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第十中学 山东 烟台 264000
摘 要:“情景再现图”能使当时情景再现,学生通过观察现象,理清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对解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情景再现图” “路程图” “图形语言”
“教是为了不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指出,不要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初三的孩子刚接触物理学习,会感觉到物理抽象、难学,一些问题来源于生活但理论解决又有很大难度。物理与生活密不可分,现在好多孩子缺乏生活体验,不能将物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不能科学合理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习时感觉有难度,有一些问题光靠理论讲解很难使学生思路清晰;一些孩子做题时思路不清晰就动笔做,有时步骤先后不一致,划掉再重新写,导致卷面不清晰,如此反复就会心乱如麻,答对题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我将当时发生的事情经过用图画的形式再现出来,这种“图形语言”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所以我把这种“图形语言”叫作“情景再现图”,着实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中的困惑。
一、“情景再现图”在初三物理学习中有很多用武之地
1.“路程图”在机械运动和声现象中的应用
典例: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20m/s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按喇叭,2s后听到回声,求按喇叭时汽车距离山崖多远?(声速340m/s)
解析:用“路程图”清楚地表达汽车所走的路程S车、声音所走的路程S声和要求的量S之间的关系。画图时一定注意细节,车尽量不要用点来表示,有时做题时会考虑车的长度,画车行驶的路程时,以车头作为起点就要再以车头作为结束,不能以车尾结束。教师在教授学生画图时必须规范、严谨。
为了让学生多练习“路程图”的画法,我又将条件改成汽车远离山崖的情况,学生在上图的启发下能尝试把图画出来,但作图不是很规范,画法还不熟练。平日再遇到与路程有关的题目时,我都让孩子学画“路程图”,我相信这些孩子在我的耳濡目染下会尽快掌握作图技巧的。具体路程图的画法因人而异,只要能清晰地表达、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就可以。
2.在质量和密度中的应用
典例:请设计实验方案测量玻璃球的密度(一架天平但无砝码、一个量筒、两个相同规格的小烧杯、水、胶头滴管),并写出玻璃球密度的表达式。
本人有幸到莱州土山中学观摩,下图是班上一名同学给大家展示的方案,规范的作图、严谨的语言令我很惊讶。我想他的老师平时肯定是常用“图形语言”授课的,难怪这位学生能达到“善假于物”的最高境界。
解析:(1)将两相同规格的烧杯放在已调好的天平托盘上,将玻璃球放入其中一烧杯,将水加入另一烧杯,用胶头滴管滴水至天平平衡;(2)将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1;(3)再将玻璃球全部放入量筒中,总体积为V2;(4)求出玻璃球的密度:___。
3.在力和运动中的应用
典例:将物体放到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假设传送带足够长,物体最终与传送带一起运动,画出物体整个过程的水平受力示意图。
解析:传送带摩擦力问题比较难,通过视频可将整个过程分成两部分:(1)物体在传送带上滑动;(2)物体相对于传送带静止。①物体与传送带开始接触的点;②物体停在传送带的位置。以传送带上A点为参照物,物体刚开始跟不上传送带的脚步,传送带运动得快,物体运动得慢,物体相对A点向左滑动,所以传送带给物体的摩擦力向右。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物体随传送带向右运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一致,所以摩擦力起到动力作用,所以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到什么时候为止呢?当物体跟上传送带的速度就不再加速,此时,物体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物体和传送带相对于地面一起向右运动。
二、画图过程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1.作图不规范。有些学生认为做图不需要很规范,简单几笔勾勒出来,图很潦草,严重影响解题思路。我们在草图上只要体现出我们要求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关系就行,图起到桥梁的作用。所以我们老师要把这项工作落实到日常教学中,认真教授画图细节和技巧。
2.作图不落实。有些学生眼高手低,把图画在脑中,做题时很容易使思路混乱。我们最好把草图落实到草稿纸上,一是作为解题的依据,二是可以作为检查的凭证。
论文作者:刘培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物体论文; 传送带论文; 路程论文; 学生论文; 烧杯论文; 玻璃球论文; 摩擦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