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主导产业地位的确立与边疆城市的发展_旅游产业论文

论旅游主导产业地位的确立与边疆城市的发展_旅游产业论文

论旅游业先导产业地位的确立和边疆城市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边疆论文,先导论文,旅游业论文,地位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一项新兴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1950年世界国际旅游人数仅2500万人次, 旅游收入21亿美元。到1990年国际旅游人数发展到4.25 亿人次, 旅游收入2650亿美元,40年分别增长了17倍和125倍,仅次于石油工业, 为世界第二大创汇产业。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WTTCW)预测:到2005 年,世界旅游人数将达到9.4亿人次,旅游收入9700亿美元,可以吸纳1.57亿人就业。目前,旅游业已是全球提供就业机构最多的经济部门(1993年世界旅游业就业人数为1.27亿人次,平均15个就业者中就有1 个从事旅游业)。到2005年,创汇也将超过石油工业,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汇产业。旅游业与电子工业、信息工业等新兴产业一起,被并称为“朝阳产业”。人们又根据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利润大、污染小、科技含量低等特点,称旅游业为“无形贸易”、“无烟工业”。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她的诸多优势如幅员辽阔、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等,诸多劣势如人口众多、经济贫困、科技教育落后等,使她在制定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别无选择地把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作为一项先导产业,摆在具有全局影响的重要地位上,大力发展。所谓先导产业,有两层含义:一是比较优势突出,可以而且必须优先发展;二是具有全局带动作用,发展先后、发展效果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全局。早在改革开放的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1984年,中国政府正式将旅游业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尽管中国旅游业基础差, 起步晚, 但10多年来,其发展之迅猛,成就之巨大,令全世界注目。1978年,中国接待外国及港澳台地区旅游者188万人次,创汇2.62亿美元。到1994年, 入境外国及港澳台旅游人数猛增到4300万人次,创汇70亿美元,分别是1978年的22.8倍和26.7倍。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3年中国旅游创汇已位居世界第15位,接待旅游人数位居世界第8位。 中国正在向世界旅游大国行列迈进。旅游业成为中国最强劲、最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和生长极。

近几年,尤其是1992年以来,中国旅游业有两大特点格外引人注目:一是中国出现了“民族旅游热”,民族地区成为旅游热线。在内地,深圳的“中华民俗村”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北京、长沙、青岛等大中城市的“民族风情园(村)”一开放即成为当地的旅游热点。更多的人则不满足于这种缺乏整体文化背景支撑的简单移植和模拟,纷纷涌向桂林山水、湘西张家界、川西九寨沟、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国家旅游局顺应这一趋势,推出了以展示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内容的主题旅游年——95民族风情游,提出主题口号是:“中国——56个民族的家”、“众多的民族,各异的风情”。二是一向处于旅游线路末梢和旅游协作网络终端的边疆地区由温变热,沿边开放城市成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依托地,许多旅行社打出了“到沿边去”的促销广告。南宁、昆明、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边疆省会城市,凭祥、景洪、瑞丽、畹町、塔城、伊宁、博乐、满洲里、黑河、绥芬河、珲春等边疆口岸城市变得不再遥远和沉寂,甚至地处世界屋脊的“日光城”拉萨市也成了美、英、法等国际旅游者竞往观光的国际热线。这一趋势不仅拓展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纵深度和履盖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旅游业长期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局面,边贸旅游、商贸考察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休闲旅游、跨国旅游等,大大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涵,满足了不同旅游动机者的需要,开辟了新的旅游渠道和领域。

不难看出,上述两大走势在地域空间上存在着一种明显的重叠关系:中国2.2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中有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9 个边疆省区中有4个是民族自治区,1个(云南省)是民族省份;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有14个在边疆省区,其中11个沿边与外国接壤;143 座边疆县城中有112座在少数民族自治县、旗;国务院批准开放的13 个陆边开放口岸城市中有11个在民族自治地方。“民族旅游热”、“沿边旅游热”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产业驱动力和现实利益,并使边疆城市不仅成为旅游的主要依托地,而且成为主要目的地。

