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获奖图书评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第六届论文,一本好书论文,五个一论文,工程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评选工作已经结束,共有49种图书获此殊荣。大张旗鼓宣传好书是本刊宗旨之一。为此,本刊辟出版面约请部分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对获奖书进行评点,以使读者了解这些书为什么能获奖。
新意与创见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四、五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4、5卷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情况,特别是列宁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阶段——列宁主义的主要创立者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情况。从时间上说,第4 卷介绍19世纪80年代到十月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传播情况; 第5卷介绍从十月革命胜利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期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前苏联的发展情况。
读了这两卷书以后,我有如下的感想和意见:
一、这是一部政治上严肃、学术上严谨的哲学理论专著。这里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其实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自身丰富和发展的历史。它是从历史的角度、发展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阶段——列宁的哲学思想、理论所作的全面的系统的阐述。读后,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列宁的许多重要的哲学观点、哲学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也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身的理解,总之,读者会受到很多启迪。
具体地说,该书在这方面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本书能结合近年来哲学的一些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阐述。比如,国内外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提出了不少质疑和批评,如物质定义问题、反映论问题以及量子力学提出的“测不准原理”问题,等。对这些问题到底应该怎样看?问题的实质是:唯物主义还有没有意义?反映论还灵不灵?该书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对这些问题做了分析和阐述。我认为,这些阐述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分析细腻,逻辑严谨,意义深远。
第二,本书对一些著作和观点的历史意义和作用,能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人云亦云。比如,对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应怎么看?在前苏联和我国,1953年以前是全盘肯定,1956年以后,又全盘否定。该书则对它的理论上的优缺点和历史功过,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又如,列宁对“民主集中派”的批判,应该怎么看?该书也采取了分析的态度,揭示了列宁批判的实质。这样就能够比较好地说服人。
第三,本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比较公允。比如,对普列汉诺夫、布哈林、德波林等人在宣传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上的功绩,给予了充分的具体的肯定;同时也指出了他们的局限和不足。这种分析态度,是实事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充分体现。
二、这是一部有新意、有创见、高品位的理论读物。该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并不是进行纯客观主义的叙述,而是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它进行阐发。比如,第5 卷第三章“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的哲学思想”,便很有特色。它突出地阐发了生产力问题,经济计划和商品、市场的关系问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辩证法问题等。这对于更深刻地领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重要的理论启迪作用。
三、这是一部资料丰富、语言通畅,有很高可读性的理论著作。该书资料翔实,引用了相关问题的各个方面、各种观点的大量资料。对某些有中文译本的材料,作者在引用时,还根据原著或权威版本,进行了重译,以使其更精确。该书虽为哲学理论著作,但没有晦涩的文字,其语言通顺流畅,夹叙夹议,有较强的可读性。
该书由于是多位作者的集体著作,各章之间,在理论深浅、文字风格等方面,总体上协调,但也还有不太平衡的地方。第5 卷第二章第二节第一个小标题似也欠通。
总体说来,我认为这是一部好书,它代表了我国目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符合“五个一工程”“一部好书”的标准。
《精神之火》我见
沈其新等著、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精神之火——中华民族精神与当代青少年使命》,最近我仔细研读过了。我以为这是一本十分有益于我国青少年乃至广大成人读者精神文明建设的难得的好书。
我十分赞赏、完全同意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文选德同志在本书序文中的一段话:
中华民族精神是非常宏大而精深的。《精神之火》的作者在民族精神的矿藏中,精心挑选并归纳了八个方面的内容,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与时代的需要相结合,就当前来说,就是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要通过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形成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有效地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蔓延,有效地抵御“西化”和“分化”,有效地遏制精神垃圾的传播泛滥。
