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电“聚合工程”_中国广电论文

中国广电“聚合工程”_中国广电论文

中国广电“聚合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广电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做大做强”、制造世界级传媒航母,是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广电业现有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架构,在一定程度上已形成了区域障碍。

近几年来,广播电视一直在试图探索跨地域资源的整合之道。近期,这种整合的力量渐有增强之势。

新合纵连横

在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所所长杨明品看来,对于“如何打破区域障碍,创新广电体制”,近期出现的广电机构的诸多整合行为正在提供可能的答案,“应该说,我们已经望见了海面上的桅杆。这也是广电业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

杨明品将这些整合事件分为两类:纵向整合是在某一辖区内自上而下进行,其中包括宁夏固原等地的广播电视台上划归宁夏台,重庆广电集团合并3家县级台,以及海南正在启动的省市县三级广播电视台一体化整合工作等;横向整合跨越了省际,近期的事件包括南方传媒集团承包经营海南广播电视台的4个地面频道的广告业务,贵州电视台与甘肃广电总台成立合资公司以求实现两台在各方面的全面合作,以及多家地面频道通过有线网、电信网突破行政区域推进的入户行动等。

谋求纵向整合效果的尝试,在前几年一度遍地开花,一些广电机构的“集团化”改造便是力求通过“捆绑”诸多机构,以达到资源整合的效果。但是,这一目标在许多地方并没有充分实现,不仅没有拼出“航空母舰”来,一些广电集团甚至还背上了许多财政包袱。

而横向整合的冲动,在过去也不乏先例。2002年底上海文广选中宁夏卫视以图“借壳上星”,计划利用宁夏卫视白天传输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晚上传输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合作还未开展便告中止。2005年,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跨地入网武汉,以求实现跨湘鄂两省的覆盖。根据收视调查数据,长沙女性频道在武汉开播两个月后,平均收视率排名居本地17个有线频道的前列。但合作仅3个月之后,双方就终止了合约,长沙女性频道不得不多方斡旋才得以在武汉站稳脚跟。

那么,何以在近期会出现这么多深度整合的冲动,而这些努力又何以能突破区域障碍呢?

杨明品认为,在对广播电视业做出事业和产业的划分之后,属于产业的那一部分要想得到充分发展,必须要突破区域障碍,对各类产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而在广电体制改革,特别是管办分开之后,一些运营实体得以独立出来,获得了独立经营的自主权,出于资本的本能,这些实体也力求通过扩张来实现发展。而中国广电发展的不平衡,为这种调整和扩张提供了条件,尤其是省级和地县广电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东部和西部广电发展的不平衡。于是,整合便产生了新的主体、驱动力和对象。

对于前几年成功的跨地域合作鲜有先例的情况,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认为,是由于时机不对、方法不对:“跨地经营要比本地经营更为复杂。在过去产业化运营经验并不充分、本地的产业化都没有搞好的情况下去谋求跨地域经营是盲目的。另外,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在外地,广电运营都基本上在本区域内进行,还没有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合,所以整合的效果也不佳。”

这些原因之外,媒体环境在近年来发生的变革,也使得广电业内打破地域分割的欲望更加强烈。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崛起,收视人群和收视时间的减少,以及IPTV等新型视频业务的虎视眈眈,使得传统广电业的危机意识日渐加深;而在经过多年的市场厮杀之后,广电产业内的“马太效应”也日渐增强,在“做大做强”的意愿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各地广电机构又岂能甘居人后?

诸侯竞争 强者缺位

早在2001年,广电总局就下发了《关于广播影视集团实行多媒体兼营和跨地区经营的实施细则》,其中,第六条规定:“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省(区、市)广电集团及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跨地区经营试点。省(区、市)广电集团及广播电台、电视台在不新增频道、频率的前提下,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市(地)开办广播电视分台或与市(地)级广播电视台合办频道(率)、栏目(时段),也可以跨省区经营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合办专业频道(率)或栏目(时段)。”

陆地也认为,跨地域经营是一个趋势,是广电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扩张需要。但是,多年以来,广电业一直少有跨地域经营的成功案例,强势市场主体的产业发展动量仍然被限制在特定空间里。

