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动词“进行”的语法化
李 佳1,夏 云2
(曲阜师范大学 翻译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摘 要: 结合汉语历时语料库和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以形式动词“进行”为个案,探讨其语法化过程与动因。研究表明:“进行”在语义上从“行进义”演变为“从事义”,在句法上从“核心谓语”演变为“非核心谓语”,搭配的宾语结构类型也更为多样。频率效应、双音化作用、语言接触和认知规律是“进行”语法化的重要动因。
关键词: “进行”;语法化;动因
一、引言
“语法化”是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成分的过程或现象,传统上也称之为“实词虚化”(沈家煊,1994)。从历时角度来看,现代汉语的很多虚词都是由实词语法化而来的,这类词具有很少的语义内容,后带的直接宾语或名词词组承担了动作意义(戴光荣、左尚君,2018)。以往对现代汉语形式动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时层面,描述其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周刚,1987;周小兵,1987;胡裕树、范晓,1995)。如果要对语言事实做出解释就必须考虑历时因素,把共时平面的变异现象看成历时演变不同进程的结果(沈家煊,2008)。因此,从历时层面探究形式动词的语法化过程具有一定意义。
该公司是中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和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致力于研究、开发和生产适合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需要,并批量出口的EMS产品及其零部件。该公司的总部、技术中心和上海生产厂建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开发区,并在无锡和西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了分厂。
目前,对介词、连词、副词及话语标记语的语法化过程研究已相对成熟。如:“是”从指代词变为判断词、从判断词变为焦点标记是语法化,从判断词(焦点标记)变为词内成分是进一步语法化(董秀芳,2004)。但对形式动词语法化过程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2.4 量表的效标关联度检测结果 本量表采用与条目“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整体印象得分”做总体效标关联度的监测,其相关性为0.767,P=0.000,见表7。
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形式动词有“进行、做、加以、给予、予以”等。范晓(1987)把形式动词划分为“进行”类和“加以”类,“进行”类在语法上的运用范围要更广一些。虽然“进行”和“做”都属于“进行”类,而且二者出现频率较高,但“做”既有语法作用,也有实际意义,“进行”却只有动词的语法作用,没有动词的实际意义。因此,“进行”被认为是形式动词的最典型代表之一(刁晏斌,2004)。基于此,本文以形式动词“进行”为例,利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CCL)和英汉翻译历时语料库(DECPC),描述其语法化过程,探析其语法化动因,以期深化对形式动词的认识。
二、“进行”的语法化过程
(一)语义演变
(12)但遣军司马梁飒等,带领千骑,并携金帛,再向北方进行。(民国蔡东藩《后汉演义》第三十三回)
1.“进行1”表示“行进”义
《说文解字·辵部》:“进,登也。”《说文解字·行部》:“行,道也。”由此可见,“进”的本义为“向上登高”,进而引申出“前进”义;“行”的本义为“道路”,进而引申出“行走”义。在这个层面上,“进”与“行”意义相近。如:《周礼·夏官·大司马》:“车徒皆作,遂鼓行,徒衔枚而进。”郑玄注:“进,行也。”正因为“进”“行”二字同义,有时可以同义连文,表示“行进”。如:《墨子·经说下》:“进行者。先敷近。后敷远。”可见,早在春秋时期,墨子就对“进行”作出了解释,指先近后远的运动变化过程。之后,“进行1”表“行进”义的用例逐渐增多。例如:
(1)《礼记·曲礼上》:“君出就车,则仆并辔授绥,左右攘辟。”唐代孔颖达疏:“左右攘辟者……君已上车,车欲进行,故左右侍者悉迁却以辟车,使不妨车行也。”
(2)终到大江口,逆潮湍流,不可进行。(唐代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卷二)
(3)想定主意,蹶然起立,出至洞外,驾起云头正要向南进行。(清代无垢道人《八仙得道》第二十六回)
如例(1)与例(2)所示,“进行1”表示“行进”义的用例至少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如例(2)与例(3)所示,“进行1”的用法主要表现为主体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对象为具体的物或人,有较明显的动作性特征。也就是说,此处的“进行”动词性功能凸显。在该阶段,“进行1”为实义动词,不存在语义虚化的现象。
2.“进行2”表示“从事”义
据《汉语大词典》对“行”的解释,“行”除了表示“道路”“行走”等义项外,还有一个义项是“做、从事某种活动”。例如:
