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形成首先要从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开始,从问题意识的培养着手,面向全体,注重动手操作,精心设计,激发学生智慧,满足求新的欲望,有意识、有步骤地逐步培养,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
关键词:数学 创新 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创设心理感应
例如,有一次上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一个数除以分数》,我改变了传统的“死抠教材”、“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教法。我组织学生复习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后,出示新问题,讨论如何解决 ÷ 。例题出示后有一个小组的同学马上举手回答: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如 ÷ = × = ,显然这是有所预习的答案,这就是教材上的方法。
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启发学生探究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计算,经过小组探究、合作交流后,第二小组的学生代表说,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30,这样可把分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这种方法也得到了我的肯定,孩子们积极性更高了,创造的奇迹也在此时出现,学生一下子说出了好多种解题方法。
二、鼓励提问,激活信心,培养创新意识
如教学“比较 和 的大小”这一例题后,我鼓励学生提出了许多较好的问题:
生1:老师,比较 和 的大小,为什么要用12作4和6的公分母?能不能用24、36、48……作公分母呢?为什么?
生2:能不能化成同分子分数比?
生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两个分数,是不是一定要先通分,再比较?
生4:老师,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究竟可以用几种方法比较?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想了半个多小时才想出5种比较方法。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可以用几种方法比较?看谁方法多,能超过老师。
同学们听后,纷纷寻找答案,不一会儿,大家找出了化同分母分数比、化小数比、和比、商比、画线段图比等十多种方法进行比较。这样教学,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数学课堂真正焕发出创造的活力。通过引导质疑,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培养了创新的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面向全体,分层指导,体验创新乐趣
目前,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对于同一个问题,有的觉得高不可攀,有的觉得轻而易举,于是形成了上等生争创新、中等生想创新、下等生看创新的局面,严重制约了中、下等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尝试分层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创新的欲望。比如,在学生学习了各种运算定律、法则和性质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做相关练习题时规定:一部分学生至少用两种方法;一部分学生至少用三种方法;另一部分学生至少用四种方法。这样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受到了锻炼,又使他们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合理引导,精心设计,启迪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题目“13-8=?”时,设置开放、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让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方法一:13-8,3不够减8,则先用8减3得5,再用10减5得5,那么13-8也得5。方法二:先用10减8,再用3加2得5。方法三:先用13减10得3,再用3加2得5,那么13-8也得5。方法四:因为8加5得13,所以13-8得5……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发现了规律、形成了技能。
五、巧用手段,调动兴趣,形成创新能力
教学中要倡导求异思维,鼓励一题多解,改变习题的条件或结论,增删例题条件,组合条件相近或结论相似的系列习题,创造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深钻细研、标新立异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思维活动直观化、生动化,调动所有感官激发想象力;不失时机地介绍数学本身发展的历史趣闻和富有逻辑性的演变过程,以及实践和相关科目对数学的促进,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渗透数学思想,培养为科学不懈追求的道德品质;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尊重客观规律、鼓励学生做“有心人”,在实践中“悟”出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不断介绍或建议学习方法,如课前“预习——尝试——发现”法,课后练习要“比较——联想——总结——提炼——创新”等。
总之,创新能力的形成既要在点点滴滴中激发学生智慧满足求新的欲望,又要依靠科学方法,有意识、有步骤地逐步培养,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启泉 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论文作者:◆ 张玉青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学生论文; 方法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分数论文; 数学论文; 公分母论文; 例题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