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县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株洲 4121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心脏监护病房(CCU)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均实施CCU呼吸机辅助治疗策略,总结分析临床效果,以及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尿量、心脏指数等指标。结果:25例患者经CCU呼吸机辅助治疗后21例好转并出院、4例抢救无效死亡;治疗后心率、血压、尿量、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CCU呼吸机辅助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明显,而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值得借鉴。
【关键词】心脏监护病房;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心内科常见疾病,其中约有20%可能并发心源性休克,因心源性休克患者组织器官会处在缺氧状态,故而急需纠正缺氧,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属于最为常用的方式[1]。随着近几年新治疗技术发展与成熟,如心脏外科手术、循环辅助装置等不断应用,使得AMI病死率有所缓解,但依旧很高,分析原因在于大部分并发心源性休克,为此加强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就显得十分关键。我院心脏监护病房(CCU)从2012年开始将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在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25例,全部为我院CCU接诊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入选时间为2012年1月-2014年6月。入选患者均确诊符合AMI标准,同时均并发心源性休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5-82岁,均值(68.7±2.8)岁;心肌梗死类型包括急性前壁5例、急性广泛前壁15例、急性广泛性前壁加下壁3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梗2例。入选患者均符合呼吸机辅助治疗指征,即高流量吸氧时血PaO不超过60mmHg/或氧合指数低于300mmHg,或呼吸急促(R超过30-35次/min)。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CCU呼吸机辅助治疗,选用的呼吸机为Sevio-S系列呼吸机,选择容量控制(CCV)或间歇指令控制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PS)模式。相应的参数指标包括潮气量5-8ml/kg、PEEP为2-10cmH2O、呼吸频率为12-20次/min、气道压不超过1.9kPa、呼吸之比(IE)1.5-2.0、吸氧浓度为40-60%。迅速建立2条及以上静脉通道,穿刺宜选取粗且直的近心端静脉,以便及时抢救与药效发挥;加强患者病情的观察,尤其是心率、血压等指标,及时做好心电监护,并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上机后,对患者病情变化(呼吸频率、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胸廓起伏情况、有无啰音、与呼吸机是否合拍、学期饱和度监测情况、呼吸困难征象及有无缺氧等)与血气变化进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同时定期做好监测;呼吸机治疗期间,应抬高床头15-30°,避免分泌物赘积而出现肺不张、肺炎等,每隔2h协助翻身一次,翻身时叩拍背部,尤其是需要引流的部位,之后协助翻身与吸痰;吸痰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选取一次性吸痰管,吸痰前需将高浓度氧吸入2min,吸引负压控制在20-40mmHg,并且动作应轻柔,坚持从内往外原则执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最少2天,最长32天,均值(9.4±1.6)天。此外,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做好护理干预,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并予以吸氧、镇静止痛、血管活性药物、心电血压监护等[2]。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记录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心率、尿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等指标,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 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2.1 临床效果
25例患者经过CCU呼吸机辅助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其中21例好转并出院,剩余4例则抢救无效而死亡,死亡原因包括原发病较重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及患者与家属主动放弃治疗而拔除插管1例。
2.2 治疗前后指标对比
治疗后心率、血压、尿量、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详见表1。
注:与治疗前相较,*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属于临床最为严重的一类心血管急症,往往需要急诊抢救处理,死亡率较高。AMNI患者往往存在广泛性坏死、缺血与缺氧等,从而导致心功能不全,进而造成心脏排血量下降,心肌收缩力也显著减弱,导致周围血管功能障碍,进一步会导致血压下降而出现心源性休克[3]。AMI并发心源性休克起病急,病情重,若不及时纠正严重缺氧,患者极易死亡,为此有效纠正缺氧与缺血,属于抢救的关键,实施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则成为最为主要的方案。
我院针对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符合CCU呼吸机辅助治疗指征,自愿采取该方案治疗。结果显示25例患者经过抢救治疗与护理后,最终21例好转并出院,仅有4例死亡,死亡率较低;同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可知,治疗后患者的心率明显缓解,而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血压、尿量及心输出量等均明显升高,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CU呼吸机辅助治疗AMI伴有心源性休克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应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并做好相关参数的调整,确保治疗顺利完成。本次研究采取CCV或SIMV联合PS模式,其中CCV每次呼吸均由患者自主呼吸触发,同时患者可无需任何支持进行呼吸,可达到预计的TV与MV水平,而且对于脱机前准备也比较适用;SIMV则有同步装置,呼吸机在每分钟内都能按照事先设计的参数给患者指令性呼吸,同时患者可有自主呼吸,不受呼吸机影像,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患者在脱机中可发挥自身调节呼吸的能力,并减少镇静药的应用[4];PS在自主呼吸前提下,每次吸气可接受一定水平的压力支持,从而增强患者吸气深度与吸入气体量,同时与SIMV联合使用,用在脱机前准备中,可明显减少呼吸做工与耗氧量[5]。
综上所述,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CCU呼吸机辅助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明显,而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邓瑞珍,陈健红,江霞等.心脏监护病房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09(7):1896-1898.
[2]单艳华.有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9):16-17.
[3]杜玉明.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呼吸机治疗心源性休克41例[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9):866-867.
[4]冼乐武,黄东健.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并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13(1):9-10.
[5]崔德君,陆群峰.IABP在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6):131-134.
论文作者:颜志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患者论文; 休克论文; 呼吸机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源性论文; 呼吸论文; 辅助治疗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