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金融资本激增对信用评级思考的新思考_民间融资论文

私人金融资本激增对信用评级思考的新思考_民间融资论文

民间金融资本涌动对信用评级考量的新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资本论文,民间论文,信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当前民间金融的现状透析

(一)民间金融活力四射,民间融资是社会财富积累的集中表现

根据温州市中心支行的数据,2004年民间借贷资金规模为410亿元,目前规模估计在600亿左右;而在浙江义乌这样一个县级市范围发生民间借贷规模据保守估计也在100亿以上。民间资本的规模是民间借贷的资源基础,经济发达地区的私有财富不断积累,民间资本不断增长,必然产生对资本利得的欲望和资金需求的渴望,实现资本资源的合理调度和效用的发挥。有关专家认为,浙江民间资本的规模在7000亿-8000亿元,而民间借贷的规模约在1500亿-2000亿元,民间资本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义乌、永康、温岭、乐清等市场经济充分活跃的地方相对突出地形成了活跃的由多种借贷工具运作的民间货币市场,一些区域内的民间借贷规模已经超过了正规信贷规模。

温州、义乌、台州等地区生生不息的民间资本,有力地向我们展示这样的现实:民间金融活跃的地方既是经济活跃的地方,也是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较高的地方,还是财富积累较快较多的地方。民间融资增强了民间金融的活性,激发了资本逐利的本性,也激活了资金流动的特性。

(二)民间金融资本实力雄厚,民间融资潜力正在持续释放

从民间金融的本性而言,可以这样判断,私有企业资本加上银行的个人储蓄就是民间资金的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7年第1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指出,3月末,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余额17.5万亿元,增速同比降低5.7个百分点,同比少增836亿元。其中,居民户活期存款同比多增2065亿元,定期存款同比少增2901亿元。

实际上这个数字是公开的民间资金,更有巨大的民间资金还暗涌在市场地层,如,私营企业股东个人流入资金、企业之间往来的拆借资金、民间不进入银行的自管资金、境外流动的贸易资金等等,均未进入银行系统的现金。这些未公开的资金规模,按照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福利结构推断,不会少于银行储蓄规模。据此推算民间资金的规模能力应当有30万亿元左右。中国证券业统计报道,2007年4月进入股市的资金2500亿元,其中机构资金830亿,散户资金1600亿元;股票市场(两市合计)股票总市值17万亿元。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调查表明,民间融资的规模在7400亿元至8300亿元之间,相当于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增加额的近30%,这已经显示出民间资金的巨大能量。民间借贷的存在并且规模不断增大,实际上是民间金融能量的不断有效释放。

(三)民间金融日趋活跃,民间融资在高速成长中显现诸多特征

1.资源的社会性。民间资金的来源远远广于银行,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可能成为其来源。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放贷时机错位、银行资金逐利等因素也引诱了一些银行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成为民间资金的来源。

2.流动的自由性。民间资金在借贷过程中的应急特性和投资个性决定了它的流动性很高,只要可能,只要有利,它的流动方向是没有限制的,具有完全的自由性,也是凭借这种流动的自由性成为其生存和占领融资市场的能力。

3.市场的追补性。民间融资的借贷规模渐大的趋势,就在于它对市场的资金需求能够作出灵敏、简洁、周到的反应,不仅仅是对商业银行服务缺失的补充,在很大的范围内是改善了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足,短、频、快,成为融资市场的一股主要的应急力量。

4.信息的直接性。民间融资有其明显的半径和族群,支撑的背景是亲缘关系,融资交易的信息在其掌控的信用半径内流动,由于长期交往的熟知性、融资半径的狭窄性,使得融资交易双方的信息几乎是对等的,实际上是指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金融形式。

5.交易的封闭性。由于一直以来被套在“非法或违规”的政策监控内,不得以民间融资只能采取地下游击队的身份进行游击式的运作,借贷行为封闭在自己的信用半径之内,具有很大的隐匿性和外人不可知性。

6.手续的快捷性。小额短期是民间融资的主流,有着极强的季节性、临时性。一般的资金使用期限在30天以内,常见的期限在5-15天,更短的是只有1~2天的掉头资金。民间融资最大的特点是快和满足性强,一般收款时间在3天以内,放款时间在1天以内。但是,这个快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度积累的基础上的。

7.载体的规模性。

民间融资已经不是依靠“台会”“标会”、“合会”等形式出现,更多地是由资金使用目标的企业法人来作为融资载体,承载着融资的全部操作。而这些融资载体企业往往在当地具有规模印象,是当地认可的规模企业,被众多民间资本持有者所接受。