目前中国广电产业的格局,呈现出“碎片化”景象,或者用更为形象的说法是“一个西瓜,三两个苹果,一地芝麻”。在经过了结构性的“集团化”改造、力图整合资源之后,中国广电业中产生能够与国外传媒巨头“分庭抗礼”的市场主体还需待以时日。

多年以来,广电机构并非没有过跨地域式发展的努力,但除了一些依靠行政力量的整合获得成功之外,依靠市场的力量去建立跨区经营的“联盟”虽然屡见不鲜,但都难以达到切实效用。

在2005年初,山东威海、烟台、潍坊3家电视台希望凭借广告代理公司方正延中传媒的共同平台,联合打造“胶东三龙城市电视台区域媒体联盟”,以失败告终;同年6月,江苏全省13个市级电视台推出覆盖全省的广告传播联合体——“城市力量,江苏电视广告联盟”,不久,江浙两省全部24个市级电视台成立了“江浙城市电视台经营协作组织”,意在从广告经营入手,逐步扩展到节目联合生产和节目联合购销、全国联合招商,但二者都没有多少实质动作;类似的联盟计划还有安徽沿江8个城市台的“八百里皖江电视共同体”,陕西10家城市台的“陕西城市电视台广告协作体联播平台”……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这些“联盟”在建立之初就受到诸多质疑,“有的像拉郎配,有的像兄弟会”,虽然是瞄准了市场,但并不是合理有效的市场行为。首先,它们并无切实的共同利益存在足以保证成员不退出,很容易“散伙”;其次,各成员及其内部机构可以分别参加不同联盟,因此,成员各内部机构、各成员、各联盟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则难以协调;再者,成员之间不存在有效制约,容易使得各成员在有利可图时都想“搭便车”,需要承担责任时都想“走为上”。

而这些都是浅层次原因,关键在体制上很难突破,地方台要实现实质性的跨地域经营,实际上存在许多不确定的风险。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方广电人士透露,他们在前些年与外地的一家广电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尽管仍然处于协约期,且运营效果良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合作已经处于停滞状态。

因此,这些依靠业内力量自主发起的跨地行动都没有真正越过地域界限,而中国的电视市场,仍然是“西瓜”、“苹果”、“芝麻”各守一方。从产业发展角度讲,这远非理想状态。

先行者:南方传媒集团

在这种环境下,“南方模式”的出现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南方传媒集团的“联合发展”方式力图平衡广电媒体的事业性、产业性和公共性,一时成为业内热衷研究的样本。

南方传媒集团是国内第一个“由省、市、县广播电视系统企事业单位联合组成”的全省性广电集团。在组织架构上,它打通了三级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了垂直整合。成立不到4个月,它就整合了省级三大台、网络公司和省内19个地市级成员单位。当年9月,各成员单位又将可经营部分进行企业转制和重组,以资产入股的方式组建了南方广播影视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并按各投资主体资产状况确定股权。

南方传媒集团的这样一种建制,为未来的深度资源整合提供了平台,而它的建立是由一系列的改革累积而成的。首先是2000年的网台分离,实现全省一张网;接着,2001年有线、无线合并,并在有线台的基础上组成南方电视台;然后,2002年开办公共频道,推进县办电视频道向播出时段调整,逐步撤销县级自办频道。

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曾经评论道,广电改革最大的难题是要兼顾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并实现产业链的贯通。而南方传媒集团通过资产剥离和机制调整,为双重属性的协调并存创造了条件,通过建立全省一张网而打通了条块分割。

平台搭建完毕之后,集团开始在优化资源配置、联合发展上着力。南方传媒集团总裁王克曼认为:“集团化改革的基础在市县,重点在市县,成败关键在市县;产业发展的潜力在市县,空间在市县,优势在市县。”因此市县资源的整合被放在突出地位,并经历了从联合发展到联合经营的过程。

“联合发展”在2004被提出来,当时主要着眼于南方传媒集团本部与地市成员单位之间的加强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到了2005年,资源整合延伸到了经营环节,南方传媒集团力图通过推进省市县三级的联合经营,把经营平台、网络平台以及传输所覆盖的其他平台的联合基础打牢,最大限度地改变过去那种因分散经营而造成恶性竞争、最终导致整体广告价格低下的情况。

