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赵雪平1,韩霞1,贾存龙2

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兰大二院 甘肃兰州市 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给予心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心脏超声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低,P<0.05;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理想,促进患者心肌功能恢复,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左心衰竭;临床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病情危重,为重症监护室常见疾病,具有病死率高、病情凶险等特征,患者发病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处于波动状态,随着病情的发展甚至会诱发低氧血症,使得心肌缺血情况加重,扩大梗死面积,进而导致病情加重 [1]。患者发病后多给予常规治疗,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心肌功能恢复情况不佳,因此必须创新治疗方式,其中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理想。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5月~2017年10月,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55~68岁,平均(57.23±2.85)岁,梗死位置:广泛前臂心肌梗死:12例,前臂心肌梗死17例,下壁合并左室心肌梗死10例;观察组男18例,女21例,年龄54~69岁,平均(58.14±3.31)岁,梗死位置:广泛前臂心肌梗死:13例,前臂心肌梗死17例,下壁合并左室心肌梗死9例。上述资料两组患者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心脑血管常规治疗,具体措施:卧床休息、吸氧、溶栓、抗凝、镇静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机械通气治疗,使用我院呼吸机,行口鼻面罩无创双向正压通气,呼吸末压为5~10 cmH2O(1 cmH2O=0.098kPa)吸气末压为12~20 cmH2O,呼吸频率:11~18次/min,氧浓度:35%~50%。若患者病情加重,处于昏迷状态,则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选择经口插管方式,具体模式:容量控制(VCV)联合压力支持(PS),潮气量为6~8ml/kg,吸氧浓度:40%~60%,PEEP:5~10 cmH2O,呼吸比:1:1.5~1:2.0,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持续治疗4~12d。

1.3 观察指标

第一,血气指标、心脏超声指标比较,具体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第二,疗效比较,参考《2013年美国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处理指南》[2],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肌功能恢复,心电图诊断显示左束支阻滞、Q波提示显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心肌功能改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未出现新ST段或T波变化;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率)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气各项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 )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较为常见,且病情危重,临床死亡率较高,单纯药物治疗或心脑血管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近年来临床日渐重视治疗方式的创新,其中机械通气治疗受到医生青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低,P<0.05;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现代病理学理论指出,大面积左心室心肌梗死后,患者多伴有左心衰竭情况,在体液因素、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下,会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和末梢湿冷情况,增加肺通气阻力,抑制肺泡气体交换,同时患者还可能发生低氧血症,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常规治疗以镇静、抗心衰为主,虽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无法促进患者换气和通气功能恢复,而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通过正压通气,可提升患者气道内压力,并增强肺顺应性,复张萎陷的肺部,进而提升其通气及换气功能,并促进心肌功能恢复,同时在机械通气作用下,可促使抗心衰及心肌梗死药物发挥药效,在最大限度上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患者家庭负担。近年来学者重视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研究,很多结果与本次研究相符,其中申强[3]等人指出,机械通气可促进左心室跨壁压降低,进而减少回心血量,在此基础上减轻心脏前负荷,促进冠脉供血恢复,最终改善心肌功能;同时徐刚[4]等人研究指出,重症左心衰竭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在治疗过程中纠正患者酸中毒和低氧血症情况,且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稳定,并缓解心肌缺血情况,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为86.11%(31/36)。

综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理想,促进患者心肌功能恢复,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肺通气及换气功能,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姚丹林,牟红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时机的探讨[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1):39-40.

[2]李宪凯,徐亚伟.2013ACCF及AHA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更新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4):289-292.

[3]申强,吴铁军,王国青,等.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8):147-148.

[4]徐刚,董芳,董碧华,等.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3):7-10.

论文作者:赵雪平1,韩霞1,贾存龙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  ;  ;  ;  ;  ;  ;  ;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赵雪平1,韩霞1,贾存龙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