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备考的思考与建议
师廷成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 637400
2016年高考四川省文科综合将回归全国卷,这一变化意味着命题权力的移交,无疑将带来高考文综地理试题显著的变化。高中新课程实施与新课程课标卷高考已有多年。回归后的我们必须做到领得“准”、导得“正”,使学生的思维有延展、能力有提升。以下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1.全国课标卷高考地理试题在考什么?2.为什么这样考?还会怎样考?3.这届学生的基础如何?与高考能力要求相差有多大?4.教师怎样做更有价值、更有效?这些问题是当前作为高三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几个问题。接下来通过三个方面来研讨这些问题:
一、搞好初评,摸清底数
进入高三后,可通过学校的月考等进行摸底。“摸底”顾名思义,就是要摸清这届学生的底数,既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摸底考试地理试题的设计,要依据考纲,紧扣课标,联系实际,并考虑现阶段学生的水平。主要考查一般性的地理能力,即主要为获取信息、读图定位,运用信息、分析推理,思考现实、明辨事理,并注重图文结合、动静结合、时空结合、中外结合。难度不要太大,体现地理选材的鲜活和接地气特点。
二、研读试题,明晰测向
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文综卷(Ⅰ)(Ⅱ)两套试卷地理试题考核内容见下表:
1.选择题:依托四组材料设计试题,多视角,重逻辑,合理区分。
2.必考题:主题区域背景“一中一外”,多层次,重内涵,体现探究。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考地理命题已经由知识型测量转化到能力型测量,更加注重考查继续学习的潜能,突出以学科知识及现实案例为材料的理解、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结构,体现学科价值与地理思维特点。“出活题,考能力”到“能力立意”,反映了由经验型命题向科研型命题的发展变化,地理命题实践日趋科学、规范、完善。谈到试题立意,我认为能力立意与知识立意区别在于测评目标的结构上。
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强调在命题理念上要体现从学习能力测试评价学生;在试卷框架结构上要突出全面的能力因素、多元化的能力层次结构和合理的难度分布;在命题构思上坚持用地理基本方法解决地理问题,强调思维能力点的设计,淡化烦琐的过于抽象的狭义内容;在试卷设计上要突出创新题型,开发、拓展已有题型的功能,发挥各种题型的组合功能。
年年考,年年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选取基于不同区域的有关地理的材料是鲜活的,是联系实际的,是不断更新变化的;呈现题目的信息有文字的、数字的和图像的;在选择题与综合题中的题目数量、设问角度及难度各异。相同之处在于:试题命制是以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为依据的,考核目标为不超出课标要求的各项地理学习能力;阅读与理解各种信息材料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解答问题的有力支撑;所占考核内容的比例与分值基本稳定。
2016年的地理试题,我认为仍然要涉及自然与人文地理及区域发展的基本知识,研讨城市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讨论人类产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探讨区域产业联系和区域经济问题。还会采取典型分析的表述方式,对重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在试题设计上坚持以鲜活的图文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逐步分析信息,通过分小题设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索完成。侧重评价考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注重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认识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正确鉴赏各具特色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景观,懂得尊重各具内涵的多元文化,增强“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学会与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学以致用。
三、合理安排,智慧备考
高三学生复习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能够有效回应高考试题的设问问题,然而,高质量的应答高考试题需要有强有力的知识基础支撑,还要有灵活的思维方法及良好的表达习惯支持,即需要形成较高的地理学习能力与地理素养。鉴于此,对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有效复习可遵循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如图所示):
高三地理学科复习进程与基本目标
第一阶段:按合格高中毕业生的标准,明确考试大纲提出的知识范围,结合教材熟知核心概念、完善与建构地理知识体系,能够融会贯通。