我们对上述现象作一分析后,就可对边疆城市在中国旅游业整体格局中的地位升级和近几年取得了迅速发展作出归因,并能对边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从自然资源来看,边疆城市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凭借,尤其在目前中国旅游业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情况下,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程度,直接关系着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总体上看,边疆城市自然型旅游资源远远比内地城市丰富、更有独特、神奇性。以东北边疆城市为依托,可以欣赏山林风光和北国雪原景观;以呼和浩特、二连浩特为依托,可以欣赏草原风光;新疆边疆城市大多座落于绿洲、草原上,或临近戈壁、沙漠、雪山,可以欣赏到多种自然景观和地理风貌;如罗布泊、天鹅湖、天山天池、乔戈里雪峰等;在拉萨和日喀则,可享受雪山、蓝天、明丽的阳光和纯净的空气,昆明的滇池和岩溶景观,景洪的热带雨林和大象、孔雀,大理的苍山、洱海,都是旅游价值极高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景观污染小、生态质量高,除具有极高的观光价值外,可以满足人们休闲、疗养、考察、探险、健身等多种旅游需要。

2.从人文资源来看,边疆城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异域情调,是了解边疆各民族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现实发展的窗口。差异是产生旅游动机的重要诱导因素。旅游的实质和最高层次是追求文化差异和文化认同。欧美游客漂洋过海,千里迢迢来中国旅游,主要是为了解、体验迥异于他们本土文化的中国文化,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瞻仰孔庙,祭奠黄陵,则表现了对故土、祖先的眷念和缅怀,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近几年“民族旅游热”的出现,也正反映了人们在生存需要满足后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追求,即不仅仅是为了松驰身心、追求享受和健康,更重要的是进入不同的文化背景,了解、感受异质文化,增长知识,丰富阅历,开阔视野,完善自我,即求新、求奇、求乐、求知、求美。中国的边疆地区有朝鲜、蒙古、维吾尔、哈萨克、藏、傣、白、苗、瑶、壮等30多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各民族的活动不仅给边疆城市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名胜古迹,如呼和浩特的昭君墓、喀什的艾提卡尔清真寺、拉萨的布达拉宫、大理的崇圣寺三塔等,而且赋予边疆城市浓郁的民族风情,其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城市建筑、风味饮食、服饰等,文化形态上则表现为婚俗、礼仪、节庆、歌舞艺术等。近几年,边疆城市还专门推出了一批展示各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如云南民俗村、内蒙古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新疆民俗展览馆、延吉市和龙井市的朝鲜族民俗博物馆等。

3.从现实发展机遇来看,沿边开放战略的实施使边疆城市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变得举足轻重,地缘优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宽广的空间。长期以来,由于地理和国家间政治斗争、军事对峙等因素的制约,边疆城市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有时甚至还是禁区,发展旅游业无从谈起。进入9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主流,经济、贸易的交流与合作淡化了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军事上的对抗。中国政府顺应世界潮流,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使边疆城市由“历史的幽静后院”一跃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边境贸易热”使边疆城市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贸易带动了人流、物流,贸易旅游、购物旅游、商贸考察旅游等一时成为时尚。边疆城市地位的升级,知名度的提高,以及对外开放带来的崭新气象和巨大变化,也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吸引成千万人的游客前来观光。与周边国家毗邻的地缘优势,使边疆城市具有开展跨国旅游的优越条件。这种方便、简单、经济的准国际旅游方式,尤其对国内旅游者更有吸引力。珲春市开通了到朝鲜的“一日游”、“两日游”,黑河、绥芬河开通了到俄罗斯的“一日游”、“三日游”、“四日游”,博乐、伊宁开通了到哈萨克斯坦的“二日游”、“五日游”、“七日游”,瑞丽、景洪开通了到缅甸的“一日游”。这种跨国旅游又是对等的,中国旅游者以边疆城市为依托跨出国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缅甸等国的旅游购物者又涌进边疆城市。