8.回报的高利性。民间融资的资金回报转换成利率,一般在月利率9%以上,高的可以达到20%,甚至更高。民间借贷资金的利息是按照银行贷款利率来计算的,一般是贷款利率的2-3倍,根据借款量的多少来定。比银行贷款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二、民间融资的意义与潜在风险

(一)民间融资的积极意义

1.融资渠道宽泛畅通。从企业尤其是私有资本企业的融资状态判断,根据我们在金华地区企业信用评级的情况分析,企业融资的来源组成基本是三个方面,一是银行贷款;二是企业拆借;三是股东调资。实际上这三方面是两个来源,一是国家金融来源,二是民间金融来源。不论是企业拆借还是股东调资,均包括了个人借款、典当变现、担保置换等可以利用的方式。在通常情况下,国家金融(银行贷款)在企业的融资来源比例占20%-30%,主要的来源还是民间资金。民间融资救急了需求者也拓宽了融资渠道。由于与国际贸易的密切性,许多企业都有了境外机构和境外伙伴,国际资金也已经成为民间金融的重要来源。

2.融资工具多元运作。商业银行可以使用的工具,民间融资在融资交易中都可以使用,商业银行暂时没有使用的工具,民间融资也在积极使用并且更加灵活。例如,出口货单、银行票据、股票凭证、都成为民间融资的质押对象;房屋、商铺、汽车等不动产更是炙手可热,甚至有的企业和融资对象还在考虑应收账款保理融资。担保与典当成为民间金融良好的辅佐。

3.分散信贷压力和风险。在我们对信用评级企业的尽职调查访谈中能够很清醒地感受到,中小企业在融资需求产生的第一时间和第一思维就是怎么样挖掘民间资金的能量,积聚自己的资本来源,商业银行的贷款来源成了他们融资的补充资源。透过民间融资的方式,可以感觉到民间融资在很多情形下具有债券的形态。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减轻了中小民营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和分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民间资金与银行形成了既对峙又互补的资金市场态势。

(二)民间融资的潜在风险

毕竟一直以来民间金融是生存在“非法运作”的环境,至少今天还处在“非正规融资”的阴影下,它的非公开性、非规范性缺陷也生成了一些操作性的潜在风险。

1.容易产生社会矛盾和集体纠纷。民间融资最危险的是资金涉及范围的广泛性。由于融资资金的投资去向往往是社会经济中的利益热门产业或交易项目,对利润的预期往往是依据成功的案例,追逐利性的判断往往具有冲动性和趋众性,任何一点非预期的不顺利都可能引发资金反向运动,从而出现资金关联者的矛盾和纠纷。

2.难以得到法律支持。民间融资最缺损的是交易文件或者手续的规范程序和严谨,通常的融资交易没有周全的契约关系。从信用评级的尽职调查情况估算,60%融资关系会立下借据,30%的融资靠口头约定,通过资产抵押和担保的融资关系也不足10%。绝大部分的民间融资具有契约的自由性。一旦出现问题,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这就会增加社会矛盾和纠纷的升级。

3.阳光处置手段弱。民间融资最突出的是交易过程的封闭性,无论交易双方或者见证方都是利益的共同体,资金提供者与资金需求者、资金使用者处在不平等的位置中进行融资交易。因为融资需求或者资金使用的目标是经常变化的,融资期限很短,交易手续也就经常变化,并且没有手续程序,也不讲究手续规范性,意味着没有透明、明确和可遵循的公共规则。

4.约束缺乏基本刚性。民间融资最难控的是资金使用的冒险性,资金使用者是资金集合者也是资金管理者。资金使用的方向不需要建立决策管理,因而可能产生融资意向与投资意向不一致的情况,也可能在投资中途改变方向的情况。资金供应者不可能约束资金使用者。在约束机制丧失的状态下,资金使用的随意性也就增大。

三、民间融资对传统信用评级的风险因素与考量

(一)信息不透明,调查难度大,制约信息充分性考量

由于民间融资的关系半径很小,亲缘和宗族的成分很浓,它的自我保护机制也就相对较高。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承载融资的企业实际也成为了一个具有联合保证作用的担保机构。同一个股东拥有几个企业,形成了具有企业财团意义的资金渗透体系,有限的资本化成了多方资本,资产能力、资金流动、负债关联等等信息实际上是不对等的。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东边的房产为西边做了贷款担保,西边的房产为南边的做了票据担保,南边的又为北边的提供了资本金担保,北边的又反过来为销售做了信用证担保,最终,从高空一看就是一座还没有结顶的空建筑。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由于银行间争夺客户资源而隐匿或封闭一些企业信息。这样的情况在外资银行入市启动之后会越来越激烈。

