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教学的湮没与语文教师自由精神的缺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缺失论文,语文教师论文,精神论文,自由论文,个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中学语文教师个性教学的湮没是新近一段时间在圈内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在语文教育大讨论之后,备受冲击和震动的中学语文界开始反思和追问造成语文教育一系列尴尬的非宏观指导性因素,于是,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的个性丧失就成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追寻个性化教学丧失的因由,许多批评的声音指向了语文课堂教学基层的管理者以及他们的管理模式与评价方式。的确,当一个学校的形式主义盛行到要求不同的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使用统一的教案、统一的重难点、统一的作业时,当一个学校的形式主义机械到任何一堂语文课老师必须讲多少分钟学生必须活动多长时间时,语文教师个性教学的湮没便有了“制度”上的保证。
但我不想在这篇文章中谈“规范性管理”对语文教师及其教学的束缚,而是想从语文教学从业者的角度进行一些职业性的反省,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等待教育模式完善后(有没有一种教育模式是完善的尚待商榷)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我们只能在存有诸多弊端的现有体系中不懈地努力,以最终促使语文教育能成为一个生动、活跃且充满灵性的过程。我们现在最需要去做的不是对现状的哀叹和对管理者进行指责,而是必要的自我建设。
2 说句心理话,在许多哀叹和指责的背后,我更多看到的是中学语文教育从业者自身人文素养的不足。今天,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已渐趋统一,尽管语文教育有它工具性的一面。但语文教育说到底还是一种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理想主义色彩,任何一种形式的人文教育都应是以理想主义作为最基本的气质的。语文学科内容所具有的精神意义客观地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有一种自由和独立的精神,中学语文教师最不应该去做的就是把人文教育的理想主义色彩肢解得支离破碎后再非常冷漠甚至麻木地抛弃掉,把语文教学弄成一门简单而乏味的让自己都感到无趣的技术。尽管在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中想保有这种自由和独立的鲜活非常困难,但我们自身必须得具有这样一种精神,这是一种基本的职业责任,但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的中学语文教师现在没有这种独立的思考和自由的批判精神,这样的意识要么压根没产生,要么早已经丧失掉,以至于自己只能无奈地屈从于“规范性管理”而最终成为一个单一结论的认同者、一个没有了思想却有着娴熟技巧的教书匠。我觉得,把语文这样最具灵性的科目、把至纯至美的语文弄得如此糟糕,在“规范性管理”遭到我们猛烈轰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育从业者把本属于自己职业最本质的东西都丢弃了,面对社会该怎么说?
现在,一个可悲的事实是,极少有中学语文教师站出来勇敢地承认“我”做错了什么,哪怕仅仅从职业品格的角度。我不知道,是我们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那份责任,还是压根我们就不知道自己应有一种自由的独立的思想。如是前者,说明我们对职业准则的放弃,对自己职业品格没有坚守;如是后者,那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教学问题了。
3 我对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中学语文教师说出如此刻薄的言语不是因为我本人做得多么优秀,而是因为我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不满及与语文执教者的各种接触和碰撞。在我12年的教学生涯里,出于对领导、权威的信任和崇拜,出于对各种律令的尊重,出于自己想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甚或“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的热情,属于我自己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思想独立与自由的空间在教参、权威、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面前越来越小。在职业准则的固守上,我显然是一个怯懦者。
现在,促使我痛苦反省的动因有三,一是有关语文性质的讨论后所引发的一系列中学语文教育的话题,尤其是新近有关语文教师个性的讨论;二是我最近六年所经受的心理上的执教煎熬;三是我曾在两天的时间里连续听的40余位老师的说课。关于语文性质的讨论之后,中学语文界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追问,许多话题尤其是个性教学的湮没让我有很大震动,震动中我思考最多的是语文教师自身存有的问题与不足,我始终坚持认为,在风干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确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给自己提了一个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育者,你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而实际上你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不要问你事实的角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获得的和接受的。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自己六年间经历的由学校强制推行的四种教学模式,在种种教学行为的“规范”中我逐渐体会到,无论怎样先进的一种模式都不可能完全适合自己,那么我应不应该,可不可以有自己的发现和主张,能不能有完全自由的教学作为,能不能有一种独立的精神空间?这样的问题让我在一件偶然的事情里思考得更加迫切。那是一次某地选聘高中教师的活动,我有幸作为一名“评委”在两天的时间里听了40余人的说课,这么多的人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教参上的所有结论,其间的区别仅仅是一些执教细节上的不同。这可应该是一场完全自由的个性张扬呀,但所有的人都戴了相同的面具上了场,区别仅在于胖瘦高矮不同!由此我意识到,中学语文教学的尴尬、责任和过错不仅仅是“规范性管理”所能承担完了的,中学语文教师个性教学的集体湮没也绝不仅仅是“规范性管理”的恶果。可以坦白地说,大多数的中学语文执教者早已意识到自己教学方法的无趣甚至无聊,但“管理”要求这么做,大家也都这么做,自己还干吗去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吧?于是每个人任由自己本应持有的自由和独立精神渐渐缺失,这种清醒的过程是多么让人伤感,以致今日我们根本就想不到语文原本还承载着思想的自由和意识的创新。
如果把这一切都归咎于管理的束缚,我想是不公平的。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语文课堂纵然规定你只能讲多长时间,但并没有勒令你的《守财奴》的分析只能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不能讲巴尔扎克在告诉我们金钱至上的人生观会让人成为钱的奴隶,会给家庭、朋友、自己带来悲剧和灾难,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从这样的角度去解读巴尔扎克的文字呢?我们完全可以保有一份思想的独立空间,对文学我们可以有个体的审美体验并由此带动学生去探索文学带给他们自己的美学世界。但极少有语文教师去这么做,语文教学是自由的这一思想我们本身没有,何言带给学生更广阔壮美的语文空间?当我们指出某些不科学的“规范性管理”压缩了语文教学的空间、束缚了语文教师的手脚时,应不应该追问自己自由精神缺失的个性因素?职业品格为什么没有最终坚守?
基于此,我以为,语文内容自身所蕴含的精神意义决定了执教者必须是一个有着创新意识和独立思想的职业者,他必须要把课文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道德情操、文化要义、人文理想……有机地转化为个体的审美体验,从而使语文教学变成一场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语文教学应该是自由和个性的。在“模式管理”僵硬和冰冷的现状里,我们自己不能再失去热情,我们不能因为有诸多的镣铐就停止了思想的舞蹈,以致多年都不去亲近文学,亲近历史,亲近一切可以让我们感动的文学艺术;以致多年来我们都懒于思想地囿于单一的“权威”认识论;以致多年来我们都没有个体性的知识建构;以致最终当自由独立的个性经验湮没后,我们便与各种形式主义的僵硬管理合力把语文教学弄到了今天这样有些尴尬、疲惫和伤感的地步。
4 作为一名职业语文教育者,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重拾并坚守语文教育思考的独立和批评的自由,一旦如此,纵然现有的“规范性管理”模式一时无法根本改变,但让语文课堂恢复一点个性的鲜活和灵动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我以为,这是比哀叹和指责更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现在最迫切要做的,就是如何让自己思考起来,丰厚起来,鲜活与舞蹈起来。
这就是中学语文教师个性教学的湮没带给我的思考。
标签:语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