4.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边疆城市自身的特点,决定它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远大的发展前景。近几年,中国旅游业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旅游项目上,由以观光为主的一元化发展为休闲型、健身型、探险型、求知型等多元并存;二是旅游目的地上,由近向远发展,区域差异、文化差异越大的地方,越有吸引力;三是在旅游客源上,在国际旅游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国内旅游人数以年平均增长10%的高速度迅猛发展,1994年国内旅游人数已达4.5亿人次。 客源主要是来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部城镇居民。另一个特点是,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普遍觉醒和经济发达地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追求自然质朴的生态环境、回归大自然已成为旅游活动的重要趋势。国家旅游局已决定把明年的旅游主题定为“96中国休闲游”。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生态环境优良、地域及文化差异大的边疆民族地区,与上述趋势具有极大的合势性和合时性。这正是近几年边疆城市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预见,在未来,边疆城市的旅游业必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发展旅游业,对边疆城市来说,除了具有创收外汇、回笼货币、提供就业机会等一般意义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意义:

1.调节物质财富再分配,缩小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由于地理、历史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边疆省区大都为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112个边境自治县、旗中有54 个是国家和省级贫困县、旗。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少数民族与汉族间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旅游业具有调节物质财富再分配的功能。国际旅游,能使全世界的物质财富从高收入国家流入低收入国家;国内旅游,可以使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的省份的居民通过旅游消费,把金钱和财富转移到经济相对落后、生活水平较低的省区,从而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积累资金,增强经济实力,促进经济发展繁荣。这种现象可以称作旅游业的“流水效应”或杠杆效用。边疆城市居于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的龙头地位,其旅游业发展,直接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及经济发展状况,也直接关系到边防的巩固和民族团结。

2.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对外开放。旅游业是一个开放的产业,它的发展一方面要借助于一个开放的国际国内环境,一方面又可以极大地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长期以来,冷战的国际背景和地理环境的偏僻、封闭制约了世界走向边疆城市的脚步。旅游业的发展一下子拉近了世界与边疆民族地区的距离,使边疆民族地区获得了与外部世界同步发展的机遇。旅游是投资的先导,一个地区开放后,能否投资、兴办项目,往往需要对投资环境进行考察,而考察往往是以旅游、观光的形式出现的。旅游又是一项国际间、地区间科技、文化交流活动,能够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科技、文化发展,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变边疆各民族群众在封闭半封闭状态中形成的陈旧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精神世界的开放和更新。因此,人们称旅游业是边疆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和窗口,是沟通国内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扩大国际合作、引进资金、技术、输出商品和劳务的排头行业。

3.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经济行业,它居于第三产业的龙头地位,具有很强的关联带动作用。要发展旅游业,就要围绕旅游活动的6大环节,或者说6大要素——行、游、住、食、娱、购做文章,必然带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宾馆业、饮食服务业、园林建筑业、文化娱乐业、商业、贸易的发展,间接地又可以带动其它行业如旅游商品制造工业等的发展。这对于改变边疆城市乃至整个边疆民族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4.促进边疆城市的职能分工,加速各类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和辐射作用。城市职能分工的精细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而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和辐射作用发挥如何,又直接影响着一定区域的经济发展。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来看,城市的产业分工日趋精细化,形成各类不同职能的中心城市和亚中心城市。这些城市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避免因“小而全”带来诸多弊病,又可以发挥群体优势。目前,中国边疆城市职能分工尚不明显(资源开发型城市除外)。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中心城市多是由行政权力决定的,造成城市发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沿边开放战略的实施和边贸带来的现实收益,使边疆城市纷纷把未来发展坐标定位于国际商贸城。诚然,这种定位是有具体根据的。但是,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省份形成几个商贸中心城市是不大可能的。以人和物的流动为外化特征的旅游业,不仅可以使具有成为国际商贸中心素质和潜力的边疆城市加速形成(世界上的旅游中心城市往往都是商贸中心城市),而且可以促进边疆城市的产业分工进一步精细化,使城市的比较产业优势突出出来,形成具有特色的有力的产业支撑,促使边疆城市理性定位,各得其所,加快发展。