(4)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尚书·汤誓》)
在例(4)中,“称乱”的意思是领兵作乱,这种动词性词语之前的“行”应理解为“从事某种活动”。据CCL语料库检索结果显示,“进行”在使用过程中,“行进”义逐渐开始虚化。例如:
(5)谓左右曰:“吾将归矣,汝等当以荷法自期,励精进行可也。”(明代宋濂《孚中禅师信公塔铭》)
四是热带气旋登陆多强度大,影响区域集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全年共生成31个热带气旋,较常年偏多5.9个,有9个登陆我国,较常年偏多2.1个,其中5个登陆时达台风以上量级,登陆地点集中在福建及其以南沿海。台风登陆之多、风力之强、降雨之大、影响区域之集中为近年罕见。
在例(5)中,“进行”的“从事”义较为明显。不过,从中可以看出,“进行”的“行进”义开始虚化,向现代汉语中的形式动词“进行2”发展,后来的“进行2”很可能就是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
通过对CCL语料库的考察,可以发现,自明朝以后,“进行”一词作“行进”义的情况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转而大量开始使用“进行”的“从事”义,最终出现了“进行2”作为形式动词的趋势。例如:
从图2可以看出,“进行”最初是以单音节的形式出现的,在明代以前,仍然是以单音节为主。自清代起,以单音节形式出现的频次开始下降,这时已出现双音化趋势,使用“进行”一词并作形式动词使用的现象较为频繁。因此,我们推测汉语的双音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进行”从实义动词向形式动词的演变,并推动了“进行”的语法化进程。
例(6)中的“进行2”,后面为名词性宾语“我的任务”,应解释为“实行或从事我的任务”。“进行2”在表示“从事”义时,通常要带上一个宾语,这就为“进行2”成为形式动词提供了前提。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进行2”带动词性宾语的用例。例如:
(7)子邮令将双尾虿绑于骑上,同回进行复命。(清代汪寄《海国春秋》第十四回)
(8)陶益贞也因为王颙的罪很重,把他囚禁起来,进行审讯。(民国曹绣君《古今情海》卷九)
式中,En—林木资源资产经济价值量;K—调整林分质量的系数;Ci—第i年以现时生产经营水平为标准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各年投入的人力、物力、林地租金等;n—林分年龄;P—投资收益率。
在例(7)与例(8)中,“进行2”后面加动词性宾语“复命”“审讯”,语义由动词性宾语承担。此时“进行2”具有形式动词特征,这显然是“进行”语义进一步虚化的结果。此外,有些动词宾语前面的动词是形式动词,放在宾语之前不增加新意义(孟琮,1999)。这也可以说明“进行2”的形式动词的性质。
根据“进行”的语义演变过程及其功能变化,我们可以将它的演变路径具体描述为图1:
图1 “进行”的语义、功能演变示意图
Heine等(1991)提出了语义泛化的序列:人>物>活动>空间>时间>性质。如图1所示,实义动词“进行1”本义是“向前行进”,表示某人、某物在空间上的前进,属于该语义序列中的“空间”范畴。随着“进行”一词出现频率的增加,在其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去范畴化的现象,“进行1”呈现向时间范畴虚化的倾向。在用作形式动词后,“进行2”已没有明确的意义指向,属于更为抽象的“性质”范畴。例如:
(9)老僧毅然答道:“此刻机会将到了,只要再向北方进行,自有奇遇。”(民国许慕羲《宋代宫闱史》第六回)
(10)这时节,只有敌人的声音才足以教她感到时间的进行。(老舍《火葬》)
(11)教育学的历史也就是在对这些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并找出各种各样的答案的过程中展开的。(丁锦宏《教育学》)
例(9)中的“进行”属于空间范畴;例(10)中的“进行”呈现向时间范畴虚化的倾向;例(11)中的“进行”属于更为抽象的性质范畴。由此可见,“进行”在使用过程中,“行进义”开始泛化,伴随着“进行”演变为形式动词的进程,其语义进一步抽象化,成为表示抽象的“从事义”形式动词。
(二)句法演变
“进行”在句法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综上所述,从“进行1”发展到“进行2”,在语义上经历了“行进义→从事义”“实义动词→形式动词”的变化;在句法上经历了“核心谓语→非核心谓语”“宾语类型单一→宾语类型多样”的变化。
第一,“进行”充当句法的成分发生了变化。“进行1”起初是充当核心谓语(陈宏国,2014),而随着“进行1”的虚化,“进行2”充当的句法成分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可将其成分称为“非核心谓语”。例如:
形式动词是经由语言的发展变化衍生出来的,它经历了一个虚化演变的过程。通过检索语料,可以发现,“进行”在从实义动词演变为形式动词的过程中,其语义演化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进行”表示“行进义”与“进行”表示“从事义”。为论述方便,将以上两种情况分别标记为“进行1”和“进行2”。
(13)王爷不必灰心,掘通地道之计现在仍可进行。(民国徐哲身《大清三杰》第四十九回)
