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村级债务要慎重处理农户欠款——黑龙江省、江苏省的典型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龙江省论文,江苏省论文,欠款论文,农户论文,债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化解村级债务的一些做法
为化解村级债务,各地采取了多种办法,概括起来主要是四种:一是还债;二是减债(即降低借款利息,减少还债数额);三是抵债(即将集体资产卖或发包给债权人);四是转债(即把村级组织的债务关系转移给个人等)。在一些农业为主的地区,大多数村可用于还债的资金来源,一是村集体资产(或资源),包括闲置村办公室、机电井、农机具、成材林木和机动地、草地、水面等。二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权,大部分是农户对村的欠款。2000年底,黑龙江省肇东市村级债权31738万元,其中农户欠款19859万元,占62.6%;2001年收回债权4882万元,其中农户欠款4152万元,占收回债权的85%。该市海城乡11个村,2002年收回债权226.3万元,其中224.7万元是农户欠款,占99.3%。2000年黑龙江省泰来县收回债权2594万元,其中农户欠款2237.5万元,占86%。表1是该县一个镇所属7个村的债权构成。
表1 黑龙江省泰来县7个村债权构成(万元)
由于村级债权主要由农户欠款构成,一些地方明确要求把清收农户欠款作为化解村级债务的主要资金来源。有的要求“彻底清收农户欠款”,“大力清收农户欠款”,“大力清收农户历年欠合同款”。有的地方详细规定了优惠还欠、拉拽还欠、转贷还欠、实物还欠、转让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还欠、依法清欠等针对农户的清收措施。为完成任务,有的地方提出要“变季节性收欠为常年收欠”,并组织了清欠工作组、“清收专班”、“收取农民提留款工作小分队”。有的要求交不出钱的欠款农户用粮食、房屋或农机具等财物充抵。前两年,有的地方还收走农户的承包地抵顶欠款,有的乡村规定对欠款农户“每人给0.5亩救命田,用包地款顶费用”,“当年交不上都收地卖地”。个别地方还发生了因清收农户欠款导致的恶性事件。
二、农户对村级负债构成
农户对村里负债,在农业主产区是较普遍的现象。黑龙江省泰来县和平镇同合村543户农户,2000年有473户欠款,户均3958元。该县四里五乡水地村405户农户,2002年初有310户欠款,户均2494元。黑龙江省肇东市经过一年的村级化解工作,到2001年11月,共有83户的肇东市姜家镇双安村10队,仍有75户对村里有欠款,户均3245元。欠款分布如下:欠款1000元以下的农户19户,占总户数的25%;欠款1000—5000元的农户38户,占51%;欠款5000元以上的农户18户,占24%。
所谓农户欠款,一般并不是农民向集体借了钱,而是农户没有完成村里的收费任务而欠下的,其中包括了许多不合理负担。一是不管年景丰歉,负担只增不减,甚至灾年的负担更重,虽然当年可以缓交,但都记到了农户往来帐上,成为陈欠,有的还要算利息。二是各种乱摊派和乱罚款。黑龙江省肇东市1986年交售商品粮全省第一,其后连续6年居全省县级之首。这期间农户的粮食任务罚款急剧上升。不少农民反映,当时交不齐粮就得买了粮交,没钱买就把债给背上了。三是各种达标升级。1998年黑龙江一些地方搞村镇建设,要求路边的农户都要砌上红砖院墙,安上大铁门。结果这一带到处都可以看到红砖墙围了个小土房,很多农户没有钱盖瓦房,却为一堵院墙背了一笔债。四是干部福利和乱开乱支。江苏省盐城市一个村1999年2月4日向村干部借款4000元,用于村组干部发奖金,但在科目上却反映为“代交乡经费”,连本带息摊给了农户。该村1996年1月27日向合作基金会借款1万元发村组干部春节福利,1997年10月18日以“高氟改水”名义向信用社借了1.5万元,还了本息14731元。到2002年底这笔钱已经滚到23191元,在财务上反映为村里“改水”款,成为兴办公益事业借款,也摊到农民头上。一段时间,这种高息借款曾是农村少数人增加收入的捷径。这个村1998年8月24日向一个干部借4200元交“计生集资款”,2年后这笔钱本息合计就到了7700元。
我们曾专门解剖过一些农户的欠款演变:
黑龙江省肇东市姜家镇农户李某,33岁,家有3人,两间土房,二轮承包时才分的8亩地。他本来没有欠款,但强修的院墙让他在分地的当年就背上了债,1998年给他的交款任务是:“地款(指提留统筹等,不包括农业税)223元,修院套2215元”,他交了1000多元,2002年初还欠1267元。
农户王某,种父亲留下的地,母子俩人,17.2亩地,至2002年初累计欠村里10263元。他母亲说,他父亲从小到死一直有病,自己做了三次手术。2002年没交村里的地款,被抽走了7亩4分最好的地。他的往来帐见表2。
表2 农户王某的往来帐
一些地方反映,欠款农户中很多是有能力交而不愿交,欠款多的除了极个别特困户,不是懒汉就是村里的二流子。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又专门分析了一些村的内部往来帐目,了解农户的收入与欠款、负担与交款的关系。基本情况是:收入高的欠款少,收入低的欠款多;兼业农户欠款少,纯农户欠款多;负担轻的地方欠款少,负担重的地方欠款多。在泰来县四里五乡水地村刘富屯,我们连续走访了10户纯农户。这些以种田为业的农户,住的全是土房,最好的不过是土墙外面贴一层砖。几户2002年交了欠款的农户说,每年都要到外面包点地才够年吃年用,总想挣点余钱,有条件时能盖个瓦房,孩子上学、说媳妇,都要花很多钱。该乡农户隋某,家里只有老俩口,两间土房收拾得很干净,耕地16.8亩,村干部说他们是比较勤劳的,现在比较困难,有些债务是帮儿子背的。他家2000年时欠款已达12814元。隋某说,我们是年年交钱,但实在是收的不抵交的。