现代文明是一种以城市为舞台和轴心的新型文明。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化过程是一场城市化运动。而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发展,并非只是简单的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聚,而是城市经济实力的集聚壮大,城市综合功能的优势完善,城市关联、带动、辐射、吸纳能力的增强和释放。实现城市内涵性的发展,起实质性作用的是产业这支无形的手。靠这支无形的手,荒凉的沼泽地、戈壁滩上崛起了石油城大庆、克拉玛依;靠这支无形的手,地处西南边陲的弹丸之地畹町由镇而县、由县而市,一步步向国际商贸旅游城市迈进;靠这支无形的手,交通闭塞、矿藏缺乏的桂林市和张家界市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任何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产业的催生、哺育、支撑和驱动。城市的发展和影响力大小,归根结底取决于城市内部产业能量的集聚、裂变和释放。离开产业支撑和驱动的城市,只能是消费型城市,不能产生经济意义上的辐射和带动,这样的城市往往是十分脆弱的。

当前,中国边疆城市正面临着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历史给连续城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寄予了厚望。边疆城市正依据各自的优势,加快发展步伐。同时,在东北、西北、西南,同一地区内的边疆城市互相竞争,都力争走在前面,掌握主动。表现是多方面的:招商引资上的竞争,旅游市场上的竞争,经济发展速度的竞争,城市建设的竞争……

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诸多优点,边疆城市在旅游资源方面的诸多优势,要求边疆城市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不能把旅游业当作一项可有可无的副业,必须作为一项先导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当前,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必须树立产业意识。既然把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就要讲究投入和产出,讲求经济效益;就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找准发展重点和方向,编制发展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就要开发、推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借助宣传、促销、广告等手段去占领市场。不能仅仅停留在“望天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粗放阶段,要有统筹规划,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必要的资金投入。

2.重视和加强促销宣传。边疆城市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沿边开放初步改变这种状态,但还远远不够。要想旅游业有一个大的发展,不能自恃有丰富的资源条件,“酒香不怕巷子深”,等游客上门,必须加强对外宣传。宣传要突出各城市旅游资源的特色,要讲究包装,要有形象意识,有名牌意识。珲春应突出朝鲜族风情、“一眼望三国”的边地风光,拉萨要突出雪域风情、藏族历史文化和高原生态,黑河要突出商贸特色和到俄罗斯的跨国旅游,瑞丽、景洪要突出热带雨林风光、傣族风情和异域情调……

3.加强软硬件建设。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部门,离不开各行业的支持和配合。目前,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是制约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制约外来投资的主要“瓶颈”。近几年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来看矛盾仍十分突出,还要下大力气改善。在改善其它接待服务设施的同时,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培养一支覆盖旅游各环节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以优质的富有各民族、各地区特色的服务赢得信誉。

4.边疆城市要加强协作,形成统一的旅游协作网络。旅游业开放性特点决定边疆城市在旅游项目和特色上可以独成一体,自成一家,但在线路设计、客源市场上必须与其它城市加强协作,不能封闭起来,搞“诸侯经济”。协作既可以利益共享,又可以互相支持、促进,形成合力,形成整体优势。这一点,对于同一地区的边疆城市特别重要。以东北地区为例,沿边城市可以推出一个颇有特色的旅游线路:丹东——通化——浑江——延吉——图们——珲春——绥芬河——黑河。如果这条线路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加强协作,形成统一的网络系统。若各自为战,则是没有前途的。

标签:;  ;  ;  ;  ;  

论旅游主导产业地位的确立与边疆城市的发展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