双音化对“进行”的语法化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双音化是指两个音节构成基本韵律单元(音步)的倾向,在这个韵律单元的作用下,两个紧邻出现的单音节词就有可能“复合”成一个语言单位(吴为善,2003)。“进”的主要意思是“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行”具有“从事”之义。因此,“进行”一词所具有的“从事”义,很可能是借用了“行”的“从事”义,再加上“进”的本义而共同形成的。这也符合汉语双音节化的整体趋势。基于CCL语料库,我们分别统计了“进行”以单音节和双音节出现的频次。具体如图2所示:
15.al2=DFS(T,albc);//对概念语义树进行深度优先遍历,找到b在c中的访问水平对应的敏感词汇;
在例(12)中,“进行1”主要作为核心谓语,具有不及物性。在例(13)中,“进行2”延续了“进行1”作为核心谓语的用法。根据CCL语料库检索结果显示,该用法主要出现在民国前及民国时期。在现当代,“进行2”用作核心谓语的比例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作非核心谓语使用的频率显著上升,主要出现在充当核心谓语的动词结构之前。此时这一结构逐渐固定下来,“进行”的语法功能开始虚化。我们对“进行2”在各个时期所充当的句法成分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进行2”充当的句法成分统计
第二,“进行”在与其他词语的组合上,也出现了由相对单一到多样的变化。“进行1”主要为不及物性用法,后面不带宾语,而“进行2”所搭配的宾语类型日益丰富,从单个动词或名词充当宾语发展到与各种类型的短语搭配。例如:
(15)择女婿是件有关礼教的大事。你把徐、刘两家公子召来,一一进行面试。(民国曹绣君《古今情海》卷二十六)
(16)经过上面简要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什么是教育进行科学的说明了。(丁锦宏《教育学》)
(17)定期对县、乡政府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是使九年制义务教育有步骤地实施的重要保证。(丁锦宏《教育学》)
现阶段,冬储局势尚不明朗,经销商拿不准终端市场对于复合肥价格的接受程度,担心有价无市的局面愈演愈烈。据心连心规划发展与营销策划中心品牌策划经理张洁介绍:“目前企业以发前期订单为主,出货量尚可,但受到近期整体市场行情明显上涨的影响,新单情况一般。预计在11月磷复肥产销会后,原料行情逐渐明朗,冬储市场才会全面启动。受原料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年的冬储形势与往年略有不同,大多数经销商都显现出明显的信心不足,冬储市场整体运行得较为迟缓。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部分中小型农资经销商多处于持币观望状态,还有一部分冬储意愿很强烈的经销商也仅仅是小幅试水。”
一直以来,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都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地或者说是摇篮,古希腊文明,是欧洲大陆上最古老也是最辉煌的文明,后来的西方文明是沿着古希腊的已经提出的路道在走,继承、发扬以及创新,就像先秦时期对于中华文化的意义一样,古希腊是西方文明最璀璨、最辉煌的时期。它的神话故事以及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伟大的思想家,对西方文明甚至是世界文明的发展都是功不可没的。
表2 “进行2”宾语结构类型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民国以前,“进行2”的宾语结构类型较为单一,以单个名词或动词为主,偏正短语次之,但也出现了部分动宾短语类型。在民国时期,“进行2”的宾语结构类型仍以单个名词或动词为主,偏正短语次之,但出现了并列短语、量词短语,宾语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在现当代,“进行2”的宾语结构类型所占比例最高的为偏正短语,单个名词或动词次之,动宾短语作为宾语的使用频率下降,但并列短语、量词短语使用数量增加。
When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elevated levels of PTH and calcium-phosphate product on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Coen et al.[55] concluded that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on LTH is higher due to non-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三、“进行”的语法化动因
研究语法化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由自主词向语法成分的演变(Meillet,1912)。“进行”的语义演变和句法功能变化,表明它经历了语法化过程。可以说,“进行”的语法化是语言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进行”语法化的动因主要表现在内部的频率效应、双音化以及外部的语言接触、人类的认知规律等方面。
(一)频率效应
频率是语法化的重要机制。高频使用是加快某一语言形式语法化进程的必要条件,使用频率越高,越容易成为语法化的始源(Bybee,1994)。同样,高频使用也促使“进行”的语法化,最终演变为形式动词。