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值得骄傲的灿烂的历史,是由伟大的民族精神书写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之魂,《精神之火》一书科学地、准确地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八个方面的内容予以归纳和概括,对每一个方面的内容,既有理论上深入浅出的阐述,又有生动的古今人物故事的映衬,又有立足于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当前的青少年一代娓娓写下的很有针对性、启迪性的“启示”文字。在人物故事方面,作者有意较多地选择了当代乃至近期的人物及其故事(如张海迪、徐洪刚、徐虎、好军嫂韩素云、许海峰、孔繁森等),使读者感到新颖和亲切。我相信,组织广大青少年读者认真阅读、学习这本书,对于他们继承和弘扬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促进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十分有益和有意义的。
《精神之火》采用这样一种结构,非常好,很独特,是一种独创。书印制精良、美观。全书文字语言十分流畅。可以说,《精神之火》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感染力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
——读《精神之火》
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题为《精神之火》——中华民族精神与当代青少年使命一书,以我党三代领导人毛泽东“人要有一点精神的。”邓小平“中国人要振作起来。”江泽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为指导思想,从八个方面纵论了当代青少年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应具备的精神。全书突出以实例讲话,以伟人故事及英模范例为基础,配以点评和启示的方法,使该书具备较强的感染力和可读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立意高,抓住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这一重大社会问题。
该书选择了以历史伟人故事为主体的编撰方式,采取跨越历史,将某一类反映某种精神的人物编在一起,浓缩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精髓,人物故事生动感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该书从何为精神,华夏精神及精神之火三个方面入手,较全面深入地阐述了精神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活力和动力,并着重将精神的杠杆作用、精神的生命之源、精神应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灯塔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加强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教材。具有内容翔实、启示深刻、论点鲜明的特点,可作为对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普及性读物。
二、容量宽,包容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伟人故事。
该书注意精选那些能够代表民族精神的、被广为流传的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和领袖人物,从春秋战国到当代中国,跨越几千年的历史时空,将他们容聚在一起,以合并同类项的原则将其归类,寻找到他们的共同点,这样不但将历史人物透过历史的沧桑同当代的社会融为一体,还便于概述在他们身上所反映的民族精神,找到那种激励亿万华夏人民从蒙昧走向现代文明的光辉之路。
三、理性强,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
该书注重将历史人物与当代启示紧密结合,以议事而谈理为主要形式,增强了理性色彩,使读者能够在阅读那历史伟人的精神境界时,细细品味人生的许多哲理,使广大青少年从中可以感悟到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把握自己,把握人生,把握机遇,把握命运给人带来的种种意想不到的磨难。因此说,该书抓住了一个重大的应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无论从内容上还是编辑上说都不失为上乘之作。
四、手法新,阐述、故事及启示融为一体,形成立体式的编辑手法。
该书采取叙述、阐述及点评相结合的手法,更加突出了道理的阐述,可使该书以理服人,并且观点鲜明,简捷易懂,便于广大青少年们阅读。该书的故事精选得当,感人至深,语言朴实,寓意深远,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子孙为国分忧、奋力拼搏的豪迈和壮丽,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从始至终贯穿着一个崇高的思想境界,一种民族之魂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基础,是国富民强的保障。由于三位一体的编辑手法运用得当,夹叙夹议观点清晰,使人读来感到既轻松又充满活力,是一种极好的尝试。
在书的装饰上也很讲究,运用华表来代表一种民族的精神,以黑红色块的渲染,使该书格外醒目、热烈,与主题较相宜。
邓小平党建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读《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研究》
由蔡长水、宋海庆、李良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一书,以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和新时期党的建设实际为依据,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基本特点和科学体系,并在研究的基础上,联系新的实际,有所深入,有所探索,是近年来研究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一部力作。该书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本学习、研究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辅助读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综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面性。该书共有十四章,并有导言、后记,对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地位、作用、形成和主要内容都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和论述。阅读该书,使人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对于全面、完整地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会起到帮助作用。
二、准确性。该书是在对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的,正如作者所说:“力求忠实于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结构合理,引文和观点准确,论述也比较深刻。
