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代表论文,经验论文,科学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重视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最新成果。本文拟以江泽民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为线索,考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通过党的历史经验与“三个代表”之间的联系来加深对这一重要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解和领会。
一、围绕坚持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总结历史经验以探寻解决时代课题的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传统,毛泽东、邓小平都是这一传统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对于这一历史传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更加重视,自执政之日起就紧紧围绕坚持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1989年,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就任总书记后即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制定和形成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和一系列基本政策。“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注:《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47页。)此后,江泽民对党的历史经验先后作过多次重要总结。这些总结紧密围绕坚持和贯彻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加深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进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
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发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讲话中,他回顾了党的70年奋斗历程,指出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了许多事情。总起来说,就是三件大事:第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第二,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件事情还正在做。他强调指出:在70年的斗争中,我们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注:《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33页。)。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实践经验,他首次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总起来说,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注:《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1637~1638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它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使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从而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启了一条新思路。
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对改革开放14年以来的伟大实践进行了总结。他明确指出:“十四年伟大实践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4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同时,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4~16页。)在这里,他既强调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建设,同时又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这与前面所阐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问题基本是一致的。
1993年,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又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对党在70多年的奋斗中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概括,他说:“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获得了独立,人民已经当家作主,经济走向繁荣,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为“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608~609页。)。这些条件为我国迈向光明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进一步作了更加系统的阐述。他指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上述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它“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注:《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9页。)。至此,不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目标更加明确,而且还上升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表明,党在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一思路,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不断由理论认识向纲领政策层面深化。
十五大之后,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进程中,江泽民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更加重视。1998年底,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他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概括为11个方面(注:参见《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679~692页。)。在论述这11个方面的经验时,江泽民鲜明地提出: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须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在这里,江泽民已经把生产力问题、文化问题、人民群众利益问题摆到了同一层面,同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程加以思考,这就进而为从指导思想的高度统一认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奠定了基本思路。
2000年1月,江泽民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在向中央政治局通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讲”情况时,全面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0年间的工作,这是他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前夕对党的历史经验所进行的最后一次重要总结。这次总结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我国改革和建设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体现了党中央领导集体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自觉性和坚定性。
从上述一系列总结中,我们会清楚地看到,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过程中,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概念到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这一认识伴随着对党的历史经验的不断总结而趋于完善。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尚未正式提出,但生产力、文化和人民群众利益等基本要素确已日益凸显出来。
二、在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实践中积累新经验
总结历史经验和积累新鲜经验是同一问题的两方面,从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目的无非是为了把现实问题解决得更好,而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反思实践效果、积累新鲜经验既是实践理性的一种自觉,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现实。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新世纪之交,正是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年代,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促使肩负总书记重任的江泽民从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党的历史经验。
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与此同时,冷战结束后各种国际力量的对比严重失衡,霸权主义有新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在政治上施压,在经济上搞所谓“制裁”。一些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妄图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国家尤其是我们的党遇到了空前巨大的压力。在国内,我们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过1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到了必须作出目标抉择的重大关头;我国经济生活和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正朝着多样化发展;思想政治领域的情况和斗争也错综复杂。我们党内,在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如何推进改革开放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分歧。所有这些,都是对党的严峻考验。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所提出的新课题,江泽民结合党的历史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的严重挫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而进一步突破社会主义传统理论的束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判断和决策。
在总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时,江泽民指出,苏联东欧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确有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因素,但苏联的国内因素还是起了决定作用。苏联、东欧党的领导者严重脱离群众,推行了错误的政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经济没搞好。他认为,中国应从中汲取的教训是:绝不能放弃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绝不能改变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防止和平演变最根本的措施是把国内的事情办好;中国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防止和平演变,但不能有两个中心,只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些精辟的见解对稳定当时中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在分析国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时,江泽民坚持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国际形势所作的基本判断,强调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并指出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根据这个总判断,党中央明确提出,外交工作的基本任务和根本目标是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我国争取一个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使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发展自己。为此,我们要继续执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基本外交政策,一如既往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依据。
