为目标的剥削制度。在那里,个人自己的财富呈现严重两极分化状态。资本主义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在资本关系范围内,虽然也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劳动者的生活状态得到提高和改善,但是由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抗性所决定,他们必然要始终坚持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决不可能把劳动者这个生产力的主体要素真正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下彻底解放出来,使劳动者个人本质真正得到实现。这种阶级利益的不相容性,必然使资产阶级由最初作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阶级,转化为阻碍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反动阶级,这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表现。

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解放人,解放生产力的主体要素——劳动者。但解放的性质与资本主义社会却根本不同。资产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缓和阶级冲突而“解放”劳动者,只是改变剥削方式,决不会改变劳动者的地位,更不可能改变劳动者被奴役的性质。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则是根本改变阶级剥削的性质,彻底改变劳动者被剥削、被奴役的阶级地位,从根本上消除劳动者个人本质异化的经济根源,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公有制。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揭示,虽未直接使用公有制,但公有制思想却蕴含其中。他强调的是公有制的主要社会功能。邓小平同志说过,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如果没有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制度保证,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就会完全落空。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劳动者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和生产资料的主人,才能使社会财富归人民所有,为人民所享用。这样,才能使劳动者的生活、享受、发展和活动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使劳动者个人本质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总之,把生产力的解放与人的本质的实现完全统一起来,以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作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落脚点,作为判断和衡量各项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和尺度,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问题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本质区别。

还必须强调指出,我们所作的上述论证是针对那种不承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而决不是以此来否定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的其它要素。因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些本质要素与资本主义相区别是显而易见、易于取得共识的,无须赘述。我们认为,对于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应当全面理解,既不能孤立地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视为社会主义的唯一本质,丢掉其它要素,又不能利用“全面论”来否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第24—25页

标签:;  ;  ;  ;  ;  ;  ;  ;  

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的深层思考_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