前文曾提及,“进行”的使用至少在唐代就已出现,表“行进”义,但用作形式动词表“从事”义,主要出现在明朝以后语料中。因此,基于CCL语料库,笔者将形式动词“进行2”的具体使用情况分成四个阶段进行统计,计算出它的出现频率。具体如表3所示:
人性与环保的统一就是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要让消费者的舒适度与大自然和谐并存。在做毕业设计课题时,也着重在权衡人性与环保的统一与和谐,笔者设计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产品的人机部分,一定要遵从人性化的设计原理,将使用者的舒适度最大化,然后在选材上,使用新型环保材质,将人性与环保的统一在作品中推向高潮。
表3 “进行2”的出现频率
从表3可以看出,从明代到民国时期,“进行”的使用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到现当代,“进行”的使用数量更是出现激增,形式动词“进行2”也呈现出相同的增长趋势。Haspelmath(2001)曾从语言演变的共性角度将语法化的频率条件概括为:一个语法化的候选者相对于其他参与竞争的候选者使用频率越高,那么它发生语法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可以说,高频使用巩固了“进行2”作为形式动词的地位,也稳定了“进行2”的语法化特征和语法化程度。
(二)双音化
(14)在性道德和性法制的教育中,适当引用一些性失误和性犯罪的案例进行告诫,让青少年学生从严重后果中理解其危害性。(黄亚艺《如何对初中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图2 “进”“行”“进行”出现频次
(6)我现在正在进行我的任务,成功不成功,是命运的事;勉力不勉力,是我的事。(清代曾朴《孽海花》第十五回)
(三)语言接触
在众多促使语言发生变化的动因中,语言接触是较为直接和重要的外部原因。语言接触是指接受语从源语吸收自己所需的语言成分或特征(秦洪武、夏云,2017)。很多学者认为,自新文化运动以降,尤其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翻译对现代汉语产生过重要影响(王力,1985;秦洪武,2000;王克非,2002)。为探讨形式动词“进行2”是否受到翻译的影响,笔者使用CCL语料库和DECPC语料库,对“进行”一词进行了检索。结果如表4所示:
在例(15)中,“进行2”搭配的宾语为单个动词“面试”,而在当代语料例(16)与例(17)中,其宾语分别为偏正短语“科学的说明”、并列短语“检查督促”。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较为复杂的短语类型是否也出现在早期语料中,以及“进行2”的宾语是否还存在其他短语类型?为探讨这一话题,我们通过CCL语料库对“进行2”所搭配的宾语类型进行了历时分析。具体如表2所示:
表4 “进行”与“进行2”使用频率的历时变化
从表4可以看出,“进行”在汉语原创文本中的使用频率渐次增高,这一历时变化趋势与翻译文本中的“进行”使用情况相同;“进行2”也表现出相似的趋势。这一现象可以用选择性语法复制的频率复制来解释,即基本码可以复制模型码的使用频率,使基本码某一表达形式的使用频率上升或下降(Johanson,2002:292)。具体来说,就是汉语原创语复制了汉语译文中“进行”的使用频率,而“进行2”则是复制了模型码对应语言形式的使用频率。
6.调控水质。保持池塘溶氧5mg/L以上;pH值7~8.5;透明度在30~40cm;每15~20天加一次水;每10天改一次底,降解底层有机物过多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每亩20天用生石灰10kg泼洒生石灰水。保持池水深0.8~1.5m,水位相对稳定,避免忽高忽低影响生长。当水中溶氧低、水质老化或遇雷阵雨闷热天、连阴天等恶劣天气时应减少投饵量或停止投饵,并注意观察,若发现小龙虾反应迟钝,游集到岸边,浮头并向岸上爬时,说明缺氧严重,要及时注水或开增氧机增氧。
由于各个子库之间库容差异较大,本文又使用了许家金设计的“对数似然比计算工具”来统计汉语原创与汉语翻译中“进行2”在不同时期变化的显著性。具体如表5所示:
本调查采用自制“昌吉市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健康调查问卷”来获取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的构成和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患病情况。正式调查前对20位老年人进行预调查,根据其理解程度对问卷予以修正。
表5 同时期汉语原创与汉语翻译中“进行2”使用差异的似然率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显著性差异的计算用到了两个语料库,一个为汉语原创库,另一个为汉语翻译库,“+”表示“进行2”在汉语原创库中的高频使用,“-”表示“进行2”在汉语翻译库中的高频使用,“***”表示差异性极为显著。从表5可以看出,“进行2”在同时期汉语原创与汉语翻译语言中的变化趋向基本重合,都呈现历时增长趋势。此外,“进行2”在同时期汉语原创与汉语翻译语言中的使用频率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可以说,形式动词“进行2”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翻译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语言接触是“进行”发生语法化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