针对国内建设和改革遇到的新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在治理整顿的任务基本完成之后,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作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同时,又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和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思想,适时地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看来,确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是决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一步,它对此后中国的顺利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90年代中期以后,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趋势,党中央又提出并实施了具有长远意义的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上述一系列决策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中央结合新的形势要求和党的队伍的状况,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党的建设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明确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江泽民多次强调,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必须联系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必须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要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注:《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45页。)全党同志要经得起执政的考验,经得起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13年来,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抓住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努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一系列密切党群关系的决定,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整风精神在全党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三讲”教育,使广大干部经受了一次党内政治生活的严格锻炼。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从而有效地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保证。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江泽民一贯强调要坚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后,江泽民代表党中央明确宣告要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这面旗帜。当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注:《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0页。)
面对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根据党和国家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实践,江泽民越来越强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潮流,以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正如他在十五大报告中所说: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注:《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3页。)
从上述13年来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看,我们党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体现了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针对激烈的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竞争,为妥善地应对和防范各种风险与突发性事件,以期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国际风云变幻、强手如林的情况下,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乘风破浪,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真诚愿望。上述各项重大决策,解决了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化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这些决策的形成和实施,既体现了江泽民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思考,又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历史经验。这就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三、凝炼党的历史经验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历史经验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现实的实践是纷繁庞杂的,如果不把丰富庞杂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加以梳理,人们就难以把握其中的规律,而只有把丰富庞杂的历史经验加以凝炼,并使之理论化,才能更集中地凸显其借鉴未来和解决时代课题的伟大力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形成,实际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立足于变化着的中国实际,继续沿着毛泽东、邓小平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开拓前进,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化解”中国问题,并把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的时代课题凝炼起来进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过程。
世纪之交,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的进程中,江泽民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党肩负的任务、党自身建设实际的清醒认识,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重要思想体现了他对党近80年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鲜经验所作的深刻总结。
从江泽民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过程来看,自1991年至2002年他多次谈到把党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看的问题。1998年以前,主要是围绕坚持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到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而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础上,确立起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从2000年初到党的十六大,又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条件的变化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把党的历史经验归结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列“归结”,以及随之带来的思想认识的不断提升业已表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已不是对历史经验的一般归纳,而是认识上的凝炼与升华。
这种凝炼与升华,不仅表现在上述总结历史经验的历程中,而且还明显体现在下列江泽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中。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人类又来到一个新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问题。”(注: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2页。)
三个月后,江泽民又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注:江泽民:《论“三个代表”》,第7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制定了一整套方针政策。二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些都是正确的,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注:江泽民:《论“三个代表”》,第16页。)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进一步阐述。他指出,80年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注:江泽民:《论“三个代表”》,第152页。)
纵观我们党的历史和经验,要做到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七一”讲话之后,江泽民又在不同场合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论述。全党还根据“七一”讲话精神普遍进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讨论。在学习讨论中,广大干部群众深切感到,这个重要思想涵盖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行动指南。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对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基本经验从十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江泽民在大会报告中在前此论述的基础上,就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1页。)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因此,党的十六大把它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定位,反映了全党的共识。
综上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通过对党的历史经验的多次总结,并不断加以提炼和升华逐渐形成的。江泽民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及其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炼过程,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
第一,总结历史经验必须有的放矢,必须着眼于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必须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时代前进的需要,也是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总结历史经验要有宽广的视野和时代的高度。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世界,党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只有紧密联系时代的发展,具备宽广的视野,才能真正总结出全面深刻的历史经验,为现实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第三,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生动的教科书。因此,只有善于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才能科学地回答现实问题,提出符合实践发展需要的新理论。
第四,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实践是永无止境的,对真理的认识也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因此,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并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提炼出新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标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江泽民论文; 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科学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时政论文; 基本路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