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科技园区发展优势互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优势互补论文,园区论文,中俄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不久,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组织清华大学、武汉东湖高新区、上海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四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北京市、山东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三个生产 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及中介机构代表团出访俄罗斯。出访期间,代表团先后参观访问了 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国际技术孵化器、绿城科技园、鲍曼大学、莫斯科动力学院科技园、莫 斯科大学科技园和位于圣·彼得堡的创新管理中心、应用化学院—国家科技中心。
俄罗斯科技发展现状
俄罗斯科研开发单位的科技成果商品化意识总体上还比较淡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 是政府对加强成果转化不够重视,管理和服务效率不高,推进的政策措施力度不够,至今还 没有任何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鼓励政策;二是社会各方面对技术成果的财产属性认识 不足,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科研开发单位在转化科技成果时,技术要价一般都不超过总股本 的10%;三是成果转化中缺乏市场化的投融资环境,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 人才。这些都影响了科技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
俄罗斯仍然具有强大的科研开发实力。前苏联的解体,使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有所下降,对 科研开发造成了较大冲击。但是俄罗斯毕竟是一个传统的科技大国和强国,长期的科研积淀 使得俄罗斯虽历经社会变革的巨大冲击,但仍然保持比较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一些传统 优势技术领域仍处在世界前沿水平。莫斯科鲍曼大学的金属材料研究开发和加工工艺技术, 圣·彼得堡应用化学院—国家科技中心的非金属新材料研究开发技术,都具有非常先进的水 平和很大的市场开发前景。
俄罗斯国民的科技成果商品化意识正在觉醒。就整体而言,俄罗斯的科技成果商品化进程 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一些单位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 效。
俄罗斯国际技术孵化器是一家从事技术中介服务和科技企业孵化的咨询企业,它们与俄罗 斯的近50个科研开发单位保持着密切联系,其业务重点是促进俄罗斯的技术成果与国际上的 资本和市场对接,在国外或者俄国内进行转化和产业化,目前业务活动已发展到美国、德国 、英国、比利时、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该单位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动俄技术向我国的 转移,截至目前,已先后向我国有关单位和企业介绍技术266项,其中22项取得积极反应; 从我国得到的技术需求信息69项,其中49项已有反馈;促成了8项合作合同的谈判,其中两 个已经在我国建立了合资企业。它们在我国的活动目前主要集中在山东烟台中俄技术创新基 地,由于对合作效果比较满意,近期拟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寻找合作伙伴。
莫斯科大学科技园始建于1991年,是在莫斯科市政府和大学的支持下建立的,座落在莫斯 科大学校园内,现有孵化场地近万平方米,在孵科技企业近30家,年总销售额2亿多美元。 经过十来年的运作,莫斯科大学科技园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代 表团认为它们与我国发展比较好的大学科技园处在同等发展水平。
中俄合作机遇
本次访问,是中俄双方民间对口合作单位的第一次直接接触。科技部高新司认为本次访问 使得我国对俄科技合作朝着逐步由政府层面转向民间的方向迈出了实质的一步。
加深了对俄罗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现状和走势的了解。几天的访问使代表团成员了解到, 目前俄社会在科技成果商品化方面的政策、环境、观念等方面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但俄也是 一个科技成果和人力资源丰富、有着巨大潜力的大市场。代表团认为,俄目前的市场经济体 制框架尚未完全建立,在那里发展科技产业肯定会遇到政策、观念等种种障碍。但正是由于 俄社会科技成果商品化意识不强、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不发育,给我们的企业前往开展合作、 开拓市场提供了机遇。因此,各单位都对加强与俄科技合作特别是成果转化合作表现出了浓 厚的兴趣。
与俄相关单位建立了直接的联系。通过几天的对口交流,代表团对俄有关单位的特点、优 势以及与中方合作的意向有了一定的了解,使中俄双方的科技合作在政府引导支持下逐步向 企业间的直接合作过渡,迈出了实际性的一步。据了解,本次出访时俄方主要接待单位—— 国际技术孵化器,迫切希望与我国中介机构和有关单位建立直接的联系,以期进一步扩大在 中国的合作。代表团的大多数成员单位也都准备同该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指定具体联络人员 ,互通需求信息,进行人员交往,探讨具体合作项目。尤其是我国的生产力中心,可以利用 已有的生产力促进网,加强同俄方中介机构的联系,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利用俄科技资源创造 条件,提供帮助。
对参与在俄建科技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大学科技园在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方 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 著的成绩,这次随团出访的四家大学科技园的代表通过访问绿城科技园,莫斯科动力学院科 技园和俄罗斯大学科技园,对我国政府正在推动的在俄罗斯建设科技园的举措表现出浓厚的 兴趣,代表们认为,这种形式的合作可以使双方在科技领域的合作进入一个更高层次,可以 更直接地了解俄罗斯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有利于利用俄罗斯的人才资源。俄方对这种合作 也持相当积极的态度,在与俄罗斯工业科技部创新和技术商品化司司长阿尔扎马斯采夫·尼 古拉·符拉基米洛维奇的会谈中,他明确表示要为双方的合作创造最好的条件,准备建议俄 国家杜马对中俄科技园建设作为一个试验区,给予政策优惠。
与俄合作优势互补
代表团认为,俄罗斯在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人才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我国在成果转化 、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市场运作方面拥有较多的实践经验,中俄双方在创新领域的合作具有很 大的互补性,特别是随着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的签定,更为双方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如 果处理得好,对中俄双方的发展都十分有利。为此科技部高新司提出以下建议:
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中俄创新合作的引导和支持。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国内企事业 单位在对外科技合作中重欧美、轻俄罗斯的倾向。要告诉国内单位,俄罗斯不仅有大量我们 所没有的高新技术成果和创新人才,而且价廉物美。二是要继续推进双方民间单位的交流互 访,通过持续稳定的接触,不断加深相互了解,建立合作关系并最终实现具体的合作。三是 要加强俄语人才的培养培训。目前青年人学习俄语的不多,各单位普遍缺乏懂俄语的人才, 这已经成为开展对俄创新合作的重要障碍。
对中俄创新合作应持积极慎重的态度,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消极等待。一方面,俄国 际化程度不高,政府管理和市场运行还不规范,这就决定了对俄创新合作过程中肯定会有这 样那样的困难,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俄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巨大的 潜在市场,如果我们不积极主动地加强合作,随着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俄方的要 价会越来越高,同时也将失去有利的市场机遇。因此,应从战略高度看待对俄创新合作,既 不能 急功近利,更不能消极等待。
积极推动在俄建立科技园。在俄罗斯建立科技园,对于利用俄罗斯创新资源、扩大我国企 业的影响并有效进入俄罗斯市场,都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举措。在做法上科技部高新司认为 应遵循“政府支持、社会出资、企业化运作”的原则。政府的任务是通过与俄政府的协商, 为我国科技园和企业在俄活动争取尽可能好的政策、法律空间,比如企业国民待遇和政策优 惠问题、国际间的资金流通问题、当地政府的服务问题等,同时也可通过项目对科技园和企 业进行经费资助,但切忌政府直接参与科技园的管理和运作。科技部高新司表示,科技园的 选址以莫斯科绿城科技园一带较好,同时,为便于利用俄国的人力和技术,应考虑在莫斯科 大学或莫斯科动力学院周边建立创业孵化区。
(本资料由科技部高新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