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班主任工作有效性论文_张淑宁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班主任工作有效性论文_张淑宁

山东省威海市塔山东路131号塔山中学 264200

摘 要:班主任是中学生良好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主心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初中班主任担负着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班主任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中学生思想观念与心理特征进行研究,这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心理健康 策略

初中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引导孩子把不好的情绪释放出来,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班主任是他们平时接触时间最长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师长,也是开展教育活动时最直接的组织者,所以评价班主任管理班级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学习是一种紧张、艰苦、持久的活动。学生要想提高学习成绩,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班集体具有独特的心理效应,即群体制约效应。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很重视班级的凝聚力,懂得利用群体约束力,这是班级群体健康成长的共同心理环境。心理学研究证明,心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材都是有很大影响的,良好的心境能促进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不良的心境则会降低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阻碍人才的成长。在心理学中特别强调的注意的概念给我在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方面提供了启示,能使学生形成乐观的、豁达的、进取的、良好的心态和巨大的凝聚力。加强班级环境建设,可以营造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这一点考虑,在班级工作中,我和学生共同努力,创设了良好的班级环境。

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避免孤僻心理

处在青年早期的初中生还存在的一大矛盾就是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因为初中生的自我意识高涨,他们渴望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能够有平等的对话,渴望所有的人与自己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烦恼,渴望自己得到理解。但是由于性格等种种原因,他们又不愿讲自己的心事,不愿将心事与他人分享,因此许多初中生都会有自己的秘密日记。学生长期在现实中找不到诉说的伙伴,容易形成孤僻心理,不愿与他人交往,甚至有些学生会在网络中寻求安慰与理解,从而网络成瘾。因此,班主任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亲密的关系,共建师生同心圆,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安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点在于农村班主任如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要求农村班主任不能过于注重学习成绩,按照成绩将学生分等级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破坏师生关系。例如班主任管理班级时注重学习成绩是必不可免的,但是对于成绩较落后的同学,班主任应该采用鼓励的方法,告诉学生成绩不好并不代表以后的发展不好,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谈心

班主任应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中随时调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官去感知学生的动向。在平常的教学过程、课外活动、学生的交往过程直至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注意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等表现。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还应该让学生建立心灵对话本,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到心灵对话本上,老师定期查看,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有经验的班主任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四、要和文化相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的文化区域、不同的文化个体以及不同的文化群体的人们,无论是在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持有类型、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治疗方式等等方面,还是在心理卫生的价值取向还有心理保健的基本策略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而心理学、心理咨询以及测量与评估等等这些心理健康实业多依靠的基础理论,只是一味地追求“客观性”和“普遍性”,并没有考虑到文化和价值方面的一些因素,这就使得心理健康服务在实践中偏离了方向出现误差。而这,尽管文化因素已经进入主流心理科学考虑范围之内,但是只把它当成背景变量,所以仍然难以克服。当代中国心理健康事业还处在方兴未艾的形势中,对文化适应性的注意是非常必要的。详细地说明一下就是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中,对于文化因素的影响是需要非常注意的。在教材的编写上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还有少数民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要做到因材施教。

五、开展科学心理辅导,促进心理健康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存在着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情绪起伏大、自我意识高涨,这些特征都会使初中生产生各种困惑。班主任应当把握好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初中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开展科学的心理辅导,或者利用心理学知识在私下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例如当班级某同学出现心理问题时,班主任要及时感受到该同学心理变化,针对该学生的性格等采取合适的方式对该同学进行辅导。当班级大部分同学出现不良心理状况时,班主任应该立即召开应急的主题班会以促进班级全体成员的心理健康。

总之,心理健康是判断人格统一性的重要指标,影响着人的健康成长。初中是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会产生消极作用。班主任应当结合心理学知识,用科学心理辅导等方法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立君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世纪桥,2016,(03)。

[2]王永萍 班主任工作中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戏剧之家,2016,(17)。

[3]潘中平 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

论文作者:张淑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6月总第1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班主任工作有效性论文_张淑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