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预习的有效性论文_程红玉

浅谈文言文预习的有效性论文_程红玉

红兴隆管理局局直中学 程红玉

文言文是语文中考中必考内容,主要以对比阅读的形式出现。这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还要有对课外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新课程语文标准》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而学生的有效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文本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预习,不仅能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同时能在预习过程中发现不会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等情况下如何才能把预习贯彻在学生的课前学习中?如何使课前预习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呢?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有一个大致了解,明确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学生在上课时有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效率。许多学生都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但是预习的效果却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是部分学生预习的方法不够正确。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对如何进行预习做出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预习。

一、明确预习作业。

预习工作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所以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希望家长能够在家中进行监督,与教师共同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安排预习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安排不同的预习内容。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初中有一些文言文篇幅比较长,学生突然接触容量大的文章难免会有抵触心理。所以在布置预习时,每一项都力求做到明确、可检测。

一读。古人认为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哭之人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哭之人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文》不哭之人不友。现在文言文教学,在内容与理解上的讲究上,比以前注重了很多。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在朗读过程中要读清句读,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古文读起来押韵,朗朗上口,读得好,读得熟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从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这是非常可贵的一种境界。

例如文言文生僻字偏多,所以在预习过程中让学生大声朗读三遍,第一遍读学生需要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在课文中标注字音达到正确朗读的目的;第二遍读学生要求达到读通读顺。古人就十分重视课文的朗读,朗读时把字音读准、把语句读通顺,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三遍读学生要求做到流利上口。通过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言能力,还能为课上朗读课文这一环节省一定的时间。记得再一次考试中,一名同学直接引用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语句,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果把文言文比作是一杯茶,那么朗读的过程就是品,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品出茶色茶香,这也就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下了铺垫。

二背。古人写文章都是字斟句酌,这种严谨的文风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中考文言文虽然是课内外对比阅读,但学生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出直接或间接对应的知识点。背诵课本内的文言文不仅能强化文言实词、虚词的识记,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所以在文言文预习中,主要让学生背诵课下注释。文言文第一考点就是课下注释,提前背诵课下注释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减轻学生负担,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很轻松,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这种做法能够方便教师安排预习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和布置不同的预习作业,达到提升能力的效果。

例如学习《岳阳楼记》时,第一课时学习两个段落,所以在预习过程中只留两段课下注释的背诵。班级同学完全有能力把预习作业做好。能力较强的同学也可以往下接着背诵,这样就达到了分层的效果。

三写。学生在预习时,力求让学生将预习内容写在本上,把点滴知识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学习并动笔的习惯。对于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适当用圈点符号做出标记,等到学习新课时再解决。当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将解决疑难问题。例如在朗读和背诵基础上,学生再用两到三分钟完成语文资源评价上的预习自测,通过完成练习情况检测预习效果,初步知晓文章重点,这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对自身预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检测预习效果。

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测,可以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测知学生预习效果。这样,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检测这一环节,上课前,要求学生拿出语文课本,同时把预习作业本放在课桌上,讲课巡堂过程中,随时抽查,尤其关注那些平时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或者下课后让某小组,或者全部同学把预习本交上来,教师逐一检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检查预习情况时可适当进行评比,充分体现学生自学的价值。

通过预习,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能力。不论学生理解了多少,都会对上课产生一种“期待”,自己理解的内容,得到老师的认同,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学生学起来也不会特别吃力, 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自然就提高了其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初中阶段,课前预习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针对课前预习的具体方法进行论述,通过这些论述来提高教师对课前预习要求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我想只要老师长期关注,经常指导,学生的预习能力就会提高,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论文作者:程红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  ;  ;  ;  ;  ;  ;  ;  

浅谈文言文预习的有效性论文_程红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