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提高土建施工质量,从而保证土建施工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进而为施工单位节约更多成本,如何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应用桩基础技术成了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本文针对桩基础技术进行简单概述,就如何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提高其技术的应用效率进行探究。
关键词:土地施工;桩基础;技术应用
近年来,如何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应用桩基础技术,成了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重点问题。鉴于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的探讨意义重大。
1.桩基础技术的概述
1.1桩基础技术的概念
桩基础技术指以基础桩与桩顶部承力平台组成的建筑基础技术。从其结构组成来看,可分为:第一,高承台桩基;指桩基承力平台的最低位置于地面以上,为高承台桩基。第二,低承台桩基;指桩基承力平台的最低位置与地面以下,或与土地表面呈现持平状态,为低承台桩基。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常用低承台桩基,由于其稳定性较好,有利于建筑工程安全。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同时,市场推广度良好。
结合相关资料发现,桩基技术起源于原始社会,至宋代,我国的桩基技术已初步建立桩基施工体系,至明清时期,我国的桩基技术已具备完善的操作体系,已存在较为成熟的理论做为技术支持。例如:宋代的《营造法式》书中,已详细记载当时人们临水筑造桩基的过程;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书中,对于桩基的原材料选择、具体的施工方法均已存在核定标准[1]。同时,北宋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体进一步证明我国桩基技术的发展历程。例如:上海龙华镇内的龙华宝塔;山西太原晋祠内圣母殿。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桩基础技术建造的建筑物相较于普通建筑物,抗震性能更好,安全系数更高,有利于保障居民人身及财产安全[2]。例如:在地震过程中,利用桩基础技术建造的建筑物倒塌率小,变形程度低,是我国作为地震多发地区强化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1.2桩基础技术的施工重点
(1)要求相关施工人员,将桩支撑于地下持力层,建立具备高承载力的竖向桩支撑群体系,以满足建筑后期的负荷力;其中,地下持力层,又称坚硬持力层,包括:第一,地下基岩层;第二,地下密集卵砾石层;第三,地下硬塑粘性土层;第四,地下中等密集型砂砾层。以此,要求相关施工人员,使支撑桩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无论是支撑群,还是单独支撑,以满足建筑负荷,包括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建筑偏心负荷力。
(2)要求相关施工人员,应控制桩基刚度,避免由于其自重或其他负荷力影响,造成桩基不同程度上的沉降,同时,应保持建筑物倾斜范围符合工程标准;因桩基自身刚度,其中,刚度指桩基自身具有的竖向刚度,或桩基群具有的群体性刚度,即摩擦桩,为避免自身刚度或群体刚度影响,造成桩基沉降,导致建筑物倾斜。
(3)要求相关施工人员,应确保桩基抗坍塌性能,从而保证建筑整体稳定性及安全性;因桩基自身刚度,保证建筑物不受恶劣气候影响,使其水平负荷力处于正常状态,从而维持建筑物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此点对于超高层建筑施工尤为重要。
(4)要求相关施工人员,在桩基穿透液化土层后,支撑于坚固的地下基层,从而保证在恶劣条件下,桩基仍具备较强抗压性,保证建筑稳定性,从而不易发生地面沉陷,建筑倾斜;一般情况下,我国常用桩基类型包括: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类;第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类;第三,钻孔灌注类;第四,人工挖孔灌注类;第二,钢管桩类。
1.3桩基础技术对土建施工的要求
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利用桩基础技术完成施工,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使承压力较强的地下岩层,分化了建筑的整体自重;第二,优化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土层,使其变得更为紧实,避免由于地下土层过于松软,从而影响建筑桩基的承压性能,导致建筑发生一定程度的沉降,在严重情况下,发生建筑坍塌[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由于桩基技术对于建筑工程具备显著价值作用,相较于普通地基施工技术,桩基础技术的工程量较大,需投入较高成本。值得注意的是,桩基技术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以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在施工过程中应用此项技术。桩基础技术对土建施工的具体要求为:
(1)此项建筑工程的地基质量是否具有较高标准;
(2)结合建筑工程使用类型,例如:货物仓库、大型加工类厂房等,对于建筑承重要求较高的建筑可以考虑是否使用桩基技术;
(3)结合建筑设计结构,例如:电视塔台、大型厂房内的烟囱等,对于建筑面积小,但高度具有严格要求的建筑可以考虑是否使用桩基技术;
(4)结合建筑工程的特殊使用情况,例如:大型精密仪器制造厂房等,对建筑稳定性能具有严格要求的建筑可以考虑是否使用桩基技术;
(5)建筑施工区域内的土层是否存在特殊情况;
(6)建筑施工区域内是否处于地震带,可以考虑是否使用桩基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显著提升桩基技术的应用效率,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应提前对施工区域进行实地勘察,得出实地勘察数据,依据实地勘察数据,制定具体施工方案,从而做好桩基定位的工作。
具体措施为:(1)要求相关勘察人员,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勘察;勘察内容包括:第一,环境气候;第二,水文条件;第三,地质情况,同时,应对勘察进行实时记录,得出详细数据。(2)要求相关设计人员,依据勘察详细数据,制定具体施工方案,计算详细参数,绘制施工图纸;(3)要求相关施工人员,依据施工图纸,做好桩基定位工作,严格记录定位数据。
2.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应用
2.1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技术
人工挖孔桩指依靠人工完成挖孔的桩基施工技术,由于其人力特殊性,成本相对较低,质量也有一定保证。此项施工技术的优势为:(1)施工速度快;(2)施工操作简单,易上手;(3)抗震性能强;(4)有利于施工区域环境及保护。此项技术的施工重点为:孔桩直径要求高于800毫米,以满足承受楼层较低[4]。同时,建筑负荷力较大的建筑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工挖孔的过程中,由于挖孔需地下作业,作业条件艰苦,每日工作强度大,如何保证其挖孔质量,保护施工人员作业安全,是施工单位在作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重点问题。同时,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抽水需求时,要求施工人员注意观察抽水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便于施工单位进行处理。
2.2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灌注桩指采用机械完成桩基安装的常见施工技术,其中,施工过程包括:(1)桩基定位;(2)桩基钻孔;(3)桩基清孔;(4)制作钢筋笼,放置钢筋笼;(5)桩基导管预埋;(6)混凝土的灌注及后期硬化养护。
2.3预制桩的施工技术
预制桩的施工技术包括:(1)振动式;(2)锤击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求相关施工人员,应确定桩顶长度及放置方向,以此,保证桩基础稳定性。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尚且存在诸多因素影响着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在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效率。为了使其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便有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比如: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技术等。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在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效率将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为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傅彬彬.试析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266.
[2]黄保运.浅谈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7:75.
[3]黄晓军.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作用解析[J].江西建材,2015,23:69.
[4]王世红.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05:45-46.
论文作者:周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桩基论文; 技术论文; 土建论文; 桩基础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刚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