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血管介入科 448000
【摘 要】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给予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在临床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实践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效果
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于其机体血液发生了病变,导致血液功能出现异常凝结的临床疾病现象,因而致使患者机体发生临床静脉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因此形成深静脉血栓疾病现象。一般情况下,深静脉血栓大多数是发生在患者下肢部位[1]。当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上主要采用新型技术介入治疗方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治疗,介入治疗方式运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效果是相对比较明显的,但是该治疗方式极易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引起机体其他并发症。因此本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以期探究出有效降低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并发症几率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2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53例,年龄在39~70岁之间;女性患者47例,年龄在40~69岁之间。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患者,两组患者均无任何过敏史以及其他机体重大临床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中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干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护理以及介入期护理[2]。心理护理:对患者讲解基本手术注意事项以及手术方式的治疗原理和相应手术效果,以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促使患者更积极乐观的接受治疗。以达到更好的介入治疗效果。同时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解答患者疑虑,能构建更好的医患关系,在护理阶段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患肢护理:每天对患者患肢进行观察监测腿围,在介入治疗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简单床运动,随着后期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逐渐提升运动难度,加大患者康复训练。介入期护理: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时要采用头低足高体位,同时对患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禁止患者吸烟饮酒。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21.0相关研究软件对数据进行研究和处理,计数资料主要以百分比来进行表示,而计量资料主要以(x±s)来表示。P值低于0.05显示数据比较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介入治疗后,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其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依从性
研究组患者护理依从性46例,依从度达到92%;对照组患者护理依从性33例,依从度为66%;两组依从度明显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47例,满意度度达到94%;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30例,满意度为60%;两组满意度明显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语
临床上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于其机体内血液循环遭受阻滞,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发生堵塞,长期病理循环导致血管中形成阻塞物,致使患者机体内血液形成回流阻滞现象,最终导致血管壁遭受到临床病理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发生于长期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群体中或者是术后需要相应时间进行卧床休息的群体中[3]。下肢深静脉极易导致患者患肢发生残障或者是畸形,是致残率相当高的一种临床疾病。因此临床上针对于下肢深静脉患者进行治疗的手段主要是采取介入手术治疗方式,临床介入治疗方式是当前我国临床上运用的一种新型技术,该治疗手段极易导致患者发生并发症现象。为了有效维护患者生命质量以及治疗效果,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对临床治疗的患者采取了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康复训练干预以及介入期护理干预,以达到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尽早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介入治疗后,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其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护理作为当前医疗服务中的一个新方向,以坚持以人为本为主要服务理念,主要维护病患的临床治疗舒适度,为病患在院治疗期间能有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优质护理主要围绕病患者,以全面、舒适的护理方式作为前提,给病患提供服务[4]。本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在临床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实践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卞娜,王汝娜,孙彦敏,等. 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01):147-149.
[2]姚尧,徐兴全,戎朕,等. 早期康复介入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9(04):326-330.
[3]石祖妹. 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肿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124-125.
[4]聂琨,燕妮.深静脉血栓并发症风险评估表及护理计划单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 中国临床护理,2014,6(06):481-484.
论文作者:吴书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两组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论文;