这一过程,正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所说的“渐进式整合”。他提出,整合必须是创造价值的整合。在整合过程中,首先要承认实施方的现有利益,然后要去保障被整合方的未来利益。在此基础上,资源的合理调配才能最终形成,并产生市场竞争力。

推进者:重庆、贵州与甘肃

今年,重庆广电集团的资源整合升级到区县整合阶段,已经将涪陵区、武隆县、潼南县的3家电视台收归旗下。

重庆广电集团认为,“中国广电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在于资源配置的小型分散;而做大做强的根本出路在于资源整合。”据介绍,他们的整合措施包括三个部分:集团内部资源的整合,包括媒体资源的整合和产业资源整合;社会资源的整合,如引进中信集团投资网络,与勤加缘公司开发时尚频道内容等;区县广播电视资源的整合,开始于今年4月对武隆广电机构的整合。

区县整合经历了两个阶段。从2004年开始,重庆广电集团整合区县网络,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有线、无线传输大网,并与全市40个区县建立了业务合作,包括统一购买版权、组织节目交流,建立节目供应体系,以及建立新闻共享系统、联合生产专业节目等。

从2007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采用深度整合或托管的方式,推动区县与集团的关系由统一的利益体向统一经营体的转换。基于双方自愿,集团与当地党委、政府签订协议,在坚持区县党委、政府对区县广播电视台的舆论宣传领导权不变、使用权不变、监督指导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区县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的全部债权、债务和人员一并承接,区县广电台成为集团的直属单位,当地全部广电资产及其权益的所有者,依法独立运营。

潼南电视台在被整合之后,台标变成了“CQTV—潼南”,本地新闻的播音员也变成了重庆卫视新闻联播节目的播音员。集团还向潼南派出了50多个业务骨干,不仅对潼南县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室、机房等进行了全新改造,而且对化妆、灯光设计、编辑、播音等专业技术也进行了手把手的帮助。

除了“兼并式”整合,据介绍,在今年7月,重庆电视台还再开全国先河,组建了“区县电视媒体联盟”,把各区县台的资源整合起来,以广告经营为切入口,演练区县广播电视的统筹发展。联盟各成员台将联合各自的媒体资源力量,建立一个以主城为中心,向区县辐射的联合传播网;重庆电视台广告经营中心将依据各联盟成员提供的联合投放最低执行价格,与客户进行谈判,并为联盟成员引荐客户资源。这种形式使得客户能通过在主城区“一站式”的广告购买,最终实现向“主城—区县”的纵向双重投放,方便而快捷。

近期,跨地域经营又出现了新的突破。今年9月甘肃广电总台与贵州电视台合作的消息着实让业界吃了一惊,都难以理解这两家尚处弱势的卫视何以能够打破地域障碍实现结盟。其中原委,贵州台台长白芳芹吐露出了一些,“贵州台有这个敏感,甘肃台有这个需求,有很多的机缘在里头。”他所指的甘肃台的“需求”自不用言明,而贵州台的“敏感”,则也是出于自身的“需求”。白芳芹出任台长不久,贵州台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2006年位列西部地区电视台广告收入第二。尤其是贵州台的营销能力,在全国最年轻的卫视广告部主任孔炯的运筹下,已经给业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种营销能力正在寻找更广阔的空间以施展身手。

据透露,促成双方合作关系的事件,要始于甘肃台在因播放违法广告受罚后赴贵州台的考察;后来,白芳芹对甘肃台做了回访,在此时与甘肃台台长达成了合作意向。

双方的合作计划是共同出资成立广告传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由贵州台控股51%,董事长由甘肃台委派,总经理和副董事长由贵州台委派。这一公司——兰州智诚同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经成立,并开始了人员招聘。它将从2008年1月1日起独家全面代理甘肃卫视频道、甘肃文化影视频道的广告经营权,以及电视剧、电影的购买、编排、包装、推广以及频道的定位、包装、宣传推广等业务,并将相关业务有机融为一体。贵州台已经向甘肃台派驻了十几名专员以完成合作计划。

