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习 高原反应 突破方法
什么是“高原反应”?学习中的“高原反应”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突破?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1.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本来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即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呼吸困难、心跳加速、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学习也有类似状况,即学习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教育心理学称之为“高原现象”。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开始阶段:学习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费力,因此一开始速度的提高较慢。迅速提高阶段:学习者初步掌握了该知识的规律或“窍门”后,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信心增强,因而进步很快。学习高原期: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但还剩下较多难点知识未弄懂,学习进步速度突然变慢,尽管每天很用功,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甚至成绩下降,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克服高原阶段:当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改进方法,克服了学习途径上的困难,掌握新的规律或技巧后,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上升。因此,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阶段。高原期学生在学习、考试、身体、心理等方面会表现如下特征:精力不够集中,头脑昏昏沉沉,上课不能进入学习听课的状态,老是分心,课堂听课效果差,看不进书也记不住内容,做题经常出错,感觉学不进去,学习效率不高,知识越来越糊涂,但又不想看复习材料,考试中,经常碰到一些平时十分熟悉、很简单的题目,当时就是想不起来答案,而考完后又能顺利地想起来,出现了考试头脑空白的情况,考试成绩每况愈下,有“今不如昔”的停止感和倒退感;身体反应迟钝,经常食无味,睡不香(经常睡不着觉);心理疲劳加速,转入心理低潮状态,表现焦虑、急躁、烦闷等,产生了莫名的厌倦情绪。“高原反应”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现象,不同的学生高原反应持续时间也不同。
2.高原反应的成因分析
高原反应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2.1.意志方面: ①缺乏坚韧的意志,浅尝辄止,开始学习时,懂了一些就沾沾自喜,一遇到学习内容加深,就灰心丧气。②目标定得过高,学习动机过强,但自己又经常无法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2.知识方面: ①学习加深,先前习得的知识和能力无法满足甚至无法应付新的学习内容,进步明显变小。②知识基础不牢,知识与方法漏洞多,学习经常"欠债",日积月累,快被学习“债务”压垮了。③学习范围广、容量大、时间长,缺乏新意,形式单调、枯燥,容易产生身心疲惫,烦躁厌倦的情绪。
2.3.方法方面: ①学习上往往是一个题目还没有真正弄懂,就开始做另外一个题目,缺少必要的反思、归纳、总结与感悟;②一心钻研难题而忽略了对基础题的掌握;③学习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授和辅导,紧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自己缺少独立思考意识。教师把解题的关键一点拨,马上就会,但离开老师的点拨,就无法找到解题的合理切入点。④已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断被重复,形成了“思维定势”,对自己的弱点、难点问题却没有得到改进,很难找到提升的突破口。⑤学习方式枯燥,学法单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心理方面:夜以继日刷题,熬夜太晚,睡眠不足,身心疲惫,晕头转向、心情烦躁,学习效率降低,缺少学习成就感,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导致出现厌倦和焦躁,身体状况下降。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越学越糊涂,甚至失去信心。
3.如何突破高原反应
当进入高原期,要认真诊断,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克服高原现象。根据“高原现象”成因分析,突破高原反应主要方法有以下五招:
3.1.意志方面。高原反应是正常现象,就像运动员在长跑中会出现极点一样,这时只要再坚持一下,激励自己,增强信心,这种感觉就会消失。因此学习中应注意培养自己顽强奋斗的品质,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坚持到底的决心,百炼成钢的攻关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愈挫愈奋的耐挫能力,乐观向上的态度。
3.2.知识方面:从基础抓起,将知识条理化;打牢基础,缺漏知识点要及时补上,学习碰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要让问题滚雪球,越滚越使问题成堆。
3.3.方法方面:①要注重做题质量,把题做对,做透,多反思感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②不要死记硬背,要深入理解并内化知识与方法,要梳理知识与归纳题型,立足基础,量力而为攻破专题,消化写过的试卷,把书读薄,把题做薄,达到三无(无书,无题,无招)境界。③要合理安排(科目安排+学习方式安排),保持对学习内容的心理新鲜感。哪些科适合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学习?什么时候适合看书、背记、做题、纠错、整理归纳?不同科目、不同学习方式交替进行,科学合理搭配,使学习变得有新鲜感,有弹性,不容易产生疲劳。④变换合适的学法,如复习内容短,内容孤立,可一鼓作气。从头到尾采用“整体学习法”。如复习内容长,内在规律较明显,可逐步复习,各个击破,采用“部分学习法”。⑤形成“日日清”、“日日思”习惯。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及时“清理”干净,不欠“学习债”。每天结束时反思一下当天的学习收获,预想一下第二天的学习目标。⑥落实好学习计划。制定科学、有序、可行的学习计划,做到循序渐进,每天进步一点点。
3.4.心理方面:高原反应主要是由于心理疲劳引起,是心态问题,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我每天都有收获,我每天都在进步,我真的很棒!我能行!我肯定行!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克服“高原现象”。
3.5.适度放松:要善于分配时间,把握用脑的黄金时间,科学用脑,劳逸结合,适当放松神经(不是放松学习),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紧张。如进行体育锻炼,打打球或到操场走一走,听听轻音乐等。还要改善营养,保证睡眠,克服急躁情绪。
“高原反应”是下一个飞跃的前奏,经过“否定之否定”后,便会“螺旋式上升”,大可不必惊慌,只要能在高原期适当调整,持之以恒地坚持,忍受住黎明前的黑暗,便会“拨开云雾见日出”,出现“柳岸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的境地。
附: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7.
[2]王丽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
[3]李国庆.中药防治急性高原反应文献调查分析.青年医药杂志.2015.第7期.
作者简介:易斌,1973.04,男,广西桂林,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数学教育,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论文作者:易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高原论文; 知识论文; 心理论文; 现象论文; 方法论文; 内容论文; 学习者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