三、现实性。该书没有停留在对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论述的简单阐述上,而是把这些基本观点和论述与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实际结合在一起,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和论述分析、研究和回答现实问题,同时还客观地反映了新形势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总之,该书是一本理论意义大、思想内容强、学术水平高的理论专著,有深度,有新意。如果在第九章中再增加一些邓小平主持建立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内容就会更好。
不落俗套,耳目一新
——读《城市街道党的建设》
从总体上看,这本书质量很高,是一本值得向街道、居委会以及城区工作同志们推荐的好书。首先,我认为本书政治性强,突出了党对城市基层工作的领导,把党建理论、党建知识同街道建设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浑然一体,体现了党在街道工作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其次,本书观点新。比如街道正在向一级政府过渡的观点,街道必须发展经济的观点,街道党委不宜改为党工委的观点,都不落俗套,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第三,符合基层工作的实际,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我认为此书比较成功,一说明作者有深厚的党建知识功底,二说明作者对街道作过艰苦深入的调查研究,有大量的实践积累,确实研究了一些问题,基本上了解了街道工作的沿革,把握了街道工作的规律。
当然,这本书也不是无懈可击。比如第一章《城市街道》,就写得不尽如人意。对中国城市的起源表述得不清;中国城市的区域行政管理内容解释也有错误之处(“如10户为1保,10保为一甲”, 据我所知应为“10户为1甲,10甲为1保”);论述中国城市区域行政管理的意义也有牵强之处;说“街道民政管理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障方面,传统理解上不怎么涉及政权建设和行政管理部分”更是管见;另外第一章的文字也还欠修饰。当然,尽管这样,我还是认为暇不掩瑜,到目前为止,这本书还不失为是指导我国街道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一本好书。
虽九死而不悔的奋斗精神
——读《中国院士》
《中国院士》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几代院士精神风貌的长篇报告文学,是出版社在浙江省委宣传部直接关心指导下组织作者撰写的。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学院学部和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帮助,获得了大量资料。可以说此书的问世集聚了广泛的社会力量。成书后,作者作了三次大的修改,因而,其艺术上也是精益求精的。
《中国院士》以近现代中国科技史和教育史为背景,以东西方院士的诞生和演变为起点,以史家的眼光生动描述了新中国的科技精英,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奋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群体形象,以史诗的笔调揭示了新中国科技事业一系列重大成就的来龙去脉,表现了中国院士虽九死而不悔的奋斗精神。
作品向读者介绍了古今中外有关院士方面的史料,并由史论今——将中国院士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对比和思考,进而提出一些较深刻的见解,这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无疑有着参考价值。
用报告文学的形式写史,难度较大。享有两院称号者逾千人,前后跨越四五代,又划分为若干学科,每一学科都有相当的专业性,作者能够把这部历史写下来,写得既恢宏又生动,既具有学术性又适合普通读者阅读,且有力地凸现了主旨,足见作者在整体构思和剪裁材料方面的能力。
在目前的报告文学作品中,此作当是比较厚重的一部。
让真理入心入耳入脑
——读《真理,您告诉我》
《真理,您告诉我——青年理论学习百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施达同志根据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按照中宣部组织编写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的思路、结构、层次、以及一系列理论观点、概念而编著的一本青年理论通俗读物。该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该书针对广大青年在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来编写。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博大精深,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对于大部分现代青年来说,要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用说主动地运用它去指导实践了。因此如何采取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确有成效的方式方法把邓小平理论向广大人民,特别是向青年拓展,使青年人能入心入耳入脑,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真理,您告诉我——青年理论学习百题》,针对当前青年人一方面在思想观念上追求独立性、积极性、社会现实性和个体差异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修养,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确存在着理解、认识上的偏见、缺陷、以至困惑的特点,用比较精练、系统、准确、生动、活泼,并有一定权威性的解答来回答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提出的问题,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是姓“社”还是姓“资”、如何理解共同富裕以及为什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党的领导等等,使广大青年能全面、系统地把握这个科学理论体系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邓小平理论学到手。
第二,该书具有浓厚的哲理性,读后发人深省,使人觉悟。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读后使人深受启迪。它语言活泼、事例生动、史料翔实、构思奇巧、别具匠心,并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不愧是一部陶冶青年人情操,帮助青年人学习理论的有益作品。
第三,该书装祯精美,印刷精良,尤其是通读全书几乎没有发现错别字、错标点。表里如一,可以说是本书的又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