另有消息透露,白芳芹已经开始和宁夏电视台洽谈合作事宜,之后,还要继续和西部其他地区的一些电视台商谈,计划在明年年中,再签下两家西部台。

广播业亦不“安分”

广播业寻求跨地域合作的行为由来已久,早在1999年,就有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电台协作网成立,2001年建立的《飞越城市》节目协作体至今已有50多家成员,同年建立的全国卫星音乐广播协作网与之类似,都具有节目辛加迪的性质。而2003年成立的长三角经济广播网、2006年成立的武汉城市圈广播宣传协作体,都在地缘经济上做起了文章。

作为一个规模空前,且合作程度颇高的联合组织,中国城市广播联盟在2005年成立之初便有85家城市电台加入。其成立的初衷,据联盟秘书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总监吴朝晖说,就是“突破地域和行政级别限制,实现各地城市电台在节目、广告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整合处于分散状态的城市广播资源,形成合力。”

尽管在本质上,中国城市广播联盟属于松散型的协作组织,但它在运营理念及方式上与普遍的协作体有着一定差异;它没有采用协会或协作体的名称,目的就是“要为市场化运作方式预留接口和品牌空间”。作为这一理念的表现之一,联盟设计了共同的品牌形象和共同的宣传板,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推广。不仅有些成员台的节目以联盟的名义制作,许多成员在品牌推广广告、大型推广活动中,都将联盟的品牌标志与本台的品牌标志一同推出,形成烘托效果。

在节目方面,中国城市广播联盟计划建立公共节目库,形成资源共享,一些时尚类节目可以全国划定统一时间播出。它还策划了一系列大型活动,每次都由20家以上的电台共同参与、同步直播,力求达到宣传推广的共振效果。另外一种方式是以联盟的名义组织数十家电台对某一城市进行同步直播,比如今年在对重庆直辖市十周年庆典以及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0天的活动中,每一个参加直播的电台都派员到场,形成了极高的关注度。

在广告及营销方面,由联盟对其自身以及各成员台进行统一营销推介,相关节目的广告由联盟统一承揽,广告价格依据各地的经济和频率覆盖,由成员方协商制定。但是,由于各成员的覆盖范围、经营状况、社会影响等方面差异巨大,因此要达到各方都认同的广告价位差和收益分配确有困难。另外,联盟需要寻找具有地域共通性的节目以实现同时段联播,这样才能创造联播价值,满足全国性广告商的要求。

目前,跨地域经营的终极模式当属开办分台。2005年5月,辽宁电台在获得批准后,创办了大连分台,提供面向大连地区的第八套节目。具有“另开分店”特征的跨区整合方式,在广东已经通过遍地开花。

这些年,广东电台坚持了一条“联合发展”的地域拓展道路,自从2004年2月与云浮广播电视台合作之后,就一路攻城略地。到了2006年6月,广东电台的卫星广播、珠江经济广播、音乐之声等频道实现了落地粤西;紧接着,又与廉江电台、遂溪电台携手联合发展,今年8月又将四会电台纳入阵营中。

与广东电台所属的南方传媒集团策略一致,这种联合发展也在谋求深度的资源整合。在确立关系之后,地市级电台的呼号会变为“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广东电台某某台”,广东电台在节目制作、宣传、合办大型活动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各个合作电台以积极的支持,同时为每个合作台专门指定一个频道与其对口。至今,广东电台已同广东江门市、韶关市、广西梧州市等十几家市、县广播电视台建立了联合发展关系。

其中,尤需一提的是始于2005年与广西梧州的联合发展模式,这种跨省的深度合作在国内尚是首例。根据协议,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和前提下,梧州电台把其新闻综合频道、音乐交通频道除新闻外所有节目的制作、播出,以及所有的广告经营和人员管理委托广东电台负责,双方合作期限为12年。广东电台派出了最优秀的节目监制、节目主持人,对梧州台的节目版面做了重新调整,同时投入百万元对其制作、播出、传输设备进行全面改造更新。合作当年,梧州电台两个频率的收听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在梧州可以收听到的11个电台中占78%的市场份额,广告创收翻了一番,员工全年人均收入也比上年增加了31%。