(二)纠纷矛盾容易激化,制约经营风险考量

民间融资的基础还是传统的古典信用基础,但是他采用的手段已经套用现代银行的工具。在融资交易对象范围内的产业集群程度很高,产业链分散程度很大,加工延伸广泛,生产工序能力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组合能力,产品的阶段工序可以在几个企业之间移动,对经营的直接性影响不能充分反映。一旦产生纠纷,就会影响一个产业圈的稳定,成为产业链断裂和宗族内部冲突的因素。

(三)债权保全取证难度大,影响偿债风险考量

民间融资的借贷往往是不会正式入账的,即使入账也是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式,造成债权保全性模糊,给外界一个信用良好的虚像。民间融资又往往是在最现代的场合采用最原始的方式,以最信任的心态进行最原始的资金交易。现代老板从事现代经营却没有契约的概念。除非到了断绝关系的地步,否则,谁也不会重视举证。

(四)逐利性与应急性,影响道德风险考量

资金供应者追求最大回报,资金使用者也在追求最大利润的同时追求最快效应,融资交易的形成往往是在资金需求最大最凸显的状态中完成的,非理性因素难免隐藏其间。尽管资金使用者与资金供应者具有厚重的熟知性关系,民间融资对道德良心的把握是第一位的,但是由于非理性因素和非规范运作隐匿的信息模糊性,对资金使用者在这些资金使用中的道德风险因素很难及时和完整考量。

四、信用评级对庞大民间融资的积极应对

(一)全面考量区域信用体系与总体信用状况

区域信用体系的建设程度表现了区域整体的信用环境状态,民间资金的区域活动特性更加需要我们在信用评级中关注企业群体的信用链结构,特别是一个产业圈的群体信用状态。信用评级应该在对企业个体信用关注的同时,积极考量企业群体的信用状况,考察产业圈的龙头企业的信用能力,产业的核心层在圈内的作用,产业企业群体之间的往来轨迹等等。

(二)全面考量区域民间融资总体状况

在现代的经济交往中,信用已经不是一对一的形态,更多地已经显现出群体征象,资金往来关系也表现着行业、区域资金的集合程度。民间融资的发生往往不是单独的融资行为,会牵动一个群体甚至一个区域的资金动向。因此,在信用评级中有必要从个体的融资动向表现,分析区域融资的整体动向;在考量个体融资能力的过程中,探究融资来源的形成;在考量个体债务结构中,判断债权债务的关联关系,从区域总体融资形态的层面进行企业偿债能力的关联评价。

(三)全面考量评级对象历史信用状况

历史表现和信用轨迹是企业信用评级的基础依据之一,也是评级对象的个体信用资本积累的元素之一。特别是在民间融资对企业具有资金来源主导性影响的情况下,在评价评级对象的融资能力和偿债能力时更加需要关注历史信用轨迹。从企业股东的从业经历、个人的信用意愿,近年来的银行贷款以外的资金来源组成、资金积聚数量与经营需求的比例、资金获得的方式、个人在行业中的地位与影响,企业内产业的稳定和多元性等历史角度进行持续性评价。

(四)深度考量近3-5年的融资成本变动状况

民间融资成本一直是一个不确定性和不透明化的东西,它的变动是融资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衡量民间融资对企业信用的影响中,应该积极探究几个年度内的成本变化,依照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动情况和企业成本变动情况作出推断性估算,进行成本综合压力测试,重视企业报表的连续性以及关联企业之间的人本关系程度,考虑在贷款强制清偿状态下的资金能力即继续偿债能力的来源。

(五)谨慎性和倒轧法考量融资成本的可靠性

在现今的信用评估中,尽职调查是主要工具,会计报表只是参考,对最高经营管理者的访谈是关键,现金流动性状态是基础。

在企业信用风险的考量中可以采用倒轧法测量企业的融资成本,考察现金流动状态。通过倒轧的判断,衡量企业财务费用的稳定性,所有者权益的波动性,会计报表科目中的异动性,特别是公积资本和未分配利润的前后变化程度;测算其他应收账款的变化量及其与销售收入趋同状况;同时关注企业的资产增值评估和存货增值估价。

在考量的过程中,应当作出对企业今后信用授信的评价,提示信用额度的范围和违约概率,也就是融资风险的临界度和可靠度。

标签:;  ;  ;  ;  ;  ;  ;  ;  ;  ;  ;  

私人金融资本激增对信用评级思考的新思考_民间融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