(四)认知规律
隐喻是用一个相似的概念来表达另一概念,一般是从较具体的向较抽象的方向演化(王寅,2006)。就“进行”而言,“进行1”由具体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发展演变到抽象的认知判断,语义渐趋虚化。因此,实义动词“进行1”虚化为形式动词“进行2”,除了受到外部语言接触的影响,认知隐喻也在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在语言世界内部,可以分出三个概念世界或概念领域,即行为领域、知识领域、言语领域,简称行域、知域、言域(沈家煊,2008)。“行”指行为、行状,与“行态”或“事态”有关;“知”指知识、认知,跟说话人或听话人的知识状态有关;“言”指言语、言说,如命令、许诺、请求等,跟言语状态有关。行域义是原始的基本意义,然后引申出较抽象的知域义,再引申出更抽象的言域义(肖治野、沈家煊,2009)。例如:
(18)赶紧回去传谕尔兄,勿得违背朕先前意旨,定要从环州进行。(民国李逸侯《宋代十八朝艳史演义》第二十七回)
(19)士诒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好放手进行了。”(民国荫余轩放《民国野史》第三十一回)
(20)头一年或更长一点时间,要继续进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在治理整顿中求发展。(杨保胤《一九九一年紧固件行业生产形势分析》)
在例(18)中,“进行1”意思是“向前行进”,意义较为具体,动作性比较强,与行为直接相关,因此,“进行1”属于行域。在例(19)与例(20)中,“进行2”的意思是“放手进行”“继续进行”,说话人选择了一种内在的视角,它们主要是叙述某种情势发展到何种程度或地步,而这种程度或地步的达及,需要在一定的知识领域内进行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进行2”属于知域。由具体的行为发展演变到知识领域内程度的达及,“进行2”在语义上变得更加抽象,词汇义渐趋弱化,语法义渐趋增强,最终虚化为形式动词。此外,“进行”由行域义引申出较为抽象的知域义,但尚未引申出更为抽象的言域义。这说明“进行2”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虚化,并没有完全虚化。
采用复合蛋白酶深度酶解牡蛎、鸡肉、南极磷虾,获得高水解度的酶解产物。通过80%乙醇分别萃取3种酶解产物,再通过异丁醇萃取乙醇相,萃取上清液可获得丰富的苦味肽。异丁醇萃取牡蛎、鸡肉和南极磷虾乙醇相上清液感官评定都具有苦味,苦味评分值分别为6.8,4.4,5.0分。3种酶解产物异丁醇萃取乙醇相上清液均含有>94%的小于5 ku和>57%小于1 ku的多肽片段。本研究为快速萃取牡蛎、鸡肉和南极磷虾酶解产物中的苦味肽提供了新的方法,为后续苦味肽的质谱鉴定奠定了基础。
四、结语
本文依托CCL和DECPC语料库,在语法化理论的视阈下,探讨了形式动词“进行”的演变情况,描述了“进行”的语法化路径,并对“进行”的语法化动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第一,从历时层面看,“进行”的语义从“行进”义演变为“从事”义,语法属性从核心谓语演变为非核心谓语,词类从实义动词演变为形式动词;第二,“进行”的语法化动因一方面是受到外部语言接触及人类认知规律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语言的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如“进行”的频率效应和双音化,均对语法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第三,从共时层面看,“进行”的“从事”义并未完全取代“行进”义,这说明“进行”的语法化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
参考文献:
[1]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2]戴光荣,左尚君.汉语译文中轻动词的使用特征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2).
[3]周刚.形式动词的次分类[J].汉语学习,1987,(1).
[4]周小兵.“进行”“加以”句型比较[J].汉语学习,1987,(6).
[5]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6]沈家煊.“逻辑先后”和“历史先后”[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5).
[7]董秀芳.“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J].当代语言学,2004,(1).
[8]范晓,杜高印,陈光磊.汉语动词概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9]刁晏斌.现代汉语虚义动词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孟琮等.汉语动词用法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1]Heine,B.,Claudi,U.& Hunnemeyer,F.Grammaticaliz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12]张宏国.“够了”的语义演变与语法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4,(4).