“广播未来发展,靠的是整合;广播的力量,在于规模。”吴朝晖认为,必须把广播分散的资源聚合起来,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并形成超级网络,具备巨大的影响力。

因此网络化运营的概念很受推崇。据了解,广播网络化目前在世界上存在多种形态。印度建立了一个总部统筹几百个分部的官方运营网络;在日本,地域不同、属于不同公司的许多台能以平等身份联手运作;美国比较普遍的形态是众多播出机构以节目制作公司为核心建立的广播网;常见的模式还有由属于同一家公司的各个直属台,或者由直属台和附属台结成的广播网。

整合之后

对于整合得以成功的条件,杨明品认为,除了要获得许可、进行资源剥离外,必须要保证双方能各取所需,建立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此外,还取决于实施方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所拥有的资源及驾驭市场的能力要与所掌控的盘子相匹配,因此,整合不能是“拉郎配”,要有资源重组的必要性;之后,整合的思路还要落到实处,其中涉及很多问题,比如节目的结构、人力资源的应用等。

陆地教授则看到了内容和品牌的重要性。“电视业的跨地域合作要建立在节目品牌的基础上。合作的初衷是使双方获得更大的利益,如果节目没人看,利益也无从最大化,反而增加了协调成本,合作肯定坚持不了。国外的‘跨地经营’,比如MTV、HBO,都是品牌节目的输出。而中国电视不仅缺乏品牌,而且不会利用、开发品牌,一旦不能很快见到效益,合作就成问题。”

“对于电视,归根结底,能够创造价值的就是节目本身。有品牌内容的合作才是稳固的。”陆地强调说。

对于跨地域之后的经营,尹鸿针对南方传媒集团提出的建议很有启发:首先,不仅要有内容,关键要做强内容,要多渠道、长时间、多区域流通;其次,要开放,通过剥离经济型资产把行业开放出来,借用外力来推动自己的改革;第三,要拓宽渠道,除了有线网的多种业务经营之外,还要借助其他的载体、媒体、流通渠道来传播内容。

随着跨区域经营的广电机构逐渐增多,运营经验也逐渐丰富,可以设想一下,中国广电产业将来会出现怎样一种格局?

有业内人士认为,将来会形成一个中央性集团与两三个以地方广电为基础的全国性集团并存的产业格局。这一结果有着一个“分步整合”的过程。在开始阶段,一些强势的地方广电集团会在某些内容领域率先发力,通过合作在其他地理市场落地,进而逐渐形成多个覆盖全国的专业频道网。与此同时,会有两三家卫视频道迅速崛起,成为真正面向全国市场的综合类频道。最后,这几家领先的卫视频道会同那些覆盖全国的专业性频道进一步整合,形成同时拥有卫星和地面双重覆盖的跨地区、多频道、跨媒体的广电集团。

记者在采访中也从地方广电人员处听到一种预测:“在跨地域集团崛起的情况下,地方广电机构萎缩,没有做大的空间,只保留若干频道作为真正的喉舌与工具,不再提供其他比如娱乐功能,实际上成为跨地域集团的附属台。”

依照这些描述,中国广电大发展大繁荣,拥有世界级传媒集团的梦想或可达到。不过,在理论上,要实现这种构想,除了跨区域经营的正常化、普遍化之外,还要依赖于其他深层次的调整。

在结构上,由于我国广电媒体还具有事业性和公益性的特点,不能全部市场化,媒介学者吴克宇对此曾经提出过“两级分离”、“两极并存”的思路,即以建立公共电视媒介来体现事业性、公益性,以建立商业电视媒介、实现充分竞争来做大产业。他认为这种模式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在推进市场化层面,有学者提出,可以进一步剥离经营性资产,以此组建新的公司,它采用股份制,各地广电机构可相互参股、控股。另外还要遵行优胜劣汰的市场准则,对于经营落后的地方台予以重组或兼并。

当然,这些并不足以构成诞生天才所需的土壤。但无论如何,整合冲动作为成长欲望,会使广电的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标签:;  ;  ;  ;  ;  ;  ;  ;  ;  

中国广电“聚合工程”_中国广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