第二阶段:按考试大纲的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加强知识联系与运用,掌握实际案例的分析方法,完善综合能力结构,能够触类旁通。
随着备考复习的推进和地理基础的逐步增强,每位考生对人文地理的复习不再是知识的重复再现,而应是知识的重组再认与灵活运用。其目标确定要以能力与思维活化为主导,多考虑考试大纲要求与考生自身实际需求的整合,使其对地理的复习成为温故知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有效提升能力的过程。
高三的地理教师认识力与专业水平不低,但仍需保持清醒,仍需沉着,要清楚地知道我们还缺什么、我们该干什么。我们的指导方向要与高考测评方向保持一致,使考生沿着正确的复习备考路线而行。要用高度的责任心与教学智慧,改进与走出“方向不明,干劲大;思路不清,点子多;费时耗力,效果差”的复习“怪圈”;坚决避免考前由于高强度大密度的题海训练所带来的考生状态不佳、思路不清的停滞及负增长现象;用我们的在岗在行在状态,影响与调整考生的状态(心态)。
地理课程改革告诉我们,要由偏重学习知识转变为强调学习方法。而事实上,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支撑。课程标准卷的地理试题设计,则有目的地考查重要的地理学习方法,包括空间定位的方法,对现实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进行抽象、推理、假设的方法,区域比较的方法,案例分析及论证的方法等。由此更突出了对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查。
面对高考在求稳、求真、求新,备考应对应求实、求善、求活。鉴于此,为了2016年高考应答中能够良好地“获取题目信息——进入问题情境——应用知识分析、描述、阐释或论证(表达)问题”,从现在起就要完善每个地理模块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学会到会学,关键是会想;由被动复习到主动复习,关键是建立复习兴趣。
强调提高对新课程高考的认识,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复习备考内容与高考考核内容的错位。难怪有些学校的学生抱怨:“讲的,不是练的;练的,不是考的;考的,总是新的;考新的,得分总是低的。”可见,我们的复习课的立意有问题,复习过程的地理学习与认知的方法体验不够,认识问题与解答问题的思维品质不高,没有转化与形成考生的自身能力。备考理念落后“可怕”,复习过程粗放“可悲”,知道有问题不改“可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高三的复习备考还是在教书育人,“以德树人、能力为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不能忘,“传道、授业、解惑”不能丢。高考的“选人”也是更好地育人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
追求地理课堂复习课的有效高效,不论采用什么手段,主要看学生复习增值多少和是否有意义,让每位学生都经历“真学习,真复习”的过程,让更多学生都实现“在学习,在复习”,既要关注“差”,更要重视“异”。没有合适的复习任务和合理的复习过程,是制约尖子生提高的主要因素,这也是重点高中的现实性问题。
□必要的知识+正确的过程=育人
□必要的知识+不正确的过程=误人(或害人)
教师的责任是必须让学生经历正确的过程,习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持续延展学习智慧。地理复习课要有“四有”,要有“地理味”,一定要清楚地理在哪儿需要“动脑子”、都动了什么脑子。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地理潜能的积累与激发,不刻意追求进度,关键是有效度。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看图、记图、画简图、查阅地图;2.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判断、逻辑推理等方法;3.牢固的空间概念,如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地理现象的空间发展变化,以及进行空间思考、空间想象的培养,区域差异的分析比较等;4.严谨的时间观念,如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演变的不同阶段等;5.敏锐的信息意识,包括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关注人类生存、生产、生活中的地理问题;6.清晰的表达能力,包括试卷的文字表达要做到文字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丰富学科术语,学习语言艺术,做到遣词用句、谋篇布局都能符合学科特点,进一步可向生动形象方面去努力。
另外,在组织复习内容时,要处理好“纲”、“标”、“材”之间的关系,优化后再实施,同时注意将“文本”式的复习转到“人本”式复习。过分依赖教辅资料、按资料安排走进度、不注重本校本班学生实际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设计复习课时要将要求与需求进行整合,克服原有低效复习的路径依赖。
论文作者:师廷成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地理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论文; 方法论文; 命题论文; 过程论文; 立意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