[13]Meillet,A.L'évolution Des Formes Grammaticales[J].Scientia,1912,(12).
[14]J.Bybee,R.Perkins & W.Pagliuca.The Evolution of Grammar :Tense,Aspect,and Modality in the Languages of the Worl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15]Haspelmath,M.Explaining the Ditransitive personrole constraint:A usage-based approach [A].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UC Santa Barbara[C].2001.
[16]吴为善.双音化、语法化和韵律词的再分析[J].汉语学习 ,2003,(2).
[17]秦洪武,夏云.基于历时语料的翻译与现代汉语互动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18]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9]秦洪武.翻译中的句法异化与归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5).
[20]王克非.近代翻译对汉语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21]Johanson,L.Contact-induced change in a codecopying framework[A].In M.C.Jones & E.Esch(eds.)Language change :The interplay of internal,external and extra-linguistic factors,Contribu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C].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2.
[22]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3]沈家煊.三个世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
[24]肖治野,沈家煊.“了2”的行、知、言三域[J].中国语文 ,2009,(6).
Grammaticalization of the Dummy Verb “Jinxing(进行)”
Li Jia,Xia Yun
(Schoo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276800, 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a Chinese diachronic corpus and an English-Chinese parallel corpu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grammaticalization process and motivation of the dummy verb “jinxing”.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dummy verb “jinxing(进行)” has evolved from “march on” to “be engaged in” in semantics , from “core predicate” to “non-core predicate” in syntax, and the types of object structures are more diverse.Frequency effect,disyllabic effect, language contact and cognitive rules are the important motivations for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jinxing(进行)”.
Key words: “jinxing(进行)”;grammaticalization;motivation
基金项目: 山东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翻译硕士兼职导师立体管理模式构建”(SDYY17143);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翻译专业教师培养模式构建与应用”(2015M101)
作者简介: 1.李 佳,女,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硕士研究生;
2.夏 云,女,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在无线信号传播中,信号的传输损耗很大,也是影响无线电传播距离的主要因素。目前对于RFID信号在建筑物内传播有一些经验模型,应用最广的是对数距离损耗模型即:
标签:“进行”论文; 语法化论文; 动因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