三、要慎重处理农户欠款问题
肇东市姜家镇农户李某,家住三间土房,他说,我们这里地薄,早些年粮食定购任务重,交不齐就罚款。原先家里有12口人,劳力少,也还不上,罚就罚吧。这几年刚刚抬点头,我们有钱就交一点。他们家的欠款已经从1985年的954元上升到2001年的9744元。在另一户曾当过生产队长的王某家里,我们看到的是一间用木头撑着的土房,没有一张凳子,一个土炕还坏了半边。他种20亩地,但年年没有积蓄,年年不交地款,村里知道他交不起,1998年还是为他家安上红砖院墙,在他帐上记了1311元修院墙款。1984年他只欠村里9.23元,到2000年已上升到18361元。泰来县四里五乡干部王某说:“老百姓没钱交,困难,确实没钱”。和平镇的一位村会计说:从来不交的没有,多少都交点,有多大能力交多少,有钱也不肯交的没有。年头好可以多收一点钱,年头不好只能收当年的。债收得少,有收得不狠的因素。有时到有些人家一看,都下不得眼,人家都没法过,根本不忍心跟他要,每年都有这样的户。
不少地方清收农户欠款时,还采取了一种办法,就是转移债务,有的叫做亲友拉拽或转贷,有的叫做债权债务抵冲、债权债务重组。即由村里出面,把农户对村里的欠款转为农户对其他个人或银行的欠款,村里则从对个人或银行的债务中解脱出来。深入剖析就可以看到,这决不是一般的变集体对农户的债权债务关系为农户与农户之间的个人债务关系。在农业为主地区和贫困地区,欠村里钱款的绝大部分是种田农户,而能借钱给村里的多数是当地相对有钱的人或干部。我们在江苏省宿豫县剖析了一个村的个人债务。至2000年底,该村共有188户农户欠村里的钱款,其中村干部2人;村里向89户借了钱款(不含欠发工资),其中只有一户是纯种田户,见表3。
表3 江苏省宿豫县某村债权户构成
一些地方动员党员干部带头,把自己对村里的债权转为对欠款农户的债权,这就使这些党员干部成了普通农户的债主,造成了另一种很不正常的农村干群之间的债务关系。另外,把农户对村里的欠款转为银行对农户的贷款,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我们感到,这些转移债务、化“公债”为“私债”的办法,固然使村集体经济组织解了套,但如果没有做到农户充分自愿,甚至带有强制色彩,如果农户今后不承认欠款中的不合理部分,将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隐患。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全面推进,不少地方对化解乡村债务感到很迫切。有的规定了化解债务的指标和进度,要求两三年内基本化解村级债务,甚至要求三个月化解60%,一年基本化解。这个进度意味着大量欠款农户必须在两三年里全部还清历年陈欠,欠款多的农户必须在两三年里上交数千或上万元。低收入农户更将雪上加霜。我们感到,这些做法背离了让农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思想和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的初衷。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比较困难的时期,农民增收举步维艰。不少农户面临双重压力:一要还村里的债,二要借钱搞生产,不少人陈欠未还,新债又生。如果农民负担管不住,甚至继续加重,生产生活会更加困难。因此,研究和部署化解村级债务工作,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村和农民的实际,着眼于减轻农民负担,要慎之又慎,把握适度。如果不顾实际,片面把清收农户欠款作为化解债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催逼过急,势必引发新的矛盾。在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要让农民休养生息,不能影响农民的正常生活。要让农民把资金首先用到生产上,不能影响农民正常生产。要坚决杜绝因催逼农户欠款引发恶性事件,不能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在要求农户还款时,不能把各种不合理负担摊派入户入亩,不能以“依法清欠”的名义向农民追讨不合理债务,不能胁迫农户以家产和生产资料充抵欠款,不能收回农户承包地抵顶欠款。至于成立针对农户的清收小分队和工作组,也是完全不可取的。前些年一些地方人大通过的有关条例,允许收回欠款农户的承包地,也要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和2001年的中央18号文件精神,加以修正。
从长远看,要在根本上解决村级负债和农户欠款问题,离不开经济发展和必要的制度建设。一是要加快推进县乡机构改革,减人减事,减轻农民负担。二是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真正做到民主理财、村务公开。三是要对农户欠款进行认真分析,取消不合理部分,对受灾年景的负担加以减免。四是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制度建设到位,经济发展,乡村财力增强,农民收入增加,负担减轻,乡村债务的结才能真正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